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9 01:05:15
人社部赴江蘇省句容市調研,對該市實施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項目進行評估。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再次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
江蘇省人社廳官網發布的一則消息顯示,日前,人社部派出調研組,赴江蘇省句容市調研征保工作,對該市實施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項目進行評估。
據了解,從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句容市用一年半時間對歷史上被征地的9萬多農民實施社會保障工作。這一消息也得到了句容人社局負責征地農民保障工作的卜主任證實,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被征地農民,句容市建立了常態運行管理和聯席會議等制度,實行‘即征即保’。”
對此,人社部相關官員指出,句容市組建的“征保辦”為全國首創,是一大創新做法,“對全國性完善被征地農民保障政策提供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參考。”
被征地農民社保不足/
一直以來,一些地方的村民不滿當地的征地補償和安置政策,從而引發的矛盾并不鮮見。隨著征地規模和被征地農民數量的逐年增加,涉及征地的信訪率也居高不下。
國土部部長姜大明曾表示,這與現行法律執行不到位有關,也與征地范圍過寬、征地補償標準偏低、安置方式單一、社會保障不足、有效的糾紛調處和裁決機制缺乏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姜大明明確指出了被征地農民與 “社會保障不足”的相關性。
此前,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項繼權提出,“解決被征地農民長期生活保障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失地農民納入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之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現在許多省份已將被征地農民納入養老保障或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但由于一些地方的社保資金籌措不能完全到位,目前的落實情況尚不盡如人意。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褚福靈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被征地農民的保障安置問題,相關法律早有明確規定,但各地的執行情況不是很讓人滿意。
有分析指出,正是對公益用地補償資金由誰承擔現行政策尚未明確,從而導致政府補貼資金難以足額到位。
不過,對于這些困局的紓解,一些基層地方正在做著積極的嘗試。
今年12月1日,《江蘇省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開始施行。這確立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即征即保、應保盡保、分類施保、逐步提高”原則,被征地農民將被剛性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試驗田”落戶句容市/
句容市委宣傳部的一名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句容市在今年被列為江蘇全省15個被征地農民保障試點市之一,被樹為全省乃至全國被征地農民保障的“試驗田”,擔負著提供參考經驗和做法的重任。
卜主任將當地首創的被征地農民保障工作稱為“征保辦”制度。“征保辦”全稱是“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領導辦公室”。據他介紹,征保辦的成員不僅來自人社局,還包括了國土局、財政局、公安局、宣傳部、信訪局、紀委等部門。市委書記統籌領導,多部門共同參與,顯然,征保辦的地位和辦事效率都大大提高。
數據顯示,目前句容市已對當地9萬多被征地農民實施社會保障工作,其中5萬余名農民參與養老保險,所需社會保障資金由政府與個人共同承擔,政府共需投入保障資金約20億元。
2012年,句容市被征地農民參保啟動投入資金達3億元,全部由財政支付。后續每年需投入資金不低于2億元,主要用于勞動年齡段參保補貼和養老年齡段養老金發放。
句容市人社局稱,當地目前已有1100多個勞動年齡段的參保對象進入領取退休養老金年齡段,每月拿到了500元到760元不等的退休養老金。
而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勞動年齡段的對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需補繳15年的費用共計51768元。政府按總額的40%補貼20707.20元,個人只需按繳費總額的60%補繳31060.80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也就“被征地農民保障工作是否將改革”問題致電人社部,人社部方面向記者表示,待調研意見成熟后,人社部將統一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