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11-13 17:06:42
驚嘆燕園之妙的徐安琪很快意識到,北大好并不等于自己優秀,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大一新生,元培班面臨專業的選擇,經過理性的思考徐安琪已經找到了答案,她相信自己能夠在這里造夢,更慶幸自己的清醒,她的心知道路在何方。
初入燕園,北大之好,方方面面,讓我驚嘆。
但是,回過神來,我意識到,北大好并不等于我好。我只是一名極平凡的大一新生:稚嫩的臉上長著青春痘,極短的頭發梳成中分,戴了副殘破的眼鏡(理由是“物盡其用”),常將粉色的上衣與橘黃色的褲子搭配著穿。在各路強手中間,我的字寫得不算好,英語講得不算流利,談吐不算有水平,積累根本談不上豐富。我騎著自行車到處轉悠,見了什么都新鮮,見了誰都想搭訕。
我有太多的知識想學,太多的社團想參加,太多的事情想干——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的北大,只有四年。不只是我,我們每個人的大學本科,都只有四年。如何用好這四年,尋找到日后的出路,完成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是人生給我們的命題。
我蹲在31樓前的銀杏樹下,捫心自問:“大一就想這些問題,早嗎?”“是早了點。”心中的聲音回答。但人生很多問題,不是“早了”便是“晚了”,似乎沒有“正合適”。比如趕車上班,早起幾分鐘,就會很早到;但為了趕正點到,錯后幾分鐘出門,又會遲到?;赝业乃奚?,31樓二層東側的248房間,我知道,對于燕園,我只是一名過客。當第五次銀杏樹落葉時,我已將搬離這里。正因如此,我須分外珍惜在這里的每分每秒。
由于考入了元培實驗班,我們被賦予進大學以后再選專業的權利。與其院系的同學相比,我們能擁有這種權利,實在是很奢侈的。文、商、理、工幾十個專業任我們每個人自由選擇。不同的專業,意味著幾十門不同的課程,更意味著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價值觀,乃至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將近兩百多名同學的,相互間還沒認識,命運便開始有了分野。
該怎么選呢?有人說:“興趣、能力和志向是選擇專業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有人說:“如果你特別喜歡什么,就不要把它選為專業,這樣,你才會永遠對它感興趣。”有人說:“選輕松的,大學的日子好過點。”有人說:“選最難最累的,這樣大學才沒有白來。”有人說:“選熱門的,畢業時炙手可熱。”有人說:“‘爆冷門’最容易成功。”這些理論,每一種仿佛都有道理,“亂花漸欲迷人眼”,該根據哪種理論來選專業,都是一個問題。選擇,真是不容易。
我干脆決定:追尋內心的感覺,讓心底里的聲音給我回答。
我該學理工科嗎?高中時,我是個優秀的理科生。然而,我對自己的“優秀”頗有自知之明:我具備高中階段的應試能力,但不具有大學階段高端研究的潛質。因此,我要放棄理科!
我該學商科嗎?“賺錢”二字當然能打動每個人。但學了工商管理,就一定賺大錢嗎?世上那么多路,北大平臺又大,以后何愁沒有賺錢的機會?大一的我,難道不該先打好基本功嗎?因此,我要放棄商科!
只剩下文科了。文科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前者,簡而言之,就是文、史、哲之類比較“虛”的專業;后者,簡而言之,就是政、經、法之類比較“實”的專業!人文科學是老北大的長項,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它們都成了冷門。我雖極其欽佩這些領域的研究者,卻自知不是如此雅致之人,尤其又剛從理科生變成文科生,便無法免俗地要務“實”一些。于是,我就把眼光盯向了社會科學:經濟學,國際關系,政府管理,社會學,新聞學……似乎每一種都很好。
此刻,我的內心升起一個聲音:過去,常有人因我年齡小、性格內向而看輕我。如今,到了北大,我要學一個外向型的、大手筆、大格局、大氣勢的專業!要打造一身好氣質、練就一副好口才,要思想開闊、見識豐富、侃侃而談。有了這三“大”的要求,加上其他的條件,恐怕唯一符合的專業,便是“國際關系”。再想到高中時國際交流的愉快經歷,我覺得學國關沒有什么不好。
我的專業,就被如此選擇定了。我的心中升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欣慰之感。
然而,要選擇的,又何止是專業?
校園里暗暗涌動著瘋狂的赴美浪潮!多少人,主動的,被動的,有意的,無意的,從大一入學,便已經開始準備“托福”考試!這怎能讓人不惦記?
上課的第一周,便已有人以老練的姿態開始為“保研”做準備。我還沒摸透本科教育是怎么回事,他們卻早已打算好要讀研究生!讀研,為什么這么熱?
大一新生個個驕傲,大四準備找工作的學長們個個焦慮。身為世界前50強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能進世界前500強的公司上班,已經屬于幸運!好工作,為什么不好找?
“出國潮”、“保研熱”、“工作難”便是我在北大感受到的三股暗流。“出國潮”的背后,是中國教育資源的匱乏,發展機會的有限。但它是否也包含了對西方的盲目崇拜?“保研熱”的背后,是對本科教育的不滿足,是一種求知的心態。但它是否也包含了某種深層的不自信?它是否將帶來碩士文憑的貶值?“工作難”的背后,是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但它是否也包含了大學生就業力、創業力的不到位?
于是,我意識到,我們處在一個異常復雜的環境之中。這種復雜,有國際因素、社會因素、教育因素、市場因素,更代表著“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年輕人的激情、困境與焦慮。
那么,我該怎么辦?誠然,北大的機會是很多的,北大的文憑是硬氣的。然而,平臺越大,便越要學會選擇。社會的期待越高,便越要謹慎樂觀。曾子曰:“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此話堪為至理!當今社會,早已沒有“分配工作”一說了,誰不得謀自己的出路?謀好自己的出路,又何嘗不是為父母分憂、讓老師放心、減輕社會負擔的舉措呢?不去思考、規劃、定位,好的出路又從何而來呢?
冷靜下來思考,從自己的專業和志趣看,我找不出一個必須要留學和讀研的理由,盡管我也希望本科期間到外國多看看、多學些知識。在中國,考入北大已經是曲高和寡了。學歷是我的長板,社會實踐是我的短板。我為什么要讓長板更長,而不去加長短板呢?我不打算從事學術研究,我的心,分明向著市場,向著社會!
我要學好國關,讓自己有內涵起來!我要涉獵多方面的課程,讓自己博學起來!我要接觸各個層面的人,讓自己成熟起來!我要加入多個社團,讓自己能干起來!我要參加多份實習,讓自己老練起來!我要赴多地考察,讓自己有閱歷起來!我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立足本土、具備國際視野社會精英!至少,我要有力地邁出這第一步。到時候,我要挑選自己的前程,而不是做被別人挑選的人!“絕佳平臺,平凡起點,逆流而上,個性道路”——我終于悟出了自己未來四年發展的定位。
然而,憑什么我能這么想?一個幾個月前只知道應考的15歲的高中生,卻想在短短幾年中變得“有內涵,博學,成熟,能干,老練,有閱歷”,這現實嗎?一個在中學連同學都支使不動的人,卻想在風起云涌的社會上盡早闖出一片自在的天地,這可能嗎?用老舊的眼光看,你一定會說:“小姑娘,回家長到30歲,再來談這些吧!”
但是,我愿意相信自己。因為,北大,本身就是一個造夢的地方。更因為,太多時候,意愿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我在北大的奮斗,從此刻開始。在北大,沒有人不奮斗,沒有人不拼命。我欽佩我的同學們,欽佩所有優秀的人,但我也慶幸,自己從一開始就做了個明白人,因為,我的心知道路在何方。那么,讀者朋友,你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