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3 09:18:25
自2004年7月份的50多美元起步,經歷長達4年的持續瘋狂,到2008年6月國際油價突破140美元/桶,而彼時的世界經濟早已被瘋狂的油價炙烤得焦糊不已。
每經記者 張冬晴
繼2008年首次沖上三位數大關之后,由于中東、北非地區局勢動蕩持續蔓延升級,市場恐慌情緒加劇,紐約油價2月23日盤中上沖破百。
2月23日,紐約油價盤中再破100美元/桶,一度上沖至103.45美元/桶,倫敦油價上沖至119.79美元/桶。而近期以來,中東、北非局勢動蕩與美元走軟使得國際油價基本在100美元/桶整數關口上方徘徊,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未來油價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自2004年7月份的50多美元起步,經歷長達4年的持續瘋狂,到2008年6月國際油價突破140美元/桶,而彼時的世界經濟早已被瘋狂的油價炙烤得焦糊不已。
彈指一揮間,從140美元/桶一路跌破40美元/桶的兩年多時間之后,如今國際油價再次破百,又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什么影響?對于A股市場來說,相關的七大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經歷了三次比較顯著的石油價格上漲,每一次都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日益增強,石油價格波動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也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我國受到的第一輪沖擊源自2002年開始的石油價格上漲,從21美元/桶一直漲到2008年中期的147美元/桶,然后迅速在2009年下跌至約35美元/桶,隨后逐漸攀升至約70美元/桶。
石油消費占比下降但對外依存度激增
眾所周知,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煉油業越煉越虧,并且高油價增加了運輸業、石化業等相關產業的成本,也制約了汽車行業的發展。
更可怕的是,油價的上漲甚至還導致區域性油荒,這給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據國際能源署(IEA)測算,對經濟合作組織國家(OECD)來講,油價每上漲10美元并保持一年,GDP增長則受影響0.4至0.5個百分點;而對非OECD國家的影響取決于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
盡管有些國內的專家表示,每桶油價上漲10美元,保持一年,對中國GDP的影響最多只有0.5個百分點,但國際能源署卻認為,這樣的量化指標會推動中國CPI上升0.8個百分點。
通過一組數據,我們會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2003年,中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達67%,石油占23%,而這一數字到了2008年則分別為70.2%和18.8%,煤炭占比略有上升,石油則明顯下降。
2003年,我國進口的原油和成品油超過1億噸,成品油進口4000萬噸,比上年增長40%。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超過33%,而且還在不斷提高中。到了2008年,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全年進口原油17888萬噸,增長9.6%;全年進口成品油3885萬噸,同比增加506萬噸。
同時,原油消費對外依存度47.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盡管我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消費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對外依存度卻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內從三分之一迅速提升到將近一半。顯然,隨著對外依存度的急劇上升,油價的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經濟面臨諸多負面沖擊
近十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逐步進入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的上升期,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單位能耗的GDP產值過低,因而資源浪費大、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
盡管目前已經逐漸轉向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轉型時期,但是我國尚未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石油市場體系,定價機制仍顯僵硬,市場反應有所滯后。因此,高油價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
與此同時,通脹壓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將進一步抬升國內能源價格,并使以石油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關行業的價格上揚,形成新的漲價因素。
此外,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已經出現了減速的跡象,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外部需求,影響到我國外貿出口。
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以2008年為例,國際油價從“高燒”到驟冷對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沖擊較為明顯。據統計,滬、深兩市1556家上市公司2008年共實現營業總收入1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6.83%,實現凈利潤8185.97億元,同比下降16.51%。
值得注意的是,從利潤增速看,排名前五位的行業分別是通信、煤炭、銀行、航運業和信托;業績下降幅度較大的行業有民航業、化纖、電力、有色、保險、證券、石化等。高油價的灼傷力可見一斑。
傳導效應開始顯現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過后,持續高燒的國際油價遭遇“淬火”,甚至一度跌破40美元/桶,如今再次面臨中東局勢動蕩等因素而站上100美元/桶整數關口,甚至尋求向上突破。
業內人士表示,前一輪油價高燒的背景是高通脹與資產泡沫的愈演愈烈,油價上漲是泡沫破滅的催化劑。但是在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目前歐美等經濟體依然未能完全走出陰霾,盡管資產價格再次面臨嚴峻的形勢,但影響的程度要相對弱一些。
但是,對于剛剛出爐的我國2月份的CPI等經濟數據,山西證券表示,原油等價格上漲因素或是推高通脹的推手。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增大,原料采掘價格上漲明顯,分品種中的原油化工和金屬價格環比漲幅加大,而生活資料價格同比漲幅已經接近2008年上半年水平,傳導效應開始顯現。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04年以來,國內汽、柴油價格已經經歷了近20次調整,其中漲多跌少,十多年間翻了近三倍。但是,據有關專家估計,考慮到價格因素,現在的國際原油價格并不算高,而再考慮到近幾年美元大幅貶值以及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目前的油價漲幅并沒有那么驚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