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2 07:57:24
每經記者 鄭雨航 每經實習記者 岳楚鵬 每經編輯 高涵
|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NO.1 2024年AI投資138億美元,是去年六倍
近日,風投公司Menlo Ventures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的AI投資激增至138億美元,是2023年23億美元的六倍多。投資者在全年面向應用層投入46億美元,比去年的6億美元增長了近8倍
報告顯示,現在企業不再依賴單一提供商,而是采用務實的多模型方法。目前81%的市場方案為閉源模型,開源模型占19%。在閉源模型中, OpenAI的企業市場份額從50%下降至34%,主要競爭對手Anthropic的企業占有率從12%翻了一番至24%。
點評:2024年AI行業的投資激增至138億美元,表明企業正在從實驗階段轉向執行階段,將AI嵌入到核心商業戰略中。這一趨勢對股市產生了積極影響,尤其是對科技板塊中的AI相關公司。投資者對應用層的關注尤為顯著,全年投入46億美元。這表明AI技術將繼續推動企業效率的提升,為股市帶來長期增長潛力。
NO.2 OpenAI智能體明年面世,目標10億用戶
近日,據外媒報道,OpenAI正押注一系列新的AI產品,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以及與蘋果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推動其下一階段的增長,目標是在未來一年內達到 10 億用戶。
OpenAI首席財務官弗里爾表示:“(2025年) 我們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實驗室,為數百萬人提供服務,希望能服務于全球數十億消費者。”
弗里爾補充道:“2025年,我們將看到第一批非常成功的智能體被部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點評:OpenAI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達到10億用戶,這一目標顯示了其雄心壯志和對市場潛力的信心。OpenAI的投資策略和市場擴張計劃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科技板塊,尤其是AI領域。此外,與蘋果的合作關系將進一步推動其用戶增長,這可能會對蘋果的股價產生積極影響。
NO.3 Meta據傳計劃耗資100億美元建造一條橫跨全球的海底電纜
近日,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爆料,Meta計劃建造一條延伸至全球的海底光纜,該項目長達四萬多公里,總投資額可能超過 100 億美元。Meta將成為這條海底光纜的唯一所有者和使用者。
知情人士人士表示,目前電纜的規劃路線是從美國東海岸經南非延伸到印度,然后從印度經澳大利亞延伸到美國西海岸。不過知情人士補充道,目前該項目仍處于早期階段,實體還未確定,預計Meta將在2025年初更公開地談論該項目,屆時將確認電纜計劃,包括預定路線、容量以及建設電纜的一些理由。
點評:Meta這一舉措將對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產生深遠影響。對于股市而言,這一投資將增強市場對Meta長期戰略的信心,可能對其股價產生正面影響。此外,這一計劃也可能對海底電纜行業產生積極影響,推動相關公司的股價上漲。然而,由于項目規模龐大且建設周期較長,投資者需要關注項目進展和潛在風險。
NO.4 蘋果M5芯片最快下半年生產
當地時間12月1日,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已向臺積電訂購用于iPad Pro和Mac的M5芯片,該芯片采用先進Arm構架和臺積電3nm制程。雖然M4芯片也采采用3nm制造,但新芯片將帶來額外的性能提升,量產計劃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始。
報道稱,蘋果M5芯片舍棄2nm技術,由于成本問題才選擇了3nm,預期再等一年之后,旗下M系列和A系列芯片才會采用2nm制程,并且還會采用臺積電的SoIC先進封裝技術(系統整合單晶片技術),這也將升級其性能。據悉,新芯片早在今年7月已進入小規模試產階段,如果沒有技術問題將進入下一階段。
點評:蘋果這一舉措表明蘋果在提升產品性能方面持續投入,有望增強其市場競爭力。M5芯片的推出將對蘋果股價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在其應用于iPad Pro和MacBook Pro等產品時。同時,這一消息也可能對臺積電的股價產生正面影響,因為其作為蘋果的主要芯片供應商,將受益于蘋果對新技術的需求。
NO.5 馬斯克全力阻止OpenAI轉營利性企業
近日,據外媒報道,馬斯克請求美國聯邦法院阻止OpenAI轉變為完全營利性企業。
馬斯克的代表律師已向法院提交了針對OpenAI的初步禁令。該禁令還將阻止OpenAI要求其投資者不要為包括xAI和其他公司在內的競爭對手提供資金。
馬斯克律師表示:“頒布禁令以保護OpenAI僅存的非營利性質,使其免于自我交易,是唯一適當的補救措施。否則,等到法院審理案情時,馬斯克和公眾期待的OpenAI將不復存在。”
OpenAI發言人回應道:“馬斯克的第四次嘗試再次重復了同樣毫無根據的抱怨,這是毫無價值的。”
點評:馬斯克對OpenAI的訴訟升級,申請禁令阻止其向營利性轉型,涉及OpenAI、微軟等多方。這一事件可能對相關公司的投資信心產生影響,尤其是OpenAI和微軟。微軟作為OpenAI的重要合作伙伴,股價也可能受到訴訟的影響。此外,這一事件也可能對股市整體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對科技板塊的投資者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