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4-07-20 21:29:34
農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它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然而,大多農業龍頭企業利稅低、財政貢獻小,處于被遺忘的角落,融資難、負擔重,不少企業生存不易、做強更難。
編者按:農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它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然而,大多農業龍頭企業利稅低、財政貢獻小,處于被遺忘的角落,融資難、負擔重,不少企業生存不易、做強更難。
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當前農業龍頭企業面臨哪些困境,需要怎樣的政策扶持,記者透過“稻強米弱”現象探尋答案。
稻谷收購價走強,大米市場價疲軟,“稻強米弱”現象讓不少糧食加工企業陷入困境。長此以往,將影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影響產業鏈上千家萬戶農民利益
糧企的危機
進口大米低價沖擊,全省28%的大米加工企業關停
鄱陽湖畔的稻穗吐出金黃。開鐮在即,而大米加工企業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南昌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有100多萬畝耕地,120多家糧食加工企業,其中日加工200噸以上的規模企業70多家。“全縣糧食加工企業數量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但眼下不少企業正面臨生存危機。”南昌縣糧食局行業指導科科長鄧洪文說。
據悉,進口大米到岸價僅1.6元/斤左右,而國產大米賣到2元/斤。在南昌地區,50%的小型大米加工企業出現關停。
不只是小企業,大企業一樣舉步維艱。作為江西省龍頭企業,南昌縣昌碧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熊成坦言,市場價格下滑導致庫存成本高,企業利潤一直被壓縮。“現在加工越多,虧得越多,行業整體不景氣,今年公司的產能已經從5萬噸縮減到3萬噸。”
“原來是談糧起舞,如今是談糧色變。”記者在萬年縣、余干縣等地采訪,不少大米加工企業老板都同樣擔心。
培榮米業位于萬年縣清云鎮,年加工4萬噸大米,原來日子過得滋潤,最近卻走起下坡路。公司董事長平其兵說:“以前全縣12個鄉鎮基本都有大米加工廠,現在只剩下我一家在挺著。”因為沒有倉容,存不了糧,收購期一過,公司就停產了,生產線大部分時間閑著。
業內人士介紹,為了降低成本,有的企業采購進口大米,然后再與國產大米摻兌后銷售,畢竟“一個便宜三個愛”。
江西省糧食局的一份調研報告表明,去年全省有38家大米加工企業注銷,有252家大米加工企業停產,接近總數的28%。在關停企業中,日加工100噸以下的企業超過80%。
省糧食局行業指導處副處長陳豐科分析,江西大米屬于秈米,主要銷往南方市場。進口米以價格優勢占領國內市場,再加上原糧收購價格維持高位,大米加工企業普遍感覺壓力增大,特別是一些小企業,資金鏈薄弱,抗風險能力差,紛紛關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