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11-13 16:31:42
尋尋覓覓好幾年,一些問題的答案,我在書本中找到了;一些問題的答案,我在實踐中找到了;更多問題的答案,我要用人生來尋找!
燕園歲月:用青春尋找答案
如果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到底高在哪里?讀大學能改變命運嗎?
如果說考上好大學是我們從小的夢想,費盡千辛萬苦,邁入大學的那刻,到底是奮斗的終結還是更大格局里夢想的重生?
大學是文憑的流水線,還是英才的訓練場?
專業的學習,是日后“干一行,恨一行”的開始,還是“明道,取勢,優術”的積極探索?
社團的實踐,是湊熱鬧、拉關系的俗套敷衍,還是帶著興趣發現人生價值的另一次遠航?職場的實習,是為了填簡歷而走的形式,還是實現從象牙塔到社會“驚人一躍”的重要礪煉?
一方面是日益完善的師資、設備、圖書館和交流機會,另一方面是浮躁的人心、復雜的社會現實和艱難的就業環境。我們的青春,到底有多少可能性?
在此,謹以我的北大四年為一個例子,向讀者朋友們解讀大學的一種讀法,僅供大家參考。
誠然,不是每所大學都叫“北大”,但是,人心與人心有什么不同?探索的道理有什么兩樣?青春與青春有什么高下?失去了追求,身處燕園又怎樣?帶著一腔熱血、一顆慧心、一種擔當,哪里不是未名湖,哪里不是博雅塔?又何必是未名湖,何必是博雅塔?
1000個為什么
“紅樓飛雪,一時英杰,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陽關千疊,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系著城鎮鄉野。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岳。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
燕園情,千千結。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這是名為《燕園情》的北大校歌。這一次,校歌不再是每周一升旗儀式后干吼出的機械曲調。它融入了血液,點染了精魂。多年后,如果我們夢回燕園,或許耳邊依舊會響起這熟悉的旋律。它是不泯的志、不老的心,是不能重來,卻又不停地被更多陌生面孔傳承延續著的青春。
且不說,春日未名湖畔的柳暗花明、夏日博雅塔旁的清風鳥語、秋日31樓前的翩翩銀杏葉、冬日燕南園里的一貓臥雪中的景致是多么令人沉醉;且不說,名師云集,課堂上,妙語啟迪智慧,警句震撼心靈;且不說,強手如林,校園里,狀元隨處可見,人人都有秘籍;且不說,文化豐富,學習外,社團兩百多家,各國學生參與;且不說,思想開放,論壇中,各派觀點開言,交鋒不足為奇。就單是吃飯這一問題,九個食堂,每天上千種飯,該吃哪種,就常讓我自由到拿不定主意。
然而,我要寫的,并不是這些。如果大學僅僅是這些,它不過就是一個樂園而已。大學之所以是大學,是因為,從進入它的那一天開始,我的心就不再平靜。我驚奇,我懷疑,我痛苦,我批判,我糾結,我沉吟,我更有一千個為什么,要去尋找答案!
走進自習室,看到半數的北大學生手拿“托福”紅寶書。為什么全國的學子向這里看齊,這里的人卻爭先恐后向大洋彼岸看齊?一個素未謀面的地方,仿佛成了奮斗的終極。強勢的美國,洶涌的出國潮,讓我如此被動、焦慮,心中又泛起不安的漣漪!
國內的學者常說,外國的制度好。但成功華裔回國演講時,卻總是大力稱贊中國發展快,濃濃思鄉情不能自已。出國,是為了鍍金,還是為了尋找事業的桃花源?是人性的“圍城”,還是成功的通路?人人都想成功,到底什么是成功的定義?
為什么我才上大一,很多長輩卻不約而同地勸我以后要讀研究生?平素沒有來往的他們怎么此時突然成了專家,有了主意?學歷與人生到底是什么關系?李嘉誠說:“讀大學是我的夢想。”但大學又何曾培養出幾個李嘉誠?為什么校園里的本科生都那么張揚,而研究生卻常謙虛地說:“我不行!”如果我為了躲避金融危機而讀研,萬一研究生畢業危機還沒消退,又該怎么辦?
人們都說:“到了大學,要學會做人。”但是,什么是“做人”?是李宗吾的《厚黑學》,還是《潛伏》里的辦公室斗爭法則?是逢人就說好話、不指出他人的問題,還是確保自己的最大利益?為什么校園外那么多人都把自己包裝得玲瓏、華麗,以各方面壓過別人為目的,很多北大教授們卻如此樸素、謙遜!
人們都說我是“讀書人”,可我到底讀了什么書?古代的,淺嘗輒止,沒學夠!西方的,亂亂哄哄,沒學懂!馬列的,學了幾年,沒學透!人們因為我是“北大人”而高看我,可這份尊敬,分明是拜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魯迅等先哲所賜。我無非是比別人多考了幾分而已。如今,先哲們已經遠去,我們這些“北大人”又該如何繼續這個故事,做到名至實歸?
見了各國的留學生,韓國人愛扎堆兒、愛打扮,美國人開朗、健談,歐洲人講禮貌而有距離感,非洲人熱情、奔放,誰都有自己的特點。那么,中國人的特點是什么?讓我說說,我卻啞口無言!全球化的時代,都說要“走向世界”,然而中國何嘗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是否認清了自己?我們的文化又該怎么傳承,還是只應改造,不需要傳承?
為什么校園里學習好的大都是女生,社會上有成就的大都是男人?人們常勸我說:“既然是女孩,以后找份穩當點、坐辦公室的工作就行了。”為什么女孩就要坐辦公室?這么多年求學,我都在力爭上游,為什么找工作時卻要急流勇退?在很多人口中,大學的職稱,在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外,還多了一個“女教授”,突出一個“女”字,是何居心?做學問,難道還分男女?
人們告訴我,上了大學,要顯得成熟。但成熟的人,分明又在羨慕嬰兒的純潔、幼兒的天真、少年的勇氣!打扮年輕了,人們說我不成熟;打扮老氣了,人們仍然說我不成熟。到底什么是成熟?成熟是學會應酬的套話、奉承的章法,還是韜光養晦、不露聲色地做人?評判他人成熟與否的人自己是否成熟?
為什么畢業僅僅兩三年,分別投身官場、商海、學界的師兄師姐回來交流,他們的氣質、談吐乃至價值觀會徹底不同?人與人分野的產生為何如此迅速,令人不知不覺?短短幾年,我又會形成什么樣的人格?
文科、理科、工科,幾十個專業,到底該怎么選擇?兩百多家社團,到底該如何參與?幾千名學子,都是全國最優秀的,誰不勤奮?我又該如何勤奮,如何設定自己的目標,如何看待他人的優秀?我想學政治,政治又離不開經濟!想學經濟,經濟又離不開法學!想學法學,法學又離不開社會學!想學社會學,社會學又離不開歷史!想學歷史,歷史又離不開哲學!到底該學什么?圖書館里,那么多書,怎么讀得過來?
上了大學,還該聽父母的話嗎?按理說,沒上北大的父母,何嘗有能力指導上北大的我?但為什么自以為了不起的我卻時常碰壁,父母憑幾句老話卻總能制勝于先機?既然主導世界的不一定是有知識的人,為什么人們還要崇拜知識?為什么“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自由戀愛不包括不戀愛的自由嗎?戀愛與婚姻是什么關系?
有人說教育的目的是獲得理性,有人說教育的目的是人性的回歸,到底是什么?奮斗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還是遵循世界的原本規律?我看著校園里的貓兒,覺得它身為貓兒懶惰得可憐。但誰又知道,也許貓兒覺得我身為人忙碌得可笑!
為什么教授言語睿智、令人欽佩,而校園里叫賣包子的大叔隨便白乎幾句,也那么有道理?為什么初中文化的企業家判斷起事情,常十分準確,而我們滿腹經綸,卻往往拿不定主意!到底誰是我的老師?
為什么人們總說校園是純潔的,社會是混濁的?校園里的人與社會上的人有什么差異?校園難道不是社會的一部分嗎?難道社會上的人不渴望純潔,校園里的人不懂得利益?
有人說:“有能力者沒平臺,有平臺者沒能力。”是這樣的嗎?為什么富人以曾經的窮為榮,窮人以曾經的富為榮呢?到底窮光榮還是富光榮?
讀書人是該不談錢,還是該比社會人更懂得談錢呢?我們說“讀書人談錢俗氣”時,對“俗”嗤之以鼻,但談到“通俗歌曲”時,又對其“俗”喜聞樂見。到底“俗”好還是不好?學習是為了追求“雅”,還是為了適應“俗”呢?
……
我心中的問題,實在太多。別說其他,就是成天苦思冥想這些問題,便已夠讓我煩惱。但是,讓我回到大學以前的狀態,我又一萬個不樂意!可以說,我“享受”這種煩惱,因為我有了思考的時間,思考的權利!上了大學,我發現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個萬花筒,它光怪陸離,又充滿魅力。要回答這么多問題,實在不容易。但是,離開了尋找,大學又有什么意義!
尋找,尋找,尋找!
“文章千古意為高”,我們尋找人生的立意!我們尋找為人處世的法則!我們尋找真理與真相!我們尋找自己的定位!我們尋找人生的出路!我們尋找心中的光明!我們尋找以上的問題和千千萬萬問題的答案!
回顧我的大學,延伸到畢業后的一兩年,似乎可以想起這些事:先后學習國關與法學,涉獵多個專業的課程,擔任北大新聞網記者、記者團副團長,擔任《大學生周刊》頭版評論員,成為北大團委理論研究室的得力干將,成為元培實驗班新生輔導員,赴香港大學交流,兩周為公司創造100萬營業額,參與為貧弱婦女維權的工作,赴多個西方國家及“危險”的巴基斯坦考察,與社會各界人士接觸,投身教育培訓,演講受眾二十幾萬人……
這似乎是份讓人看得上眼的簡歷。然而,僅拿這些來概括我的大學,卻又狹隘了。所有這些,無非是一個尋找的過程。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悟到,自己應該做一個真人,做一個勇敢的人,做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
尋尋覓覓好幾年,一些問題的答案,我在書本中找到了;一些問題的答案,我在實踐中找到了;更多問題的答案,我要用人生來尋找!
因為尋找,我們才沒有虛度年華。因為尋找,青春萬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