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1-07 08:53:27
中國越來越為世人矚目,更多的人將2015年視為“中國牛”。
在海外輿論看來,過去一年的中國經濟外交是世界版圖嬗變中的亮點。“一帶一路”、領跑全球的A股漲幅、產業資本輸出等新經濟特征正在塑立“中國牛”,新常態下的中國令世界矚目。
迎接“中國世紀”
美國名利場雜志網站近日刊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評論文章稱,2015年將是“中國世紀”的起點。文章指出,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后一年。中國經濟可能很快便拔得頭籌,并長期執此牛耳。
他援引2014年世界銀行的數據指出,根據“購買力平價”這一指標,中國在2014年底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德國之聲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馬特斯的觀點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注定早晚都會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且中國在工業革命開始前的18世紀左右就已經是當時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大國。
針對外界所擔憂的中國經濟“硬著陸”問題,巴倫周刊指出,新年更迭之際,有關亞洲經濟的先決性問題依然是:中國經濟減速的本質。在爭辯中國將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第四個年頭里,我們獲得了一個默認的答案。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已持續四年,進入新常態:這是軟著陸。
經濟外交大放異彩
在日本經濟新聞看來,“如果站在將來重溫歷史,2014年可以認為是中國經濟外交史上大放異彩的一年。”文章稱,為配合在北京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中國攜手周邊各國作出了在2015年度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決定。這將重構現有國際金融秩序。
也是在這次APEC會議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漸漸進入務實階段,絲路基金等資金引擎蓄勢待動,為沿線50余國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平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則成為資本輸出戰略性平臺,更好地承載一帶一路戰略。
紐約時報援引羅柏年的話稱,“這是一種嚴肅的嘗試,是為了發揮領導力,并且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形象,從而成為整個亞洲的領袖——這些舉措在政治上環環相扣。”他曾長年在世界貿易組織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形象的改變還體現在經濟結構的變化上。德國之聲認為,如果說中國以前的形象是生產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國,如今,它已經走在成為高科技產品輸出國的道路上。在去年12月末的一篇報道中,德國之聲指出,“中國在一天之內同時開通了3條新的高速鐵路線。包括連接蘭州和新疆的”蘭新鐵路“。新的”絲綢之路“不僅加深了新疆和中國其他地區的聯系,也縮短了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距離。”
紐約時報指出,“高鐵的開通,不僅讓中國腹地的企業管理者們更加方便地接觸到更大的市場,也促使外企高管深入中國腹地尋找供應商,以應對沿海地區工資成本的激增。”
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
在彭博社看來,這一產業輸出戰略在資本市場獲得了投資者的支持。“中國海外修鐵路,可謂發揚光大了全球兩大富豪的投資策略。該媒體報道稱,鐵路板塊在去年12月引領中國股市高歌猛進傲視全球。”
在全球化的資本群落中,貿易輸出同時也與貨幣話語權有著一些聯系。德國焦點雜志在線版的文章稱,“殖民主義并沒有成為歷史:今天全球各大強國嘗試著用貨幣來主宰世界。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國,但其挑戰者們的實力也越來越雄厚。”
報道認為,“把美元當成戰略性武器的做法不是沒有引發回應。新興國家以及像中國這樣未來潛在的對手目前已經開始活躍使用本國貨幣。它們通過自己簽署貿易協定將交易貨幣美元排除在外。同時也正在構建自己的金融體系,目的是建設一個獨立的貨幣體系。比如說最新在歐洲和亞洲設立的人民幣交易平臺。”
“金磚先生”吉姆·奧尼爾近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在全球地緣經濟中的地位是健康的。“在很多方面,世界過于依賴美國,但對于世界其他國家而言,有兩個不同的重要外部影響是健康的。”
不過,美元現有的地位仍舊決定著美國和世界經濟密不可分的聯系。斯蒂格利茨便認為,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利益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他在名利場雜志寫道:我們都有興趣看到一個穩定并且運作良好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前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鮑泰利近日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為了世界和平、全球發展和世界公共產品(例如氣候控制、藥物研究、金融穩定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供給,有很多地方中國和美國可以并且應當合作。“總而言之,中國和美國是為全球帶來福祉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