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4 20:57:28
◎收購永輝超市股權后,名創優品在美股市場均遭遇股價下滑。9月23日晚的電話會上,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對這次收購解釋說:“我在全球跑,目前也沒找到一個比永輝讓我更心動的、優質的資產,永輝現在的價格也是最低點??我希望大家給點耐心,請大家相信我的眼光。別的地方我可能會做錯,但在零售這一塊我絕對不會做錯的?!?/p>
每經記者 王帆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文多
創立11年、上市4年后,名創優品的首筆收購“落子”永輝超市,29.4%股權作價近63億元。9月23日晚間消息發布后,名創優品(NYSE:MNSO)美股當晚開盤跌超17%,截至收盤時跌幅16.65%。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頁截圖
9月24日,永輝超市(SH601933,股價2.48元,總市值225.1億元)開盤漲停,而名創優品(HK09896,股價25.05港元,市值315.5億港元)港股一度跌超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名創優品自創立家居零售品牌“名創優品”、內部孵化潮玩品牌TOP TOY之后,第一次外延式的資本運作。
風水輪流轉,曾經被視為“十元店”的名創優品靠IP戰略成為零售行業黑馬,曾經的新零售“資優生”永輝超市近年則出現虧損,在收購消息公布前,名創優品市值(港股市值超410億港元)約是永輝超市(超200億元人民幣)的1.8倍。
24日的股價表現,是否說明市場不太看好這次投資?在9月23日晚的電話會上,有投資者問,出海多年的名創優品為何不看看海外的投資機會,而要回到國內投資實體零售。名創優品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回應:“我在全球跑,目前也沒找到一個比永輝讓我更心動的、優質的資產,永輝現在的價格也是最低點??我希望大家給點耐心,請大家相信我的眼光。別的地方我可能會做錯,但在零售這一塊我絕對不會做錯的。”
葉國富稱,他長期看好胖東來模式,而胖東來決定調改永輝超市并取得較好成果后,他十分興奮。他看中的是“胖東來模式+永輝超市的全國渠道”,未來永輝超市能在渠道升級、供應鏈自建方面與名創優品產生協同。
名創優品門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名創優品這次收購,是零售圈的“后起之秀”對“老大哥”的股權收購。
從市場地位來看,名創優品創立于2013年,永輝超市創立于2001年,前者歷史比后者短了12年;從規模上看,名創優品2023年(自然年度,非財年)不到150億元的收入(即2023財年上半年加2022財年下半年)也遠低于永輝超市同期的786億元,不過,前者近年盈利,后者虧損。而從門店網絡來看,名創優品的小門店和加盟模式擴張速度明顯更快。截至今年6月末,名創優品在內地有門店4115家,永輝超市目前則超過800家。
因此,這次收購才讓人倍感唏噓。作為中國“生鮮第一股”,永輝超市曾是中國最具前景的連鎖超市。
在永輝超市成立之初,國內已經被國際連鎖商超品牌沃爾瑪、家樂福“跑馬圈地”,如果永輝超市和這些品牌定位相似,很難有一戰之力。福建創始人張軒寧、張軒松兄弟一開始就把重心放在了“難啃的硬骨頭”——生鮮領域上,并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首家開業的永輝超市,其生鮮區域就占據了60%左右的面積。
憑借源地直采的經營策略,永輝超市很快就從各大巨頭的夾縫中突圍而出,2010年成功登陸上交所。2015年、2017年,京東、騰訊方面相繼投資永輝超市,2018年永輝超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連鎖超市數量也在2020年超過千家。
在新零售時代,永輝超市卻掉隊了。由于線上購物、社區團購、同城配送等業態的競爭,永輝超市近年來日子并不好過。2021年至2023年,永輝超市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8.33億元、-25.65億元和-19.76億元,3年累計虧損約83.75億元。
永輝超市官網顯示,截至9月23日,公司的門店數量為838家,已不再上千。截至9月24日,永輝超市的市值也降至225億元,與當時的千億元市值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名創優品以63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每股價格為2.35元,買在了低點位置。但是,這筆“抄底”交易買來的畢竟是虧損資產,這讓部分名創優品的投資者想不通。葉國富在當晚的電話會上表示,請投資人相信自己的眼光。“很多人都看不懂,這才是我的機會。”他說。
“我想提醒大家,永輝超市是中國企業500強,同時也是連續幾年位居中國銷售規模排名榜第二的連鎖超市集團。從2007年至2020年,永輝超市的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是22%。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保持著快速、優異的復合增長。”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在9月23日晚間的電話會上表示。
張靖京還介紹:“近3年,我們看到永輝超市在采取各種措施減少虧損,業務也逐漸平穩。它是虧了3年,但這么大規模的超市,它具備扎實的盈利條件。”
名創優品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但張靖京對此表示:“但我們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因此,我們不會作為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實控人,也不會合并財務報表。”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再來看名創優品,一路成長雖伴隨著爭議,但確實是零售圈“黑馬”。
名創優品的“三高三低”原則在業界廣為人知,即“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打造極致性價比。另一方面,名創優品已與迪士尼、三麗鷗、寶可夢等全球近100個知名品牌、IP合作,打開了新零售“興趣消費”的天花板。
如今,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的名創優品,在零售業的確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也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切實的觸動。對于此次出手永輝超市的原因,葉國富首先談到了胖東來。
“今年7月30日我到了河南鄭州,看了胖東來幫永輝調改的第一家店。我下午4點鐘去,人非常多。第二天下午又來,我看人還是很多。兩個工作日下午人流旺盛,我在想,如果這個店是我的該多好。”葉國富在9月23日晚間的電話會上表示,他一直在觀察胖東來的模式能不能走出許昌,它能不能帶領中國零售業走向一個新的天地。
“后面,胖東來調改了第二家永輝超市,我8月份又去了一次,生意一樣很火,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葉國富說,于是他就敲定了這筆投資。
葉國富認為,中國的線下超市正面臨著20年一遇的結構性機會。葉國富分析說:“傳統超市的衰落原因有電商的競爭,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原因。仔細研究線下超市,會發現他們過去做的都是‘二房東’。你把產品拿來賣,我扣幾個點,賣得好不好跟我沒關系,漸漸遠離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全球零售的終極未來只有兩條路——低價零售、特色零售,名創優品、山姆、Costco都屬于后者。”他稱自己一直是Costco的推崇者,但這兩年他發現在中國有比Costco、山姆更優秀的模式,那就是胖東來模式。
“我太太逛山姆,(超市里)它那個紫薯很好,但我太太拿起來又放回去。為什么?山姆的分量太大,如果我家小孩不在,一星期都吃不完。”葉國富說道,相比而言,胖東來更重視顧客體驗,更尊重員工,更適合中國家庭,而且沒有會員制。
“永輝正在進行調改的胖東來模式讓我無比激動,我們也從調改數據看到了變化。幾家店調改成功,充分說明了胖東來模式可以復制給全國,可以復制給永輝。”葉國富把現在的永輝稱為“胖東來版的永輝”。他還相信:“永輝這個機制很好,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業務將會在未來幾年脫胎換骨,一定會為中國零售業創造一個新標桿。”
Costco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海 攝
葉國富之所以看好永輝超市,很大程度是看中了帶有胖東來“影子”的永輝超市,以及胖東來不具有、而永輝超市十分擅長的全國渠道能力。中國消費者期待的胖東來走出河南、全國復制,未來可能由名創優品收購后的永輝超市來實現了。
只是,胖東來雖能幫永輝超市調改5家店,但它能改造850家嗎?
“我看已經有5家店調改都非常成功,而且胖東來未來還是會支持永輝,手把手教它調改。零售不是搞高科技,沒那么復雜,永輝的學習能力也很強。我認為永輝一定會加快調整所有的業務模型,快速扭轉局面。”葉國富說道。
在葉國富看來,名創優品與永輝超市的聯姻是雙向成就。一方面,永輝超市的全國渠道優勢,能幫助名創優品把店開到更好的位置;另一方面,名創優品的自有品牌供應鏈能力,能夠幫助永輝超市建設差異化的自有產品結構,不再像是第三方產品的“二房東”。
“在全國前1000名的商場中,名創優品的有效覆蓋率還不夠高,而永輝超市在全國占據了很多很好的位置。隨著永輝調改成功,它必將成為商業地產吸引客流的最重要品牌,名創優品可以借助這一優勢來快速升級我們的渠道。”葉國富相信。
“我們看到兩家鄭州永輝店,(從)門口出來后的第一個店都是名創優品。而且因為這兩家永輝(調改后)開業,附近的名創優品業績大幅提升。名創優品可以借助永輝的優勢來升級渠道,和永輝一起拿店,在更多商業地產中獲得同等業態中最好的位置、最好的租金條件。”他表示。
葉國富(資料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在供應鏈協同上,葉國富認為:“永輝超市過去兩年的收入結構中,大約有四分之一銷售來自(名創優品擅長的)生活用品,大多數是第三方品牌,自有品牌在總銷售額中只占個位數。名創優品在自有品牌家居生活用品方面深耕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入股后,我們將利用自有品牌的優勢,協助永輝團隊開發更好的自主品牌產品,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名創優品希望和永輝超市聯手后,打造出“中國版山姆會員店”。
連鎖經營產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幾年,大型零售商超要抵抗電商沖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體現商品的差異化,即自有品牌的商品。從這個邏輯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名創優品要投資永輝超市,它試圖把這種能力復制給永輝超市。”
不過,文志宏也提醒:“雖然都是零售業,但二者業態不一樣。名創優品是日用小商品,是小門店業態,這和永輝大型超市業態的商品結構相差還是非常明顯的,對供應鏈能力的要求(上)差異也非常明顯。所以對名創優品而言,能否實現其核心DNA的跨業態復制和遷移,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