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基金法效力未現 高管變動潮起

    2013-06-03 01:31:51

    就在兩天之前,新基金法正式揚帆起航,其中重要變化之一即是對基金公司高管的激勵機制明顯加強,以期穩定人才,從而促進基金業的良序發展。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與初衷相違背的是,近期基金高管離職的公告卻頻頻出現,大有“成潮”之勢。

    新基金法能否真正破解基金高管動蕩之局,仍有待市場檢驗。

    大型基金公司人事震蕩進入“活躍期”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2012年的基金行業高管離職潮在今年年初出現短暫的停滯后,最近一段時間再度進入“活躍期”。幾乎是同一時間,五、六家位于行業排名前列基金公司的高管傳出“出走”的消息。

    這些傳聞中的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已被證實,而另一些公司——國泰基金和華安基金亦先后傳出消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基金法”時代,新的法律制度安排為以高級管理人員為主的專業人士提供了新的選擇,這可能將導致行業人員又一次頻繁流動。不過這次流動的方向則可能是逆勢而行——從“大而全”流向“小而美”。

    “出走”消息不斷/

    近期頻頻傳出離職的信息亦縈繞在國泰基金擔任總經理6年的金旭和華安基金擔任總經理3年的李勍身上。

    雖然上述的離職傳聞并沒有得到相應公司的明確答復,但市場卻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而如果真是如此大面積的高管變動,對相應基金公司和基金行業而言,顯然并不是一件幸事。

    在此之前,從業多年并頗具口碑的富國基金總經理竇玉明和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劉文動也傳出離職消息并最終被證實。

    在竇玉明接手富國基金的5年時間中,公司從400億元規模成長至千億水平,擠入行業第一梯隊。基本完成了竇玉明就任當初所設想的發展規劃——在股票投資之外,將債券投資和數量化投資打造為拳頭產品;饒剛引領的固定收益團隊和李笑薇打造的量化投資團隊成為公司兩大招牌。

    竇玉明的離開對于富國基金的人心無疑是一場大震動。有富國基金人士表示,“無法想象沒有竇玉明之后的富國基金。”

    另外,華夏基金在經歷了前期劇烈的人事變動后,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劉文動的離開只是給這潭并不平靜的湖水再投一塊石頭。

    劉文動于2006年加盟華夏基金,不久后升任投資總監,2011年進一步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分管投研。不過一年后,劉文動卸下掌管的3只基金,不再兼顧投資崗位,而是“專注于管理”。不過,在劉文動的投資管理生涯中,其參與管理的3只基金并沒有收獲贊譽。

    劉文動的去向尚未明確,有業內人士稱其將與華夏此前諸多出走的基金經理一樣,開創自己的私募基金。

    “小而美”的誘惑/

    隨著公募行業競爭日益加劇,一個好的“領頭人”成為極度稀缺的資源,不少公司久覓而不得。誠然高級管理人員的去留都是雙向選擇的結果,但如今專業人員的“主動權”出現明顯提升。

    一些在職業生涯中積累了聲譽的高管們,在陪伴企業長大之后卻開始向往“小而美”——規模不大、人員不多、品牌不響但管理人具有絕對話語權的基金公司。有基金業內人士用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這種選擇,“尊重”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成為選擇背后的主要動因。

    竇玉明的下一站中歐基金,不僅是將其作為人才也是作為股東引入的,有消息稱,除了表面上中歐基金給竇玉明5%的股權激勵外,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還為其代持了20%的股權。不過,該消息并未得到當事人的證實。

    如果消息成真,這對于原股東和竇玉明而言,都是一次帶有風險的嘗試。雖然2012年中歐基金股票型基金整體業績表現優良,但公司境況并未出現顯著改善。截至2012年底,中歐基金資產管理規模100億元,行業排名51名,當年公司凈利潤虧損2400萬元,較前一年擴大了一倍。股權安排將未來雙方的榮辱和利益都捆綁在了一起。

    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大型基金公司的知名管理人“入股”小基金公司或新基金公司的情況可能會越發普遍。

    今年6月1日實施的新版 《證券投資基金法》,從資質方面對基金公司股東準入門檻大幅降低,并使得個人能夠成為基金公司主要股東。近日征求意見的配套規定 《公開募集征求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辦法》又進一步對要求做了細化,這為基金公司的個人股東掃清了制度上的障礙。此外,基金法和管理辦法均有相關條款鼓勵基金公司結合自身實際,實行專業人士持股計劃,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

    除了從“大”到“小”的職業生涯轉換模式外,新基金法實施后,同樣是做公募業務,選擇卻更加多樣化。有前基金經理開創的私募基金即將回歸公募行業;也有原來的“客戶”搖身一變為同行。

    對于這些高級管理人才而言,更優厚的選擇同時也意味著更繁重的責任。

    行業格局的變量/

    近年來雖然基金行業格局會出現一些局部微調,但整體層級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前五大龍頭公司依然是固定的面孔,100億元左右規模的小基金公司卻始終難以掙脫桎梏長大。股權激勵安排實施后,行業是否能出現新的格局變化仍是一個疑問。

    有業內人士對此保持樂觀,“這個行業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以往小基金公司沒有太大優勢吸引到一流的管理和投資人員加入,但現在一切皆有可能。”

    不過,有時過往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夠復制,即便有了股權激勵的“甘霖”,不同公司的“土壤”以及“生態系統”卻都對管理層構成考驗。

    據了解,早前成立的一批新基金公司中,一些公司在吸引管理層時已談到股權激勵的安排,也借此吸引了一批具有光鮮頭銜的管理人加盟,但實際合作結果卻不甚理想,最終不歡而散,公司尚未盈利,所謂的激勵當然也化為泡影。

    事實上,不少大型基金公司也在進行股權激勵的設計,以希望成為挽留人才的砝碼。南方基金董事長吳萬善明確表示,公司已經設計了相關方案,將在新基金法實施后率先進行。他也談到,“基金公司股權激勵僅是一個方面的作用,并不能說有了股權激勵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資產管理行業本身就受到各種因素制約,不能將股權激勵當成萬能良藥。”

    不過,銀行系為代表的大型國企控股的基金公司則可能缺席這場盛宴。

    有銀行系基金公司管理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其了解公司并沒有股權激勵方面的意圖。“銀行系基金公司最強大的資源不是管理者,而是股東,因此沒有理由把股份給你(管理層)。”

    平安大華投資總監顏正華離職 年內公募業務“零落子”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時隔1年半,平安大華再現人事變動。5月30日,平安大華發布公告稱,平安大華策略先鋒基金經理、公司投資部總經理顏正華正式離職。顏正華也是繼副總陳慶耀離職后,平安大華成立兩年來,第二位出走的公司高管。而對接下來的打算,顏正華稱目前沒有明確計劃。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平安大華上報新公募基金數仍是“零落子”。而在專戶子公司領域,公司拿到牌照僅半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就已達5個之多,工作重心似已轉移。

    顏正華操盤基金漲20%/

    因兩年蟬聯金牛獎而被譽為“熊市王牌基金經理”的顏正華加入平安大華后,新的工作環境并未使其投資之路變得順暢。

    2009年,顏正華離開供職4年的華夏基金,卸任華夏回報混合、華夏回報混合2號兩只基金經理一職,南下加入平安大華,參與公司籌備工作。

    2011年9月,平安大華成立9個月后,正式發行旗下第一只基金——平安大華行業先鋒,顏正華也以投資部總經理身份,親自擔任基金經理。

    蹣跚起步。2011年四季度股債雙殺,行業先鋒基金過早布局家電、水泥等早周期板塊,凈值隨著周期板塊直瀉近10%。2012年年初,市場憧憬政策放松,地產及等周期股“起舞”,行業先鋒卻提前減持周期股,改為加倉銀行及醫藥板塊。2012年年中,顏正華改任策略先鋒基金經理,一個季度后,市場迎來年末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策略先鋒另辟蹊徑,逆勢建倉白酒板塊,錯過年末拉升行情。

    峰回路轉。今年以來,策略先鋒重點加倉醫藥類個股,一季度基金重倉的廣州藥業大漲68.43%,白云山A、麗珠集團等醫藥股漲幅也近30%。截至5月末,平安大華策略先鋒凈值上漲21.08%,位列同類基金第22名。此外,平安大華行業先鋒今年以來凈值漲超20%,排名位于所有股票型基金前20%。

    投資漸入佳境,顏正華卻萌生退意。一季度末,平安大華策略先鋒發布季報顯示,基金成立10個多月,倉位僅有53.63%,在所有成立滿半年的混合型基金中,平安大華策略倉位排名倒數第12,也低于上述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近16個百分點。

    “近段時間在公司里已經很少看到顏總,離職之后,他也不會到平安集團旗下其他平臺任職。”平安大華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隨著顏掛靴而去,平安大華權益投資部僅剩下黃建軍及焦巍兩位基金經理掌管3只基金。“目前投資部工作由焦巍暫時主持,公司還未正式任命。”上述平安大華人士稱。

    “冷對”公募業務/

    投資總經理離職背后,或是平安大華對公募領域的“意興闌珊”。

    平安銀行、平安信托,平安大華基金背靠集團兩大渠道。6月1日,基金銷售管理辦法新規實施,保險機構將正式加入公募基金代銷大軍,平安保險也可為基金發行助一臂之力。雖然擁有大多數基金公司無法比擬的渠道優勢,平安大華似乎對公募基金領域仍“提不起興趣”。

    “公司近期沒有發行公募基金產品計劃。”平安大華人士稱。證監會披露的 《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亦顯示,今年以來,平安大華仍未上報公募基金。

    除了對上報新基金“漫不經心”,平安大華對旗下老基金維護亦不“上心”。2011年9月,平安大華旗下首只基金行業先鋒首募超30億元,一度成為當年下半年首募規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不過自此之后,平安大華旗下公募基金首發表現平平,之后發行的兩只權益類基金再難突破5億大關。平安大華策略混合運作一年,基金規模從發行時的4.59億元滑落至今年一季度的4223萬元,一度觸及清盤“紅線”。

    雖然公募擴容計劃“擱淺”,專戶領域卻頻頻發力。自去年5月,平安大華發行固定收益增強1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以來,公司至今已發布4個專戶計劃;子公司速度也可謂迅速,公司拿到牌照僅半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已達5個之多。

    “去年年末公司拿到子公司第一批牌照,近期工作重心還是放在專戶子公司。”平安大華人士對此解釋。

    博時總經理何寶離職 人才瓶頸待解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從肖風手里接班不到兩年,何寶最終向博時高層遞交了辭呈。雖然勤勤懇懇,盡心盡力,但肖風當年未竟之業,何寶也沒能做成。業內人士分析稱,何寶沒能較好解決博時最迫切的人才激勵問題,使得以人才來推動的業務難以支撐,股東方下達的利潤和規模目標自然無法完成,其滿意度隨之降低。

    人才激勵問題未解決

    6月1日,博時基金的一紙公告宣布,何寶已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目前該職位暫由董事長楊鶤代理。

    何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辭去博時基金總經理職務主要是基于個人職業規劃需要。但此前,市場有傳聞稱,博時基金總經理或有調整,何寶遭遇“逼宮”。

    據一位接近何寶的人士透露,何寶在博時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在公募他算新人,和其他幾位資歷深的副總相比,不管年紀還是資歷他都太淺。

    事實上,在何寶進入博時之初,就曾有人質疑:博時總經理這個位置很難再找到比擬肖風的強硬人士。

    從簡歷來看,2001年后有6年時間,何寶在全國社?;鹄硎聲ぷ?,2007年后進入中投公司任股權投資部高級經理、相對收益部高級經理、股票策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兼全球新興市場股票投資主管。這兩份背景,既與公募無關,又沒有相關經驗,資歷之淺或是被市場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陪伴博時13年的肖風,在離開之時,正是博時出現動蕩跡象的時候。當時,急需一個人能接過這個“爛攤子”,既要保證基金公司利潤,也要保證規模的增長,更重要的是保證博時人才的穩定局面。

    這些棘手的問題,從目前來看,何寶并沒有完成。

    事實上,何寶到博時的第一步,是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國際化投資業務開始拓展的。2012年春節后,何寶組建海外投資部,主要人員來自博時QDII團隊。此后從中投公司請來侯涌任博時總裁助理兼國際投資部總經理、博時基金首席投資官。隨后,他還從大成基金挖來連少東負責博時基金產品設計。

    此后的韓國社保基金招標中,博時基金一舉中標三個項目。而另外兩家國內的公募基金巨頭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分別中標一個項目。此外,創新業務方面,博時基金同時獲得了首批黃金ETF和債券型ETF的開發資格,這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兩項資格的基金公司。

    “博時基金要做些差異化的東西,別人學不到的東西。”何寶曾對媒體表示。

    然而,何寶的這些努力,終究還是未能成功地把博時從 “衰敗”中解救出來。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對肖風離開后的博時而言,最迫切的問題并不是如何更大的擴展公司業務,做獨特的產品,而是解決博時基金的人才瓶頸。肖風離職前,一日提拔五副總的急迫可以看出,博時最要緊的就是人才的安置問題,很多人伴隨著博時成長,但職位上卻很難得到提升,人才激勵是其頭等大事。

    “年輕”的何寶沒有主動地解決人才安置問題,很多大膽的舉動卻引起公司“老人”的反感。何寶在位之時,博時的人才流動加劇,“老將”楊銳、李雪松還有王政等掛靴而去,優秀基金經理夏春、湯義峰等也紛紛離開。

    未能解決最迫切最關鍵的問題,那些靠人才來推動的各項業務自然難以支撐。對股東而言,利潤和規模目標也就難以完成,其滿意度隨之降低。

    凈利逐年下滑

    對于未來的去向,何寶并未明確。其在博時的劇情已然落幕,但博時的未來又會走向何方?

    從博時目前狀況來看,形勢不太樂觀。在招商證券2012年的年度報告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2年博時基金凈利潤為4.15億元,2011年為4.53億元。事實上,時間再往前,10.95億元、8.59億元、6.34億元,這是博時基金自2008年至2010年的凈利潤收入。博時基金利潤已成逐年下滑之勢。

    其資產管理規模排名也在不斷下滑。從2007年以2216億元居行業第2,不斷下滑至2008年的第3、2009和2010年的第4,到2011年、2012年排名均為行業第5。截至2012年年末,博時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為1371.32億元。

    隨著人才的不斷離去,博時的基金產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下滑。

    根據天相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博時虧損2.19億元,成為同期沒有盈利的兩家基金公司之一。不過,記者發現,今年一季度,博時旗下基金的業績分化比較嚴重,表現最好的股基博時醫療保健回報率達到了18.4%,但近10只股基收益為負拖累整體業績。

    近幾年,基金公司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眾多基金公司處在轉型和發展的“陣痛期”,隨著資管行業的逐步融合,基金公司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在這種背景下,博時基金可謂是“內憂外患”,這也考驗著總經理繼任者的能力。如何穩定人才局面,如何為股東保住利潤和規模,這都將是博時未來的新任總經理關注的頭等大事。

    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走過15個年頭的博時仍是規模排列前五的大型基金公司,是第一批審核通過的“老十家”,但公司領導層不穩定,再悠久的歷史也有消耗殆盡的一天。對博時基金來說,到底怎樣才能走出低谷?誰又能來重振博時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