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1-01 09:12:06
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復蘇進程持續推進,但復蘇力度較弱,復蘇差異性進一步加大。美聯儲量寬政策方向、美國財政紛爭、敘利亞地緣局勢、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陷入困境等一系列因素對全球經濟金融運行產生了較大干擾。
國際金融市場表現與趨勢展望
2013年三季度,受Fed退出QE預期由強轉弱、邊緣新興市場經濟體風險加大、美國財政紛爭加劇等因素的復雜影響,美元指數短期下行,全球股市出現普漲,黃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先漲后跌,全球國債市場走勢分化,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國債收益率呈現出先揚后抑的整體趨勢。展望未來,美元年底再次面臨震蕩考驗,短期波動難平,全球股市或將震蕩回調,國際金價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弱勢格局,但四季度仍存在短期反彈機會,全球國債收益率上行壓力加大。
1.美元震蕩下行,新興貨幣反彈
外匯市場三季度波動頻繁,美元對各貨幣變動總體呈現震蕩下行態勢。美國經濟復蘇的結構和可持續性,美聯儲QE政策方向、美國政府停擺及債限之爭的激化與緩和,不僅影響著美元走勢,也構成全球匯率市場波動的主要沖擊源。
首先,美元觸及階段性低點。三季度以來,在美國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和債務問題以及地緣風險等多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美元指數經歷了多輪震蕩。盡管財政困局在最后時點得到解決,但略顯疲態的經濟數據及QE延續的預期致使美元進一步擴大下行趨勢,10月24日美元指數收于79.19,為近8個月來最低點。
其次,歐元強勢上行。盡管近期歐洲經濟企穩回升、政策連續性增強對歐元構成一定利好,目前的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撐歐元強勁上漲。歐元自三季度以來的大幅走強,主要還是由美元同期下跌所推動。市場炒作Fed延遲退出QE及美國財政困局,令美元承壓,進而推升歐元。自7月初以來,歐元對美元匯率一路上揚,截至10月24日收于1.3801美元/歐元的年內高點,歐元較7月初升值5.64%。
其三,日元窄幅震蕩。日元對美元三季度基本在96-100的區間內波動,整體呈小幅升值趨勢。日本經濟出現積極效應從基本面上對日元構成支撐,但日本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量化和質化貨幣寬松政策,直到通脹率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這對日元構成長期利空。截至10月24日,日元收于97.28日元/美元,較7月初升值2.39%。
其四,新興市場貨幣企穩反彈。由于9月中旬之前在Fed縮減QE規模預期下,國際資本大幅流出新興市場,牽連新興貨幣大幅挫敗,其中俄羅斯盧布跌至年度最低,巴西雷亞爾和印尼盾跌至四年來的低點,而印度盧比和土耳其里拉則不斷刷新歷史新低。8月以來由于美元匯率波動頻繁、新興市場資本重現流入,同時新興市場經濟體各采取手段穩定匯率,新興貨幣開始企穩并部分收復前期失地。
展望下一階段,Fed的貨幣政策仍將是美元年內波動的主要誘因,而最終指揮棒仍看美國經濟狀況。由于美國債務上限僅維持三個月,并且市場對于年底前Fed是否退出QE仍存變數,預示美元在短期可能出現修復性反彈,但年底再次面臨震蕩考驗。中長期來看,美國經濟能否延續總體溫和增長態勢,這將成為美元重回強勢的重要支撐。相對而言,新興市場貨幣的資金外流壓力短時間得到一定緩解但反彈基礎薄弱,日元在貿易赤字下空頭壓力仍然存在,而歐元區經濟復蘇阻力和央行的匯率干預政策將對歐元漲勢起到抑制作用。
2.全球股市出現普漲,未來或將震蕩回調
2013年三季度以來,全球股市普遍震蕩上行。由于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數據整體向好,Fed暫不縮減QE規模等利好因素,全球風險偏好增強,資金流入全球各大股市。截至10月21日,全球股市市值60.5萬億美元,較7月初漲幅達11%。
得益于明顯改善的經濟數據以及Fed迎合市場需要的舉動,美國股市震蕩上行,連創新高。債務上限問題暫緩更增添了市場樂觀情緒。截至10月21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較7月初的漲幅分別為3.24%、8.61%和15.19%。展望未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就政府債務上限問題的艱難博弈仍將持續,令市場氛圍難言樂觀,Fed何時開始縮減QE懸而未決也牽動市場神經。總體而言,美國股市震蕩調整的概率較大。
歐元區經濟企穩,特別是德法等核心國家增幅較大,而重債國基本風平浪靜,推動股市穩步走高。截至10月21日,德國DAX3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英國FTSE100指數指數較7月初分別上漲11.41%、14.39%和7.06%。展望未來,歐股喜憂參半,一方面是經濟企穩回升、政策連續性增強;另一方面,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失業率仍居高不下,“三駕馬車”對于希臘和葡萄牙的新一輪救助尚無定論。總體來看,歐洲股市也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
安倍經濟學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初顯,東京申辦2020年奧運會成功,松下、豐田等日本大型企業在日元貶值的助力下經營業績大幅改善等積極因素帶動日本股票大幅上揚。截至10月21日,日經225指數較7月初上漲7.57%。展望未來,上調消費稅給日本經濟增加了不確定性,不斷攀升的股市已顯露疲態,因此未來日本股市向下調整的概率較大。
新興股市前期受Fed退出QE預期漸濃以及國內金融局勢動蕩的影響,表現低迷;9月以來隨著國內金融局勢暫趨穩定、Fed宣布維持QE規模等利好因素出現反彈。截至10月21日,巴西BOVESPA指數、俄羅斯RTS指數與印度孟買30指數較7月初分別上漲18.16%、18.73%和7.72%。展望未來,受自身經濟增長乏力、金融環境脆弱多變和國際資本大幅流動等因素影響,新興市場股市或將寬幅震蕩。
3.政策因素主導金價走勢,油價趨于震蕩調整
三季度以來,黃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呈現先漲后跌走勢,美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中東地緣政治危機主導了市場走勢。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初步扭轉上半年大幅下跌行情,截至10月18日,報收于1316.25美元/盎司,較二季度末上漲6.6%。
受利比亞、伊拉克等歐佩克成員國原油供應縮減、敘利亞緊張局勢影響,國際油價在三季度大幅走高,雖然隨著敘利亞局勢緩解和夏季用油高峰的結束,油價又震蕩回落,但截至10月18日WTI原油期貨價格仍較6月末上漲6%至100.81美元/桶。
展望未來,國際黃金市場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弱勢格局,但四季度仍存在短期反彈機會。目前黃金投資需求下跌趨勢有所緩解,中國和印度的傳統實物黃金需求旺季也將到來,美國債務問題或再起風波,但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同時也是最大的變數仍在于Fed年內是否啟動QE退出計劃,僅是市場預期就足以決定金價走勢。若有關退出的預期降低,金價將有機會再觸1400美元/盎司,但如果預期相反,則可能跌至1200美元/盎司附近。
隨著地緣危機的緩和,四季度的原油價格將在供需力量的博弈中震蕩調整。從需求端看,美歐發達經濟體持續復蘇將對原油需求形成支撐,但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原油進口需求的減少又會產生抵消效應;從供給端看,歐佩克成員國原油產量趨向恢復,同時美國頁巖油的開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經合組織國家的原油庫存將觸底反彈。總體來看,原油市場供需將趨于平衡,WTI原油期貨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預計波動區間為95-105美元/桶。
4.全球國債市場走勢分化,未來整體上行壓力加大
2013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國債市場運行呈現出三大核心特征。
一是歐債危機演化態勢趨向緩解,重債國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截至2013年10月21日,“歐豬五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7月初下降2.43、0.45、0.23、0.21和0.32個百分點。
二是受美聯儲QE政策退出預期由強轉弱的影響,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國債收益率以9月5日為分界點,呈現出先揚后抑的整體趨勢。
三是受國際資本撤出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債收益率上行,截至10月21日,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7月初上升了2.21、1.14和0.31個百分點。
展望四季度,全球國債收益率可能將持續震蕩,走勢將出現分化,整體上行壓力加大。在10月初政府停擺和債務上限爭議并未帶來實質性威脅的背景下,美國債務違約風險依舊很小,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然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雖然Fed退出QE的時點將延后,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不會終止,因此,美國國債收益率年內可能將緩慢震蕩上行。
受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示范效應的影響,歐洲核心國家國債收益率上行壓力加大;而在融資環境持續改善一段時間后,歐洲邊緣國家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并不大,未來走勢可能會震蕩盤整,如果在區內政治博弈日趨復雜背景下突發黑天鵝事件,不排除部分歐洲邊緣國家國債收益率突然上行的可能性。
此外,日本國債收益率有望維持在低位,而受通脹抬頭和國際資本外流的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整體上行的壓力加大,不排除少數經濟增速下滑失控、政府負債率過高、外債負擔過重且發展模式失衡的邊緣新興市場經濟體發生局部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國際財經形勢與國內機構關注點
1.關注全球經濟復蘇漸進、曲折和分化的核心特征,警惕全球經濟未來突然、大幅偏離市場預期的可能性。
前三季度的全球經濟運行表明,危機后的復蘇是一個長期、緩慢和反復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充斥著大量不確定性,而且經濟事件的演化經常會“出人意料”,例如Fed退出QE時點的不斷延后就與此前國際投行的預測大不一樣,美元匯率和國際金價走勢也一定程度上異于主流預期等。
如此背景之下,建議金融機構加強對全球經濟運行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關注,“尤其要關注預期與經濟基本面嚴重背離狀況出現”,未雨綢繆做好風險管控工作。
2.關注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復雜影響,并做好應對預案。
一方面,美國財政紛爭只是階段性緩解,財政部預算授權只延續到明年一月,彼時兩黨對抗或將再次提高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短期美債利率可能出現大幅震蕩甚至快速走高。另一方面,Fed啟動QE退出計劃已為時不遠,這不僅會對全球經濟增長、國際金融市場走向帶來一系列的連鎖性影響,還會引發跨境資金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持續回流至美國,進而加大國內金融資產價格及金融體系流動性的波動。
金融機構應高度關注美國的政策動向,對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市場震蕩及流動性變化提前做好風險預案。一方面,提前預判外匯市場、全球股市、全球債市的大幅波動對我行經營帶來的匯率風險、交易風險、信用風險等,及早作出應對;另一方面,對未來國際資本外流可能給國內流動性造成的負面沖擊應提前加以判斷并做好預案,防止陷入被動。此外,還應重視對客戶的風險提示工作,提前警示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可能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