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3 00:53: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涉農電商最關鍵的,是以適當的組織形式,把零散的生產關系和農戶生產組織起來,形成一定生產規模,讓農產品的質量有保證,且形成一定品牌。”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認為,涉農電商目前最大短板在生產環節,受國內農業分散化所限。
深入調研江蘇沙集、浙江遂昌等國內著名電商縣區之后,劉文奎思索著如何將經驗運用到中西部的扶貧工作中。去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四川雅安進行了“電商扶貧”試點。針對農業電商的一些問題,日前,《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劉文奎。
“涉農電商不能一哄而上”
NBD:全國多地都在提“電商扶貧”,您如何看待它的興起,過程中又面臨哪些主要問題?
劉文奎:我們在雅安做了兩次嘗試。實際效果超出了預期。電商扶貧或者說涉農電商,有著很大的發展機遇,但做好這件事,須得按照經濟規律,看好了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比如,我們討論第一階段哪些產品適合放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那些質量重、價值低的產品,就不適合。
對于各地來說,一哄而上做電商,(做得不好)容易損害地區品牌,未來難以恢復。
NBD:農業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劉文奎: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產品質量。由于以往農戶都是分散生產,以家庭為單位,難以實現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化等。未來如何做到農戶生產的規?;⒔M織建立完整有效的質量控制流程,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環節。
這樣解決了生產端的問題,既保障品質,又能形成規模。然后,外部應由政府建立監測質量體系。內外結合,產品問題就得到解決。
“解決物流等短板無法‘一步到位’”
NBD:農產品面臨地域和區域的瓶頸,是否更多適合在本地銷售?
劉文奎:農產品有很多種類。比如大宗產品,越大宗的產品、質量越重,因此輻射范圍越短,比如糧食、蘿卜,就近銷售最好。但干果類等易儲存、易包裝的產品,卻能輻射更遠。還有特殊產品和中藥材等,其流通跟距離關系不大。
NBD:涉農電商面臨著物流成本較高等問題,而農產品又多是單季水果,且會造成不小損耗等問題,這如何解決?
劉文奎:就西部地區來說,現在的基礎設施基本都不錯。交通條件滿足當前基本需求問題不大,電商網絡需要的基礎設施基本能達到要求,關鍵是誰來提供配套服務。企業是需要一定的業務量,才會進來提供對應服務的。業務量大了之后,物流企業也才會來,更多配套體系才會參與進來。
在初始階段,需對適合電商網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甄選。此類產品應具備一些特點,如易保存、易包裝、不易變質、不易腐爛等。
隨著物流公司的參與和業務量增加,把冷鏈、冷藏車都帶進物流環節。接下來再擴展產品門類,從干果、水果等延伸到生鮮食品,這樣整個農村的農產品就能逐步實現電商化。但這肯定不是“一步到位”的。
“政府解決品控和品牌”
NBD: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企業都在走向農村,你覺得,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或是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電商的積極性作用有哪些?
劉文奎:現在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這些大的企業、電商平臺,都在關注農業電商,這對農村是巨大的機遇?,F在這些企業和平臺十分積極,且投資都較大,憑借他們的力量,能擴展到縣、鄉一級,而且可以建立基礎設施。但是,對于產品的質量控制,不能把這些責任也推給企業,這需要政府、扶貧部門、社會組織來協調。
只有上游做好加工包裝、品牌等,下游做好終端,以及電商等各方一起使勁,農業電商發展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NBD: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做好生產環節以及建立農產品的相應標準嗎?
劉文奎:核心是做好生產環節。為什么說農業電商有問題?因為從它的生產環節到終端部分,涵蓋的網絡、系統、生產、質量控制這一塊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這是農業電商目前最大的短板。
建立農產品的標準,第一是要有組織化生產,形成規模化;第二要建立品質控制標準體系,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把關;第三是形成一定的特色品牌,把價值傳遞出去。這幾方面,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