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1 17:01:32
10月19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智薈中歐”2019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從“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新能源/清潔汽車的未來”“消費者未來出行愿景”四個主題展開討論,并就全球汽車產業的最新趨勢和未來前景進行了探討。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實習編輯 成錦鴻
對當下的汽車廠商來說,替代能源、環境可持續、交通治理已成為全行業需要直面的三座大山。來自新技術、監管以及競爭環境的挑戰前所未有,跨界而來的新興勢力正攜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新技術與新模式強勢入局,傳統老牌車企稍有停滯就會淪為同行口中的“落后產能”。
在技術變革的大潮中,汽車產業如何尋找新的增量,從而應對新興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在10月19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智薈中歐”2019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論壇上,就將議題聚焦于此,論壇從“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新能源/清潔汽車的未來”“消費者未來出行愿景”四個主題展開討論,并就全球汽車產業的最新趨勢和未來前景進行了探討。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名譽院長佩德羅•雷諾教授(Pedro Nueno)在致辭時表示,汽車行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整個行業所雇傭的工人數是帶動十個供應鏈相關行業的崗位。所以作為一個商學院,中歐必須深度理解甚至影響整個行業。
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預計何時可上路?哪些可行的產業策略最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人工智能在這一產業發展趨勢中將發揮何種作用?誰是關鍵參與者——傳統原始設備制造商、IT公司還是供應商?這一發展趨勢對道路安全將產生什么影響?整個社會是否已準備好朝這個方向邁進?
對此,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袁小林在談到中國市場時提到,“中國的市場非常大,中國人非常開放,對于新技術的接受度、容忍度非常高。中國的產業非常具有活力。在有些領域,確實是世界領先的比如說5G,比如V2X的探索。這些都是能夠給我們沃爾沃一些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袁小林表示,對于未來出行其實更應該關注過程, 關注發展中的一些根本邏輯,比關注最終的結果更有意義。作為沃爾沃來講,在這方面,比較強調的是體系的能力。
“說到自動駕駛,如果不能達到現在的車能夠達到的安全水平,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袁小林強調,自動駕駛最重要的問題是安全。未來出行將是一個巨大的生態,需要實現跨行業的突破,而非單打獨斗,而這樣的生態容易導致同質化,因此差異化將是車企面臨的最大挑戰。
采埃孚亞太區運營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汪潤怡,在談及對于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有什么樣的看法時同樣對安全駕駛的重要性做出了強調。
她提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中國有75%的消費者自動駕駛需求,相對于歐洲的49%和北美的48%,中國消費者在這方面很顯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這是為什么?
汪潤怡認為,是由于互聯網使得中國消費者已經嘗到了非常多的甜頭。在這樣的甜頭之下,中國的消費者看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怎樣的改變?在未來生活的整個出行過程當中,出行不再只是出行,而是一個整體,且跟人們的每一個生活過程相連接,是實現人們真正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必要條件。
“采埃孚在做什么?我們在想怎么使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對人類來說是更舒適、更高效、尤其是更安全、更能耗節約的。所以我們的口號是零排放、零事故。”汪潤怡如是提出。
騰訊集團副總裁鐘翔平校友則重點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變革。他認為,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走在一起的時候,以人為中心的服務化轉型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因素。在思考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新技術問題時,鐘翔平提出,應該以服務人的出行需求為中心。面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汽車行業必須在數字化時代將“以人為本”落實得更徹底,更好地洞察、解讀人性。
汽車工業發展的極致,是不斷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如果說過往在動力、操控、外形等方面的創新發展,仍停留在突破人類肉體極限的形似階段,那么最新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城市,則已在探尋人類思想的邊界。也正因為汽車日益成為承載人類生活與夢想的伙伴,對人類社會本身的種種憂慮也被加諸于汽車工業——替代能源、環境可持續、交通治理已成為全行業需要直面的三座大山。對于當下的汽車廠商來說,來自監管、社會,以及競爭對手的挑戰前所未有。
在阿斯彭研究所(中歐地區)創始人、所長Ivan Hodac主持的圓桌討論中,袁小林、鐘翔平,汪潤怡,海梁科技首席執行官胡建平博士等就“未來自動駕駛是否應該以公共交通優先”,以及“自動駕駛發生事故后誰來承擔責任”等核心問題進行了探討。嘉賓們一致認為,應該分不同城市、不同發展階段來看待問題。
智能出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何種作用?目前誰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進展最大,監管機構是否應參與其中?云計算和大數據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智慧城市是不是沒有汽車的城市?
在論壇有關“智慧城市”的主題探討中,嘉賓們厘清了智慧城市的定義,并強調了云計算和大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教授認為,在當前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汽車發展的理念或是未來的生態正發生著重要改變。
“未來的中心是圍繞著智慧出行的。萬物互聯,包括交通、網絡、信息網絡和能源網絡全面的互聯。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汽車業本身首先會受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驅動的能源與動力的轉型。”
除此外,張立軍教授認為,汽車業還要面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驅動的信息和智能的轉型,還會面臨新材料驅動的材料與結構轉型。在這些體制轉型下,面向汽車節能環保的動力電動化;面向未來安全便捷出行的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以及統一架構,面向輕量化的、平臺化的一些信息,形成了整個智慧出行的體系,這就是未來的汽車生態。
關于新能源和清潔汽車的未來,現代汽車集團產品戰略副總裁Heung-Soo Kim博士指出,隨著排放標準越來越嚴,內燃機將被逐漸淘汰,這會推動車輛電氣化的發展。但全面實現電氣化也面臨障礙和挑戰。一方面,電動汽車仍存在盈利問題;另一方面,充電站的短缺會限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國際汽聯移動出行副主席Thierry Willemarck就“消費者未來出行愿景”這一主題發表了演講。他剖析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出行特征和消費能力,并表示,目前消費者還未充分了解新技術帶來的好處,汽車行業應該采用綜合管理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有效的出行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