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10-30 09:00:10
年化收益8%-12%、平臺上線一周交易額過千萬元,對于P2P網貸行業來說也許算不上最亮眼的記錄,但對于一家注冊資本金為5000萬元的保理系公司來說,其將傳統業務搬上自有平臺、開挖融資新渠道后交出的首份成績單依然引人注目。
法律風險不可忽視
近兩年不斷發展的保理業務在不斷尋求更多樣化的融資方。除十余家P2P平臺已與多家國資背景保理公司聯手布局供應鏈金融領域以及保理公司自建平臺外,今年8月還傳出保理公司與1號店等電商平臺合作的消息。
保理業務上平臺無疑是供應鏈金融中的一種新玩法,利用的是鏈條上核心企業的信用優勢。通常來講,一家核心企業的上游或下游交易環節,歷史交易記錄比較容易核實,可以甄別客戶的信貸資質和風險等級,同時通過產品設計可以控制借款用途或還款來源的資金流,風控重點比傳統貸款更靠近前端,但其中隱藏的法律風險不可忽視。
例如,現存的保理業務分為明保理和暗保理兩種。明保理是指在法律意義上供貨方必須將應收賬款的轉讓通知到買貨方,并向保理商提供一定的通知證明,比如買貨方需加蓋單位公章以示知曉此項事宜。但實際操作中,許多供貨方因擔心買貨方質疑自己的現金流出現困難轉而進行暗保理業務,即買貨方并不知道自己的應付賬款被轉讓。“平臺目前上線的都是"明保理"業務,這樣風險會比"暗保理"小很多。”何坤解釋。
同時,核心企業一般都有明確的供應商準入機制及共同價值的獎罰措施,如訂單保障、銷售返點等,這有利于保理商利用核心企業的主導地位加大受信客戶的違約成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