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0 00:12:41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楊歡
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最早的產業園區誕生于深圳——1979年,蛇口工業區正式開始運作,深圳也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園區經濟”的城市。時至今日,國內產業園區已經經歷了45年發展,各類產業園區達數萬家。
眼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之變意味著發展邏輯之變,園區被視為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也要隨之作出相應改變。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活力最為強勁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我國園區經濟的先行者。近日,成都傳媒集團調研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入香港、深圳、廣州三地園區,實探科技創新發展的“灣區模式”。
事實上,早在5年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由此,一場粵港澳三地的“合聚變”正式開始。時至今日,“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已連續4年位列第二。
在成都傳媒集團的三地調研中,一個反復被強調的觀念是,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差異化定位,依據本地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基礎,選擇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目標產業,而不追求全產業覆蓋。粵港澳大灣區一共有11座城市,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將其比喻為“一支足球隊”。
如他所說:“我們各自做好自己的崗位,就像組成一支隊伍去打世界杯,我們不是自己和自己競爭,而是組合起來和外面競爭。在創新科技產業里面也是這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深圳的科技創新百花齊放,香港也有獨特的融資優勢?!?/span>
而也正是得益于不同的資源稟賦優勢,香港、深圳、廣州三座城市園區發展呈現出不同階段,政府和企業在其中也扮演著不同角色。以大灣區三座中心城市為錨點,看創新如何由園區“制造”出來?
香港聚焦“初創企業”:
以科技“大廠”數碼港,構筑獨角獸“養成路徑”
數碼港坐落于香港太平山頂西南腳下,臨??可剑h離喧囂鬧市,與高等學府香港大學相距僅5公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看似一只長著觸角的螞蟻,數碼港園區恰處于腹中位置。
香港數碼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數碼港可以說是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起步雖晚,發展勢頭卻十分迅猛。時間回到1999年,彼時,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啟動“發展數碼港”計劃。4年后,數碼港園區全部落成運營。然而其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曾經也經歷過平淡無奇甚至陷入爭議的階段。
一個關鍵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香港特區政府在這一年設立創新及科技局(2022年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專門負責創新科技及資訊科技發展政策,后來著重推動創科應用及智能生產的再工業化。自此,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數碼港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2020年11月,科學技術部確認香港數碼港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23年10月,數碼港正式獲得科學技術部授牌。截至目前,數碼港的社群企業已有超過2100間,包括超過900間駐園區及接近1200間非駐園區的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其中有1家上市公司和8家獨角獸企業。
“我們目前培育出來的獨角獸企業涉及不同的行業,在(全球)不同市場都有業務。對于初創企業而言,首先要去找市場,有生意才能成長。有生意以后就一定需要資金進一步發展團隊、技術。越成功的公司就越需要資金,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這類公司因為缺乏資金而出現問題?!标愃荚锤嬖V記者。
為更好地協助園區企業發展,數碼港于7年前組建“數碼港投資者網絡”,以幫助初創企業實現融資、尋找商機、技術研發等方面的需求。自成立以來,其總投資額高達25.97億港元。近期,數碼港內多家企業完成高額融資,包括客路(Klook)、棧略(Leapstack)、Buy&Ship、醫結(MediConCen)等。
Buy&Ship成立于2014年,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最簡便直接的跨境電商購物體驗。2018年,其生意額(也稱“營業額”)大約為300萬美元,到2024財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接近4000萬美元。目前,該平臺已經有200萬會員,2023年平臺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達到4億美元。
“我們公司在今年6月完成了B輪融資,領投方就是通過數碼港投資者網絡找到的?!笨缇畴娚唐脚_Buy&Ship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兆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獲得B輪融資后,公司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取更多的會員、繼續提升交易量,大力拓展日本、東南亞市場,同時也要著重提升人工智能等技術。
WiFi社交營銷平臺FansWave Limited聯合創辦人袁靖智(Decem Yuen)也對記者表示,FansWave Limited入駐數碼港也有十年之久,數碼港除了提供很好的辦公環境之外,還在資金、資源方面給予初創企業大力支持,與投資者進行融資配對,與本地乃至海外的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FansWave近期就與中東的商務伙伴落實合作,結合社交媒體與CRM(顧客關系管理)的FansWiFi營銷解決方案,開發中東市場,將場所WiFi轉化為強大的營銷工具,為商家提供數據分析,以制定個性化營銷活動,提高客戶與品牌互動的參與度,并推動企業的營利增長。
科技型獨角獸企業的迅速成長,離不開“優質土壤”的系統滋養。“我們也在持續提升能力,幫助初創公司找到更多應用場景。比如每個季度都有很多機構伙伴給我們提供一些需求,我們就找園區的科技公司來解決這些需求,這其實就是在幫初創公司找生意。”
“同時,我們也加大力度幫初創公司找投資者,不是只出錢就能進入數碼港投資者網絡,我們要找的是合適的投資者,尤其是‘耐心資本’?!标愃荚囱a充道,數碼港希望找愿意陪初創公司一起成長的投資者,不僅帶來資金,還帶有其他增值因素或資源。
比如,數碼港還會提供一些專業服務,幫初創公司找到律師、會計師、做市場推廣、上市、合并收購等。另外還有國內外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伙伴支持,他們會提供不同訓練,甚至有些是免費服務,來幫助初創公司完成產品研發。“最后,他們也希望初創公司成為他們的客戶,使用他們的運營服務、算力服務?!标愃荚凑f。
深圳破題“產業集群”:
聚“鏈”成群,以龍頭之勢聚發展之能
如果說培育初創企業激發科創活力是香港瞄準創新的重要課題,那么,一河之隔的深圳則處于這條創新鏈“另一端”——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所說,深圳在具備產業發展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后,更需要升級產業,著重發展擁有原創技術的先進制造業、高端制造業。
2024年3月,以2021年發布的“20+8”產業集群為藍本,深圳進一步推出“2.0版本”。值得注意的是,與“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的架構相適配,深圳劃定了20大先進制造園區,以期通過打造載體來優化全市產業空間布局體系。
10月22日下午,調研團來到位于深圳光明區的鳳凰先進制造業園區。作為深圳的4個“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承載地之一,這里不僅匯聚了TCL華星、歐菲光、艾杰旭等超高清視頻顯示領域龍頭,而且在TCL華星t6、t7工廠每棟廠房間相連的空中連廊,則具象地透露出企業間緊密的網絡關系。
TCL華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一條橫跨馬路的連廊格外引人注目。連廊一側,TCL華星是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TV面板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二,商顯重點產品出貨量全球第二;另一側則是旭硝子(AGC)的顯示玻璃園區,作為全球第二大玻璃制品公司,AGC正是TCL華星面板的玻璃原料供應商。
TCL華星相關負責人指著AGC所在大樓告訴記者,AGC生產下線的玻璃是通過一條條連廊,直接輸送到TCL華星的生產線上。這無疑是制造業界,上游原料廠商與下游制造廠商之間實現原料供應的最高效率“樣板”。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市場這個“無形之手”的影響下,產業集聚塑造了深圳園區的格局。與引進旭硝子類似,依托TCL華星等龍頭企業,深圳光明區還引進了日東光學、廣鋼氣體、三利譜等配套企業,逐步形成了以顯示面板為核心,在玻璃基板、偏光片、化學氣體等方面提供周邊服務的上下游新型顯示產業鏈。
全球科技創新發展到今天,“抱團”是比“單打獨斗”更有效的發展方式,兼具多重“鏈主”身份的TCL自然明白這一點。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也提出,要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化產業鏈生態環境;發揮“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但這只是深圳“園區經濟”的第一步。在分析“20+8”產業集群政策時,鄭永年特別提到“六個一”工作體系。在“一個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深圳提出對應發展“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大大豐富了產業鏈“鏈長制”的內涵。
如鄭永年所說,“六個一”最大亮點是開放性和擴散性,通過集群內政策工具,戰略咨詢等資源配備,互通互助,實現共同發展。由此,企業之間得以實現互相開放,協作創新,互相開放技術,共通標準與規則,并走向行業標準規則的制定者和踐行者。
通過集群合力,甚至還能倒逼應用技術乃至原創技術的誕生。事實上,TCL華星就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采用“合作+”共贏研發模式,攻克了一批重大質量技術瓶頸。
一個例子是,其與華為海思聯合開發的顯示面板用時序控制芯片,實現了國內首個大尺寸高分辨率顯示屏控制芯片的國產化,達成了百萬級以上規模應用。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國產化率,還為新型顯示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眼下,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已然被年輕的光明區定位為支柱產業之一,2023年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超高清視頻顯示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全球前二,集聚規上工業企業335家,上市企業10家,百億級企業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6家,一個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區正在形成。
廣州發力“未來產業”:
“龍頭+孵化”推動人工智能多賽道“開花”
在今年初舉行的關乎一年發展方向的“新春第一會”上,廣東曾將目光鎖定“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廣東當時給出判斷:眼下全球正迎來“新的科學的春天”,“抓住了機遇,我們就能實現換道超車、后發崛起”。更有想象空間的是,園區能否“無中生有”打造全新的未來產業?
去年底,一個頗具未來感的“大灣區元宇宙創新示范中心”在廣州黃埔落地。作為該中心所在地,PCI·未來社區運營方佳都科技“來頭不小”——不僅是廣州人工智能和軌道交通產業鏈“雙鏈主”,并且在此孵化出云趣科技、訊鴻網絡、方緯科技、華佳軟件、佳都數據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準獨角獸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
大灣區元宇宙創新示范中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2024年10月24日,成都傳媒集團調研團來到位于廣州黃埔區開泰大道的PCI·未來社區。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被稱作“未來之城”的產業園區,設計頗有“未來感”與“科技感”。佳都集團創新園區事業部副總經理廖廓表示,“未來之城”有辦公樓也有公寓,大部分已經完成出租。
眾所周知,未來產業的培育往往伴隨著長周期、高風險的壓力。在廣州,這個聚焦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的園區是如何有效運營的?
廖廓認為,關鍵在于構建“龍頭企業+孵化”新生態,并且覆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創新孵化培育體系。而據佳都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偉介紹,就是通過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價值輸出。
“協同創新”的一種體現是,園區探索一種多賽道共同“開花”的模式。
據廖廓介紹,今年投資孵化了一家從事交通路口信號燈控制器研發的企業?!斑@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但國內市場大部分還在國外企業手里,它要求穩定運行、精準度等,要求安裝后可以穩定運行15年、20年……我們看好未來國產替代的市場?!?/span>
截至目前,PCI·未來社區孵化超過500個項目,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項目分散在智慧交通、語音識別、智能客服等多個賽道。如今,園區一共誕生了上市公司7家,獨角獸及未來獨角獸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82家,各級專精特新企業23家。
另一個例子是云趣科技。該企業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在垂直領域提供與業務深度結合的人工智能語音產品及開發服務,其與華為共同研發的基于語音語義數字建模技術的呼叫中心AI輔助云化平臺已在廣東省科技廳完成成果登記,被評價為國內領先水平。
而園區則為云趣科技提供了人工智能專業技術服務、投融資服務、產學研合作對接、市場推廣等全方位的服務。
據劉偉所說:“我們最看重產業上的協同,另外是有一定的技術壁壘等?!睂τ诜趸髽I的考慮,佳都科技方面向調研團介紹,希望能實現技術角度賦能,同時也吸納企業優秀的技術,最終實現雙贏。
記者手記
“政府+鏈主+園區”,如何成就“多向奔赴”
當前,產業競爭已經從單個企業間的競爭擴大到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間的競爭,“鏈主”成為驅動全產業鏈增長的引擎,“政府+鏈主+園區”成為賦能新模式。
這一模式下,“鏈主”作為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承擔的是組織者和價值分配者的角色。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調研,我們也發現,“鏈主”與“鏈屬”,與其說是“供需雙方”,不如說是“需能雙方”,即有需求、有能力,更像是“雙向奔赴”。
例如,我們在與“鏈主”人員交流時,對方就提到,當他們向“鏈屬”企業提出開發某項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的需求時,對方也會評估新的投入是否帶來足夠的市場增量空間,“鏈主”的下游市場是否具備攤薄開發成本的能力。
進一步引發的思考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鏈主”企業?觀察以往不少關于“鏈主”的討論,不少偏向于強調“鏈主”的行業龍頭地位、規模如何之大,營收如何之多。但深度調研后,我們發現,“鏈主”更應具備的是持續發展、產業帶動等能力。例如,廣東對首批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的認定標準中,營業收入只規定了“原則上不低于10億元”,若單憑這一數據,在經濟發展活躍的廣東,遠算不上“頭部”“龍頭”。
這便要求地方要結合地標產業鏈與特色優勢產業鏈,健全“鏈主”企業的認定、培育機制,從規模實力、創新能力、輻射帶動力、發展潛力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并且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積極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做好牽線、搭臺、鏈接、撮合等工作,進而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產業園),實現“多向奔赴”。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楊棄非 黃婉銀 吳澤鵬 香港、深圳、廣州報道
編輯|何小桃 楊歡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