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 01:21:43
對深陷產能泥淖的鋼鐵業而言,3月份的暫時扭虧,并不足以改變行業今年“冰冷”的境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山東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山東
對深陷產能泥淖的鋼鐵業而言,3月份的暫時扭虧,并不足以改變行業今年“冰冷”的境遇。
據中鋼協最新數據,今年1~3月,重點鋼企累計虧損23億元,其中3月份雖盈利5億元,但卻無力扭轉1~2月的巨損,一季度鋼鐵主業整體虧損41億元。
“真實的虧損情況,可能比財報上嚴重。”有鋼企人士指出,很多鋼廠在報表處理上采取變通措施,如不同程度地延長折舊年限。
某國有鋼企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行業好的時候,精力主要放在生產上,現在行業如此慘淡,倒不如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
“現在(鋼鐵行業)進行的國企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4月19日表示,當前寶鋼、鞍鋼、河北鋼鐵等國企的改革都在深化。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慘淡的產業形勢下,企業改革和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其方向就是體制改革,但從目前形勢來看,營銷模式的變革或將是改革的突破口。
重點鋼企一季度虧損23億/
對于式微的鋼鐵產業而言,今年一季度的成績單注定讓外界再次失望。
在中鋼協最新的數據中,3月份重點鋼企盈利5億元,但經歷1~2月份的巨虧后,已無力扭轉大局。
在4月19日某鋼鐵產業研討會議上,王曉齊透露,今年1~3月重點鋼企累計虧損23億元,鋼鐵主業整體虧損41億元。
中鋼協此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28億元,其中鋼鐵主業虧損47億元。
王曉齊同時透露,2013年國內鋼鐵業實現利潤229億元,其中投資收益178億元,鋼鐵主業盈利51億元。
對此,某國有鋼企人士并不認同,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鋼企的所謂盈利,更多還是財務技巧方面。”
事實上,如從市場層面來看,上市鋼企一季度日子并不好過。反映在A股上,韶鋼松山一季度預虧逾3億元,華菱鋼鐵預虧1.1億元以上。
“真實的虧損情況,可能比財報上嚴重。”南京鋼鐵董事長楊思明指出,很多鋼廠在報表處理上采取變通措施,如不同程度地延長折舊年限。
不過,在上述國有鋼企人士看來,縱然鋼企在財務技巧運營上各展神通,但終端鋼價的“跌跌不休”,讓上游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中鋼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以下簡稱CSPI)降至95點以下,連續6個月低于100點,創20年最低水平。
在山東某鋼企銷售部人士看來,鋼價下探直接觸及企業資金周轉,對于負債率普遍偏高(在60%以上)的鋼企而言,這無疑是致命的。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該省已有35家鋼鐵企業處于累計虧損狀態,虧損企業數量比2013年底增加23家,占納入統計企業總數的47.95%。
據王曉齊透露,截至一季度,鋼鐵主業已經連續10個季度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鋼鐵的困局遠未結束。一位分析人士稱,“整體虧損意味著鋼鐵業進入真正的嚴冬,未來將有一批鋼廠陸續退出這個行業。”
鋼企改革最好時機/
提及生存環境,某國有鋼企銷售部人士稱,“特別是國有鋼鐵企業,因負擔重,市場模式靈活度差,在微利時代的鋼鐵業里顯得更加悲催。”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2014年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和轉型升級的迫切任務,通過改革創新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成為鋼鐵企業的共識。
在4月10日華菱鋼鐵2013年度股東大會上,董秘陽向宏透露,為響應湖南省國企改革政策,華菱已經在編制改革方案,將涉及國企員工持股等各個方面。
此前,湖南省出臺“國企改革30條”,在投資主體多元化、國資證券化改革的基礎上,在國企員工持股、企業負責人產生方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
在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國企改革還有一個方向就是體制改革,比如鞍鋼目前在試點內部混合所有制,體制的方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據《中國冶金報》報道,鞍鋼集團黨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決定,由旗下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與鞍鋼重機公司合資組建鞍鋼鑄鋼有限公司,開了鞍鋼試點內部混合所有制的先河。
鞍鋼決定以鞍鋼重機公司鑄鋼廠經審計評估后的全部凈資產作為出資,設立鞍鋼鑄鋼有限公司,然后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收購鞍鋼鑄鋼公司49%的股權。
王國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混合應該說也是一種嘗試和探索,不僅僅是集團說了算,還有股東會等程序,目的還是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直供或成突破口/
在王國清看來,慘淡的產業形勢下,企業改革和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
她認為,鋼材的營銷模式的變革,應該最先得到改變。“以往的國有鋼企多依靠經銷商,但隨著鋼貿商資金等問題顯現,鋼貿商的蓄水池功能正大幅縮水。”
據歐浦鋼網消息,因商家訂貨減少,相關機構自2005年統計鋼廠庫存以來,鋼廠月度期末庫存量已經從400萬噸~500萬噸/月上升到去年的約1200萬噸/月。
在王國清看來,商家無力接盤,鋼廠銷售壓力陡然升高。加大直銷已經成為大部分鋼廠解決自身庫存、提高效益的必要手段。
據了解,河鋼集團去年曾定下直供直銷60%產品的目標,而寶鋼的直銷比例達到70%以上,馬鋼直銷比例超過50%、鞍鋼天鐵公司今年也提出直銷55萬噸高效材,直供戶比例達到40%。
有業內人士稱,鋼材銷售已經從代理銷售為主向直銷為主轉變,此前,除汽車用鋼等特鋼以外,其他大宗鋼材品種約有60%~70%是通過流通市場下游提供的。
不過,在中鋼協的統計中,該比率提升仍任重道遠。在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后,2013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鋼材產品的直供比例達到34.6%。
“這個只能說越高越好,能達到50%肯定對于企業是好的,畢竟直供對于企業來說是長期穩定地保證了產品的銷售渠道。”王國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有行業人士曾表示,“鋼鐵物流是鋼鐵成本中占比巨大的一部分,如果鋼廠能夠延伸產業鏈,減少中間環節,為上下游做好服務,就可以壓縮不少中間的運輸成本和銷售費用,還可能通過銜接中間的服務點挖掘新的利潤。”
不過,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即便直銷將提高資金周轉以及盈利范圍,但在銷售渠道建設上,不管是國有鋼企還是民營鋼企都將面臨資金壓力。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隨著鋼廠的直銷、直供力度不斷加大,直銷比例明顯提高,進一步壓縮了鋼貿商的生存空間,使得鋼貿業洗牌加速。
據公開資料顯示,鋼貿行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時至今日,全國鋼貿企業的數量已不下20萬家之眾。最近3~5年的時間,被認為將是鋼貿業洗牌陣痛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