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 01:41:00
弘潤石化國有化進程的塵埃落定,使得中化集團成為繼中國化工集團、中海油之后,第三家進軍山東地方煉廠的國有大型石化企業。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柴油荒剛過,央企已悄然加緊了收編民資油企的步伐,這也讓我國地方煉油能力最強的山東省正面臨著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繼中石化收購山東魯潤宏泰石化100%股權后,近日,中國中化集團宣布與濰坊弘潤石化簽署了增資認購協議。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化工集團、中海油都已在當地布局。因無進口原油權,在這場行業“混戰”中,地煉手中的“牌”已越來越少。
央企分羹山東地煉
2010年12月27日,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潤石化)與中化集團在山東商務大廈(濟南)就合作事宜達成基本一致。據弘潤石化內部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在與中化集團的合作中,對方掌控51%的股份,而弘潤石化掌握49%的股份,且合作僅限于煉油生產板塊。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選在2010年年終簽訂合同,是因為2011年開始雙方的合作將涉及到生產與管理等事宜。
山東省現有計劃內煉油企業21家,同時還有十幾家國家政策保留以外的煉油企業,弘潤石化的綜合排名近年來穩定在前5位。如果按照一次加工裝置能力排名,公司位列國內第四大地方煉廠,占全國地方煉廠總煉油能力約3%。
弘潤石化國有化進程的塵埃落定,使得中化集團成為繼中國化工集團、中海油之后,第三家進軍山東地方煉廠的國有大型石化企業。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峰認為,對于弘潤石化而言,正在規劃的千萬噸級煉油項目耗資巨大,而國有石化企業大多資金實力雄厚;此外,千萬噸的煉油原料單靠地方煉廠自己的力量難以籌集,而中字頭石化企業則有原油配額。而對于中化而言,在福建泉州項目因為各方面原因擱淺后,也開始大力推進與地方煉廠合作。
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性煉油群體,山東地煉正相繼被“國字頭”收入囊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和、華星、昌邑、安邦、長城及化二等煉廠相繼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中海瀝青、中海油東營石化、?;瘓F、中海油龍口等也成為中海油在山東擴張地盤的主要代表。
此外,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一直把山東作為大本營。除了煉油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加緊收編民營加油站。在剛剛過去的12月,擁有38座加油站和4座油庫的山東魯潤宏泰石化100%股權作價4689萬元轉讓給中石化。去年7月,中石油也與山東省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全面進軍山東市場的開始。
無奈的“國進民退”
面對央企在本土的鏖戰,作為國內除兩大石油集團外最龐大的一塊煉油資源,山東地煉并沒有“坐以待斃”。事實上,一直在著手整合省內加油站資源的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已于近期取得了 “山東石化”的注冊商標,她告訴記者,希望這一商標在山東煉油企業和加油站推廣使用。但對這個統一“大品牌”的推廣前景,劉愛英卻表示難度很大。
劉峰告訴記者,事實上在山東地煉謀求“大煉化”的過程中,不斷有煉油企業接納央企拋來的“橄欖枝”,排名靠前的地煉企業大多已經被收購。
令人頗感驚訝的是,被收購已成為不少民營加油站的意愿。“在未獲得原油進口權的情況下,地煉企業抱團不現實。”上述弘潤公司人士表示,中化集團具有原油進口資質及配額,能夠提供給弘潤石化生產所需的原料,因此“公司很愿意被收購”。
“在油源受制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形勢下,更多地煉企業被收購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劉峰表示,擁有自己投資建設輸油管線的弘潤,背靠央企“大樹”能大幅提升其競爭力,這也加速了山東地方煉廠生產格局的轉型。他表示,因原材料供應未有保障,在政策和市場夾縫中生存的山東地煉企業盈利水平與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謂有著天壤之別。
而最近的柴油荒也再度凸顯石油行業壟斷的弊端以及民營企業生存的艱難。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油荒引起廣泛重視的去年11月,大部分地煉都因沒有原料而閑置。“如果能將山東地煉開工率提升至基本滿負荷狀態,僅山東地煉就可以在當前月均50萬噸柴油產量的水平上再增產90余萬噸,這也接近兩大央企煉廠11月努力后增產柴油的總量。”
地煉行業整體開工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受制于原油資源的配置。鐘健表示,在2009年時僅山東地煉就具備近6000余萬噸的加工能力,但日常山東地煉平均開工率僅有30%左右。即使在當前市場火爆的情況下,開工率也僅為45%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