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6 00:59: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日前,2013年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出爐。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5月14日公布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中,國家食藥監總局專門在用藥安全提示中警示 “關注老年人用藥安全”,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報告比例已連續4年呈現小幅升高態勢。
與此同時,根據記者此前跟蹤掌握的信息,國家在藥品上市后監管的環節及覆蓋面并不充分。“負責這塊工作的人手不夠,而且都是醫院、企業等自主人工上報,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信息的完整”,一名內部人士曾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去年不良反應報告超130萬份
與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獲悉的情況及數據相比,2013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1.7萬份,較2012年增長9.0%。
其中,2009至2013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年齡分布顯示,2013年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報告比例已連續4年呈現小幅升高態勢。
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獲悉,一些藥品的嚴重不良反應報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較大。例如治療痛風藥別嘌醇片,65歲以上老年患者占嚴重病例報告總人群的45.1%。
從數據反映層面上來看,在2013年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中,按藥品類別統計,2013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懷疑藥品,化學藥占81.3%、中藥占17.3%、生物制品占1.4%??垢腥舅巿蟾鏀盗咳跃邮孜?,占化學藥的47.6%,較2012年降低1.2個百分點,報告比例已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心血管系統用藥占化學藥的10%,較2013年上升0.4個百分點,且連續4年呈上升趨勢。
通過對2013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20位的藥品合并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其總體報告涉及合并用藥的占41.0%,嚴重報告涉及合并用藥的占54.1%。
藥品監管缺乏民間力量
在卓創資訊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看來,目前國內監管部門過于關注包括生產等環節的管控,不夠重視上市之后的管控。此外,上市之后的管控目前主要依托藥品不良反應(ADI)的監測與反饋,且交由政府部門來操作,沒有重視民間和社會的力量。
總局亦在報告中坦言,“與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集的數據存在局限性,如漏報、填寫不規范、缺乏詳細信息、無法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等”。
記者曾從一名內部人士處獲悉,目前管控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主要監管人員,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工作量相對較大,基數數據的搜集,主要是依托醫院以及藥品生產企業自行上報與填寫。
從目前中國的藥品風險管理現狀來看,風險管理一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人為造成,此前出現的非法行醫事件,以及醫院中常見的醫療事故,都屬于人為風險。第二部分風險是自然屬性造成的,比如藥品本身質量有問題,生產環節、流通環節以及儲存過程中的損壞。
從第二部分風險監管情況來看,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在不斷加碼,體制亦開始完善。在藥品審批環節,近年來的管制也是日趨嚴格。
對于第一部分的風險監管,目前主要的手段是針對藥品不良反應(ADI)的監測與反饋。
換句話說,反饋藥品不良反應基數數據的醫院大都隸屬體制內,本就面臨著醫療服務市場供不應求且頗有壓力的局面,要想醫院及時、權威、完整反饋藥品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信息,確實有一定難度。
“從醫院到藥廠,沒有內在驅動力去做這件事情,導致整個藥品監測的反饋體制周期偏慢?!壁w鎮說。
未來的對策是,可以借鑒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等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搜集藥品風險信息的渠道與體系建設。在藥品的淘汰機制上,可以采取評分制,細化出多個對應指標,然后逐項評分,多層考核,及時淘汰有關藥品,同時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