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5 21:48:48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基于何種事實與邏輯對Meta的VR出貨量預測下調”時,郭明錤回復稱:“我的預測是綜合Meta對外發言、Meta財報與相關行業調研以及零部件市場訊息綜合而來?!?/p>
◎郭明錤認為,過去2~3年Meta賠錢賣VR頭戴與積極宣傳VR事業,是VR產業快速成長的關鍵之一?,F在即便Meta放緩對Reality Labs/VR事業投資,因VR產業/生態已趨成熟,故無礙VR產業持續成長?!癡R在游戲/多媒體娛樂的需求已被驗證,VR產業持續成長已是明確趨勢?!?/p>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梁梟
近日,素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郭明錤下調了對Meta VR出貨量的預測。作為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長期研究蘋果產業鏈及信息技術產業,在信息技術產業內的影響力較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郭明錤將預測下調之后,Meta上游產業鏈相關公司股價一度閃崩。6月22日開盤不久,歌爾股份股價即大幅下挫,最終以跌停價收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同的看法,認為郭明錤的預測較為悲觀。
或許是由于在社交媒體發文的風格言簡意賅,上述預測背后的邏輯并未能夠充分展現。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今日(6月25日)通過微信獨家專訪了郭明錤。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絕對是最適合發展頭戴/元宇宙的市場之一,我一點都不認為Meta如果有任何訂單下修,會對這個長期趨勢有任何影響。更何況,Meta下修訂單,是全面性的業務調整,非只針對VR。”郭明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6月22日,郭明錤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條針對Meta(META,股價170.16美元,市值4605億美元)的VR產品出貨量預測。正是這條預測,在資本市場引發了軒然大波。
“Meta的metaverse硬件/頭戴設備業務放緩。1、Meta將2022年的出貨量預測下調25%~35%(從1000~1100萬件至700~800萬件)。2、Meta推遲了2024年之后所有新的頭戴設備/AR/MR硬件項目。”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6月22日,歌爾股份(SZ002241,股價33.47元,市值1143.44億元)應聲跌停,立訊精密(SZ002475,股價32.41元,市值2296億元)也跌超5%。
同一天,郭明錤又發布一則消息解釋稱,出貨量預測是基于自己的調查和判斷,而不是官方數據。
“我將2022年Meta VR/頭戴設備出貨量的預測下調了25%~35%至700~800萬臺。訂單減少主要在2022年的下半年,鑒于Meta減少硬件投資和經濟衰退風險,我將2022年下半年的Meta VR/頭戴設備出貨量的預測下調了40%~50%,并認為原定于2024年之后的Meta頭戴設備出貨將被推遲。”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基于何種事實與邏輯對Meta的VR出貨量預測下調”時,郭明錤回復稱:“我的預測是綜合Meta對外發言、Meta財報與相關行業調研以及零部件市場訊息綜合而來。”
在郭明錤看來,其針對Meta的VR設備出貨量預測下調,更多是基于Meta為因應宏觀經濟下行與核心業務面臨衰退挑戰而作出的全面性調整之一。
郭明錤在其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Meta因為經濟衰退故放緩硬體事業投資(主要是減少VR硬體投資與推遲伺服器訂單)。但值得注意的是,Meta砍VR頭戴訂單也是因為自身廣告與社群平臺核心業務面臨結構性挑戰造成的衰退風險(如:iPhone隱私權政策改變)。”
“我在我最新的報告里也有提到,Meta對其他硬件事業的投資減少,代表Meta對目前無法創造正向現金流的業務,整體來看是持續縮緊的,并非只針對VR。”郭明錤向記者說道。
Meta由臉書更名而來,而這次更名也蘊含其由單純社交媒體向元宇宙進軍的戰略轉型之意,轉型后的Meta針對元宇宙業務成立了虛擬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
圖片來源:Meta公告截圖
據Meta財報,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的Reality Labs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11.4億美元和22.7億美元,分別實現營業利潤約﹣66.23億美元和﹣101.9億美元。至今年一季度,虧損情況依舊沒有改善。2022年一季度,Meta的Reality Labs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7億美元,營業利潤約﹣29.6億美元。
雖然從財務結果來看,Meta的Reality Labs業務持續虧損,但其VR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卻一騎絕塵。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官網截圖
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到2021年底,Meta Quest2累計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是全球首個出貨量突破1000萬的VR設備,累計出貨量是第二大競爭對手索尼PSVR的1.5倍。
換句話說,Meta砸錢換來了領先的市場份額,儼然成為VR設備領域的“帶頭大哥”。
今年4月27日,在Meta一季報電話會議上,公司CEO扎克伯格表示:“在未來幾年里,從財務角度來看,我們的目標是通過APP家族產生足夠的營業收入增長,為Reality Labs的投資增長提供資金,同時還能提高我們的整體盈利能力。不幸的是,鑒于營收方面的不利因素,這在2022年不會發生,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我們的目標和預期。”
電話會議上,Meta預計2022年的總開支將在870億美元~920億美元之間,低于之前預計的900億美元~950億美元,支出的增長主要是在APP家族,其次是Reality Labs。但在該會議上,Meta對資本支出的預計為290億美元~340億美元,與之前的估計保持不變。
然而,已有券商的服務器行業研究報告認為,Meta雖然維持了資本支出預測,但對AI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已經開始轉向保守。
在郭明錤看來:“Meta賠錢賣VR頭戴并利用價格優勢取得高市占率,但此策略在面臨核心業務衰退風險時將難以為繼,而這將有利(于)其他既有VR品牌市占率成長。”
郭明錤認為,索尼、Pico、宏達電等既有VR頭戴品牌的市場份額,可望受益于Meta放緩硬件投資。而擁有競爭優勢的蘋果,則是頭戴行業游戲規則改變者。
郭明錤在研究報告中稱:“Sony在游戲/多媒體娛樂產業的影響力高于Meta。PS VR2預計在1Q23發售,2H22供應鏈出貨約150萬部。預期未來有更多AAA游戲大作支援Sony的PS VR2,將推升VR頭戴在游戲/多媒體娛樂產業的影響力。”
針對蘋果,郭明錤表示:“Apple雖然反復對外重申關注的重點是AR,但我相信支援影像式穿透(video see-thru)的Apple AR/MR裝置,也能提供極佳的沉浸式體驗。故Apple AR/MR頭戴的面世將進一步推升沉浸式游戲/多媒體娛樂需求。Apple是產業領導者,擁有顯著的競爭優勢,現在無需加入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
“Meta下修訂單,并不代表我看壞頭戴/元宇宙。相反,我最新的報告依舊樂觀,并認為Meta減少VR硬件投資,對國內品牌在海外銷售(如Pico)有幫助,也認為中國的頭戴/元宇宙硬件、內容/服務市場正迎來快速成長期,故在假設下半年宏觀經濟不惡化的前提下,我預期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國內品牌Pico之VR頭戴出貨量,在今年將顯著同比成長40%~50%。”郭明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郭明錤認為,過去2~3年Meta賠錢賣VR頭戴與積極宣傳VR事業,是VR產業快速成長的關鍵之一?,F在即便Meta放緩對Reality Labs/VR事業投資,因VR產業/生態已趨成熟,故無礙VR產業持續成長。
“VR在游戲/多媒體娛樂的需求已被驗證,VR產業持續成長已是明確趨勢。”郭明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產業的樂觀展望,持有類似觀點的不止郭明錤。據知名咨詢機構Digitimes預測數據,2022年中,全球VR/AR產品出貨量有望達到1910萬臺,同比增長約67.5%,2022年至2025年的平均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約59.2%。
郭明錤向記者明確表示看好中國VR市場:“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絕對是最適合發展頭戴/元宇宙的市場之一,我一點都不認為Meta如果有任何訂單下修,對這個長期趨勢有任何影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41572762
產業鏈上的眾多供應商也在跟隨“帶頭大哥”Meta一起“吃肉喝湯”。
據東吳證券統計,在VR設備的芯片、光學、顯示、整機組裝和其他零部件幾個主要領域中,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參與,其中最為重要的公司之一就是歌爾股份。
據歌爾股份此前公告,其自2016年起成為VR硬件兩大生產商索尼PSVR及Oculus的核心代工商,同年VR/AR中高端產品出貨量占全球70%以上。
“憑借多年積累的聲光學技術積累,公司自制零部件(包括聲學部件、塑膠件、金屬件、模切件和光學鏡片等)占其VR代工產品產值的30%。”歌爾股份稱。
由于VR的爆發式增長,2018年至2021年,歌爾股份的智能硬件產品為其貢獻的營業收入也迅速增長,分別約66億元、85億元、177億元和328億元。
歌爾股份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得益于VR虛擬現實、TWS智能無線耳機、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等智能硬件產品及相關精密零組件產品需求的持續成長,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長。”
相較于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的布局較晚。公司在今年5月的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從上市伊始到現在成長了這么多倍,在一些方面可能動作慢了一點,因為確實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照顧到方方面面,但是公司永遠不會缺席這個市場,無論是零件、模組或是系統。關于AR、VR部分今年在報表上的體現不多,但是明年能看得更加清楚,相信我們不可能缺席這個賽道。”
此外,郭明錤對蘋果產業鏈的公司也持有樂觀態度。郭明錤表示:“Apple AR/MR是Apple有史以來設計最復雜的產品,故許多既有供應商也都在Apple AR/MR供應鏈內。受惠于Apple AR/MR頭戴的創新體驗,Apple與Apple供應鏈將在未來2-3年內可能被重新估值(re-rating)并有助于股價。”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