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4 01:59:5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自2009年始,小貸公司經過差不多4年的發展,“全民小貸”已經成功取代“全民PE”的名號。那么,這個尚未在“正統”金融領域謀得一席之地、仍處處受政策制約的新興金融市場,究竟發展得如何?近日,江蘇吳江一家擬赴美上市的小貸公司所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得以讓大家有機會管窺該領域的發展現狀。
近日,市場傳出消息稱,江蘇吳江市鱸鄉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鱸鄉小貸)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首次公開招股書,擬融資1800萬美元(每股6~7美元,發行270萬股),全面攤薄后公司市值7600萬美元。
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現有體制下,小貸公司赴美上市可以突破融資瓶頸,通過資本運營迅速擴大市場規模。不過,考慮到市場上的小貸公司設立初衷、發展戰略不同,并非每家小貸公司都會謀求上市。
募資1800萬美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08年成立的鱸鄉小貸,注冊資本金3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3月31日,公司提供的小額貸款規模介于10萬~200萬人民幣,貸款時間為1~12個月,貸款利率15.01%。同時,鱸鄉小貸還提供擔保業務幫助中小企業從第三方獲得貸款,由于和當地國有商業銀行分行關系穩定,該公司從貸款和擔保業務獲得了大量營收。
此次,鱸鄉小貸計劃在納斯達克以代碼“CCCR”上市,伯納姆證券公司(BurnhamSecurities)為承銷商。但嚴格來說,鱸鄉小貸并非通常定義上的赴美IPO,而是采用反向并購的形式赴美上市。
根據公司遞交的招股書文件,截至2012年12月31日,鱸鄉小貸總資產1億美元,同比增長5.76%;總負債3276萬美元,同比下降7.55%;凈營收1259萬美元,同比增長15.87%;凈利潤831萬美元,同比增長0.13%。
2012年度,企業利息和手續費收入1229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117萬美元增長10.03%;壞賬減值8.5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3萬美元增長近一倍;凈利息收入1258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086萬美元增長15.84%。
此外,2012年度該公司非利息收入32.39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2.58萬美元下降了55.37%;主要是政府補貼大幅減少,從2011年的62.33萬美元減少到2012年的18.81萬美元。
2012年度非利息費用289萬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209萬美元增長38.28%;主要是員工薪資和其他費用的增長。
根據招股書披露,該公司預期募集資金1800萬美元,擬計劃用途為:增加擔保貸款能力和注冊資本:1399.6萬美元;一般營運資金(含潛在收購):100萬美元;投資者關系維護:50萬美元。
小貸行業面臨諸多壓力/
國內小貸行業自2009年起航,如今已邁入第四個年頭。隨著“全民PE”熱的退潮,小貸行業的發展已經風生水起,“全民小貸”熱潮大有燎原之勢。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已為6080家,貸款余額達到5921億元。而在2011年末,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為4282家,貸款余額為3915億元。以此計算,2012年全年,新增小貸公司約1798家,小額貸款公司新增貸款規模就達到了2007億元。
“從2009年小貸行業起步,短短3年時間里,小貸公司數量、貸款余額均翻了超過5倍”,上海一小貸公司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然而同業的競爭、政策的制約等因素,使小貸行業承受著巨大壓力。有小貸公司高層認為,上市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突破融資瓶頸;二是盡快擴大規模占領市場。
小貸公司0.5倍的融資杠桿,一直被業內詬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曾撰文指出,小貸公司的制度短板所在。他指出,小貸公司的擴張能力和負債率直接影響到其業務發展的空間。
“現有法規強調,小貸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即負債率上限在0.5倍。對比當前監管機構確定的擔保行業10倍、銀行業10多倍的杠桿,在堅持小貸公司‘只貸不存’的原則前提下,適當放寬小貸公司的負債率上限,允許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小貸公司從銀行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很有必要。”巴曙松認為。
“融資渠道狹窄,小貸公司有上市想法并不奇怪。”上海一小貸公司副董事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說道,“從小貸公司層面看,上市時和上市后均有機會籌集資金;擴大股東基礎,使公司的股票在買賣時有較大的流通量。”
“上市還能提高企業市場地位和知名度,贏取客戶信任和好感。”上述副董事長告訴記者,“企業透明度增加,小貸公司與銀行談判貸款會更有利。”
此外,小貸公司近幾年發展迅猛,部分地區已出現搶占市場的情況。重慶地區的一位小貸公司業務經理袁先生就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只是幾家公司做小貸業務,現在增加了很多,以前是一個公司幾個客戶,現在可能是幾個公司爭一個客戶。
“隨著日后機構數量、規模擴張,小貸公司高利率肯定會趨于下降。”上海一小貸公司總經理說道,“小貸公司若想迅速增長,資本運營是實現企業規??焖贁U張或收縮的首選戰略和戰術。”
“當下,資本管理和經營具有戰略地位,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企業實現更高戰略目標的關鍵。由于在A股上市存在諸多限制,赴香港市場或美國市場就成為了一條較為可行的路徑。”上述總經理認為。
上市并非惟一出路/
不過,上市并非人人喜愛的“香餑餑”,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些規模尚可的小貸公司并無上市計劃,有小貸人士指出,上市不是小貸的唯一出路。
這與小貸公司發展目標和設立初衷有關。比如,一些小貸公司由國企設立,其貸款周期大多為1年,旨在為母公司輸血,而上市要求財務透明,因此這些小貸公司無意上市;有的小貸公司志在轉為村鎮銀行,吸收存款,上市對其吸引力不大;還有的小貸公司沒有強烈做大做強的意愿。
對一些小貸公司來說,村鎮銀行更具有吸引力。
溫州蒼南聯信小貸董事長陳開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做村鎮銀行的愿望。“現在的村鎮銀行吸儲困難,貸款速度比較慢,貸款條件還是銀行的那一套,沒有活力,競爭力不行。”在陳開云看來,讓小貸公司轉成村鎮銀行是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最有效的辦法。而想讓小貸公司轉成村鎮銀行,允許小貸公司為主發起方是最關鍵的前提條件。
不過,監管層對轉為村鎮銀行也有自己的顧慮,分析人士曾指出,村鎮銀行要解決的問題是縣域內的三農貸款難的問題,小貸公司原有的客戶資源偏重于工商,轉型后恐違背村鎮銀行的初衷。
制度上的設計業迫使一些小貸公司沒有做大做強的愿望。巴曙松曾撰文指出,目前在小貸公司的監管制度中,要求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20%,使得小貸公司的發起人股東沒有足夠的積極性將小貸公司做大做強。
“很多實例顯示,小貸公司的發起人在承擔申請牌照、控制風險、做好運營管理等成本之后,綜合測算下來往往也只能獲得經營利潤20%以內的分配,這可能倒逼本來有志于進入小貸公司的資金轉入高利貸市場。有的發起人則變相采取股份代持的形式,這更是加大了小貸公司在治理上的隱患。”巴曙松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