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1:15: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在私募領域運作多年之后,期貨量化產品陸續出現在資管行業。
但在期貨量化產品發行火熱背后,多位期貨量化人士表示,目前相關產品收益率呈下滑走勢。
收益率降至5%~8%/
深圳一位陽光私募總經理表示,之前自己所管理的陽光私募成立過運用期貨量化策略的基金,不過最近一兩年在基金的運作中,已經淡化了量化投資成份。
其中,市場策略的趨同效應是導致趨勢交易收益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安呗在呁婚_始的確會加強趨勢,但此后隨著參與者日漸增多,又會引起止損點不斷被擊潰的雪崩效應?!敝袊鴩H期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紅英指出。
“行情波動率下降,就對入場時點、倉位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是做量化投資的機構,因為人才配置、研發實力、資金規模的不同,收益率往往出現分化?!庇腊财谪洺绦蚧灰卓偛靠偨浝韯幫嘎?。
而對股指期貨期現套利來說,則存在由于套利人群增多,收益率下降的問題。“今年股指期貨期現套利年化收益率水平已經由2010年的30%~40%下降至5%~8%,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并無太大區別,而由于做股指期貨套利還需要技術支持,實際的投入更大。實際上,很多做股指期貨期現套利投資者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賺取阿爾法收益,而是為了掙交易所的傭金返還?!蓖跫t英指出。
老品種運行規律的改變是期貨量化收益率下降最核心的問題。王紅英指出,今年期貨市場迎來了包括焦煤、動力煤在內的5個新品種,不過投資者數量并未大幅增加,整個市場的資金量依舊維持在20萬億元左右。資金的分流導致一些老的期貨品種運行規律改變,基于以往運行規律設計的模型,不再適應現在的行情特點。
競爭日益加劇也是期貨量化收益率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昂芏嘣诤M鈴氖铝炕顿Y的人轉戰國內市場,他們擁有更為復雜的算法,對國內一些相對簡單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形成沖擊?!蓖跫t英指出。
另一位做趨勢交易的私募人士也坦言,今年下半年期貨量化并不好做,上半年收益率還能達到30%,下半年能保本就不錯了,很多人還是虧損的。經濟形勢不理想,持續陰跌的行情對投資造成較大影響。
速度、平臺競爭/
由于T+0的吸引力,日內趨勢交易在期貨界更受歡迎。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期貨中運用高頻交易的人少之又少。
“高頻交易對服務器速度是有要求的,即使不是高頻,交易量相對大一點的的期貨資管部門,進行日內趨勢交易,為了獲得更快的行情和下單速度,一般也都會將服務器進行托管。”一位期貨資管人士介紹稱。
據她介紹,對于日內趨勢交易來說,普通的光纖就能滿足,但這會造成“滑點”問題。所謂“滑點”是指,比如上漲行情觸發交易策略,投資者希望3000點入場順勢做多,但結果由于行情接收速度較慢,最終成交價格在3000.2點附近,成交價格相對不利。對日內趨勢交易而言,“滑點”是除手續費之外最大的一個交易成本,為了規避“滑點”問題,很多人都選擇托管服務器,以獲得更快的速度。
目前,很多有資金或有開發實力的陽光私募、期貨資管部門都選擇自建服務器平臺。
上述資管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高頻交易本身在海外發展就更成熟,比如一些從韓國回來的團隊,他們在國內市場賺錢就相對容易。
由于行情推送制度不同,目前國內期貨市場的高頻交易和海外的高頻交易還存在不少差距?!皣鴥绕谪浶星橐幻腌娭挥?個包,國外是只要你成交就有行情,所以國內高頻只能做到0.5秒,與國際上以毫秒為維度的高頻交易差距較大。”
資管面臨人才之困/
盡管期貨量化產品在資管行業越來越普遍,然而這類新興業務仍難吸引成熟的操盤手加入。
2012年11月下旬,首批18家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獲監管部門批復?;鸸痉矫?,2012年,華寶興業基金管理公司與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CTA基金公司元盛資產管理旗下子公司建立期貨投資技術合作關系,并于同年8月成功發行了華寶興業管理期貨“元盛一號”資產管理計劃。據此前媒體報道,目前華寶興業已發行期貨專戶數十只,體量小的規模達3000萬元,大的規模有幾個億。
“受限于缺乏人才策略儲備,基金公司目前大多還是停留在作投資顧問,收取通道費用這一階段。但是現在公募基金都面臨瓶頸,股票市場不好,銷售渠道又都掌握在銀行手里,因此很多基金公司想做期貨業務,未來發展趨勢很可能就是期貨人才往基金公司、券商流動?!鄙虾R晃唤鹑诠こ谭治鰩煴硎尽?/p>
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現階段期貨人才還未出現趨勢性流動的態勢?!坝捎谄谪浌具^去沒有自營業務,只承擔一個經紀業務,期貨資管業務也是近期才推出,此前很多期貨高手都投身私募領域?!鄙鲜銎谪涃Y管人士表示,而這類人才在私募大展拳腳之后,對回流資管部門興趣并不大。
“私募激勵機制靈活,工資很大一部分來自業績分成,一些業績做得好的投資人才更愿意留在那里。”上述期貨資管人士分析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