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A股4天蒸發6.8萬億 證監會連夜叫停熔斷機制

    2016-01-08 01:54:26

    在市場各方廣泛呼吁下,實施了僅4個交易日的熔斷機制迅速暫停!昨日(1月7日)夜間,滬、深、中金三大交易所發布公告,決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一鳴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王一鳴

    肩負著“維護市場穩定、降低市場波動”使命的熔斷機制,在落地實施的4個交易日內,已經出現了兩天提前收盤的奇觀,甚至昨日A股只交易了不到15分鐘,市值蒸發超過3.8萬億。熔斷,究竟是一副“洗胃”的良藥還是一包“加重病情”的瀉藥,《每日經濟新聞》今日為您深度解剖,請關注接下來02~07版的特別報道《解剖熔斷——A股遭遇史上最短交易日》。

    在市場各方廣泛呼吁下,實施了僅4個交易日的熔斷機制迅速暫停!昨日(1月7日)夜間,滬、深、中金三大交易所發布公告,決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2016年第四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早盤低開后一路下探,9:42滬深300指數跌幅達5.38%,觸“熔斷”閾值,停盤15分鐘;9:57復盤后在不到2分鐘時間內,滬深300指數下跌7.21%,再次觸發閾值,A股休市至收盤,全天交易時間不足15分鐘。

    A股在4天之內觸發4次“熔斷”,市值從2015年底的52.9萬億元猛降至46.1萬億元,蒸發6.8萬億元,在全世界似乎都未出現過這樣的先例。

    A股到底怎么了?去年7月股災后出臺的熔斷機制為何沒有令躁動的A股“冷靜”下來?持續、快速下跌,跟“熔斷”究竟有沒有關系?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私募界、券商界的多位業內人士,讓我們聽聽他們對熔斷機制的看法。曾有人套用“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句話用在散戶身上,意指散戶善忘教訓,但這一次,不只是散戶,所有投資者都記住了3天前的教訓。

    磁吸效應顯著

    “磁吸效應”是最近曝光率較高的一個詞。

    在市場上廣為流傳的一份證監會系統研究報告顯示,所謂“磁吸效應”,是實行漲跌停和熔斷等機制后,證券價格將要觸發強制措施時,同方向的投資者害怕流動性喪失而搶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資者為等待更好的價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證券價格加速達到該價格水平的現象。市場表現為漲跌停和熔斷的價位存在磁吸力,所以稱為“磁吸效應”。

    報告指出,A股存在磁吸效應的前提下,由于熔斷對市場和投資者帶來的巨大壓力,其磁吸效應的強度可能遠大于個股漲跌停板的磁吸效應,并且熔斷的磁吸效應可能會與個股漲跌停板磁吸效應發生正反饋而得到增強,具體來說,5%的一級熔斷閾值極大可能會加速二級閾值7%的到來,而不是相反。

    不論上述報告是否真的源自證監會研究,但熔斷機制的磁吸效應在1月4日及1月7日中顯露無疑。在這兩個交易日中,股指在觸及初次熔斷休市15分鐘之后,市場并未冷靜,而是直奔熔斷第二擋7%閾值而去,最終造成A股在4天之內4次觸發熔斷機制。

    “我認為A股不少板塊估值偏高,再加上人民幣外匯貶值,本身就存在調整要求。同時,磁吸效應的存在,相近的兩擋熔斷閾值的設置,不排除在短期內也加劇了市場波動。”上海某中型券商高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今年感覺很受傷,市場太弱,今天低開后看到反彈無力,由于擔心熔斷后流動性缺失而搶先清出了部分倉位。”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的描述,無疑印證了磁吸效應的存在。其表示,目前的倉位控制在一成左右。

    “我們還在觀望,不能太激進。”一位券商資管基金經理在受訪時則認為:“在交易層面,由于擔心流動性喪失確實有可能導致短期恐慌,但基本面上外匯貶值過快,經濟沒有如預期般見底也是市場下挫的因素。”

    投資者記憶或助推“熔斷”

    近日,交銀施羅德分析指出,熔斷機制設置的初衷是為了降低市場大幅波動概率,維護市場穩定,防止市場在短期內發生非理性大幅波動。但是從A股市場表現來看,在磁吸效應的作用下,從指數首次觸發5%的熔斷閾值暫停交易15分鐘后,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便再度觸發7%的閾值。從反饋效果來看,或顯示出當前的機制未能有效控制和約束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市場給出的測試結果和機制設計的初衷出現一定背離。

    與上述報告中磁吸效應邏輯相似,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認為,市場本身存在的調整壓力是觸發熔斷的誘因,但市場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卻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放大了這一調整過程。

    熔斷機制原本是為了避免市場的劇烈波動,但在目前的市場規則下這一機制卻在事實上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熔斷機制將放大市場震蕩幅度。當市場本身的調整壓力使之下跌2%~3%時,若有一些增量拋盤,一旦觸發5%的熔斷,則恐慌情緒馬上會在全市場傳遞,繼而在15分鐘的熔斷結束后,市場恐慌情緒進一步將指數往下帶到7%,進而觸發全天熔斷。當市場存在上行動力時,同樣如此。

    二是熔斷機制使市場當日的自身調整失效。由于熔斷期間停止交易,場外資金不可能再次買入(或者場內持股者不能再賣出),當天的走勢就被單向固化,市場越來越呈現出單邊波動的特征。

    三是由于存在市場記憶效應,上述兩點會被市場所放大。當市場上漲(下跌)幅度稍微放大時,投資者記憶將助推“熔斷”的自我實現。熔斷機制被反復觸發可能會成為市場常態。

    “A股的市場結構比較脆弱,投資者跟風的心理比較強,而且對下跌有一種恐懼心態,所以當觸發5%時,觸發7%的概率就非常大,而且速度會非???。所以我們這個熔斷機制還有缺陷,還需要進行兩方面改進。”吳曉求表示。

    昨日晚間,上證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同時發布公告表示,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經證監會批準,三大交易所決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叫停 熔斷機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