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2 20:38:22
在提交的議案中,楊先農從推進快遞服務專用三輪車的標準制定,創新快遞服務三輪車的通行管理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智能化管理三方面提出建議,保障快遞業三輪車安全通行。
每經記者 陳克遠 每經實習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全國兩會,快遞物流車輛的營運和管理問題再度引發兩會代表熱議。
3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先農處獲得了一份他今年提交的議案。
在提交的議案中,楊先農從推進快遞服務專用三輪車的標準制定,創新快遞服務三輪車的通行管理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智能化管理三方面提出建議,保障快遞業三輪車安全通行。
另記者了解,不只是楊先農,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以及此前的地方兩會上,還有多位代表就快遞車輛營運、管理問題提出建議。
實際上,自2014年起,中國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快遞大國。而無論從快件數量或是配送的時效來說,我國的快遞發展水平都居于世界發展前列。但與行業快速發展相伴的,是一些行業中存在的痛點需要我國提出創新式的解決方案。
快遞三輪車管理不能“一刀切”
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增速有目共睹。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件量超過500億件,其中,四川省快件量就達14.60億件,同比增長31.77%;業務收入達167.16億元,同比增長31.13%。
但在看到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電動三輪車作為目前國內最適合快遞業現狀的末端派送工具,其存在的安全通行問題亦是亟待解決。
楊先農表示,近幾年,隨著全國各地展開治理三輪車的專項行動,將快遞三輪車列入其中,從而導致了快遞三輪車上路難,有些地方甚至因三輪車治理行動而出現市民快件無法及時送達的情形。此外,盡管近年來我國頒布并實施了《快遞暫行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法規、文件,但快遞電動三輪車的通行難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他舉例說,如2018年7月,某地開展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工作期間,安全交通秩序取得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快遞末端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接近癱瘓,市民接收快遞出現大難題。最終,該地出臺措施,明確規定針對快遞三輪車的“六統一、六不準”,給予快遞行業2年緩沖期,允許快遞三輪車繼續上路,以便為老百姓提供快遞服務。
“城市管理者在考慮安全交通秩序的同時,也要統籌兼顧百姓生活需求的新變化。”為此,楊先農認為,這需要城市管理者在交通管理上推陳出新,以人為本,推出更好地保障和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從制度完善和科技投入方面找出路
在楊先農看來,其實已經有部分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管理方式。如2016年,北京市給快遞三輪車發放“身份證”,解決車輛通行難問題。2018年9月,四川省巴中市對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快遞電動三輪車,實行備案管理,統一外觀標識,統一車輛編號,統一規范管理,在全省率先全區域推動三輪車發證通行制度,通過創新管理措施,逐步解決這一全國范圍內的難題。
據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96個城市陸續出臺了快遞電動三輪車通行便利政策,但當前就快遞三輪車是否應該清退,依然有不同的聲音。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徐和誼在今年兩會準備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車推廣應用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到,“制定替換快遞三輪車的相關政策。針對限制快遞三輪車,制造企業開發有競爭力的產品,建議出臺淘汰置換為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運營補貼、通行權、停車費減免等相關配套政策,引導快遞三輪車退出快遞領域。”
但在楊先農的提案中,他認為,考慮到目前電動三輪車仍是快遞末端派送的主要生產工具。且基于我國城市道路交通現狀,電動三輪車具有安全、環保、節能、便民等優點,是快遞企業保證快件投遞時限與安全、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務最適宜的交通工具。因此他建議,需要推進快遞服務專用三輪車的標準制定。
另據媒體報道,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段小龍也曾提出建議,陜西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要對快遞車輛實行統一標識,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管理辦法,開辟“三輪車駕駛證”快遞行業綠色通道。
除了推進制度完善外,楊先農認為,還要創新快遞服務三輪車的通行管理思路。而這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三輪車管理規定的同時,為符合標準的快遞車輛提供通行便利,解決快遞企業在城市配送中遇到的通行難、??侩y問題。
此外,他還建議,應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智能化管理。交通管理部門可逐步搭建快遞三輪車的信息管理平臺,引入科技手段,如加裝GPS、北斗導航定位等設備,實現智能化管理,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強化路人安全優先、遵守交通規則等素質教育培訓,有效提升快遞行業人員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識的同時,建立起良好的快遞三輪車安全通行秩序,更為妥善地滿足和保障百姓的快遞服務需求,力爭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和文明城市創建相互促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