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8 21:01:08
截至今年8月初,已有12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業績快報。已披露中期快報的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雙增長。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廖丹
銀行上半年經營情況如何?據記者統計,截至今年8月初,已有12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業績快報(未經審計),披露主體目前均為城商行和農商行。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銀行業績表現亮眼,歸母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實現兩位數增長,且有多家銀行同比增長超30%。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介于二季度遭遇了散發疫情的沖擊,銀行如果有兩位數的利潤增長,則表明銀行的經營和盈利性相當有韌性。
對于銀行下半年經營情況,周茂華表示,雖然二季度的散發疫情波及面比較廣,但對銀行的影響整體可控,加之上半年出臺的政策,其效果也會在下半年逐漸顯現,因此對銀行下半年的經營“整體保持樂觀”。
據記者統計,已披露中期快報的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雙增長。城商行陣營中的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營收超百億元,分別為351.07億元、235.32億元、172.95億元,位居前三位。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的凈利潤超百億元,分別為133.8億元、101.5億元,同比增長31.81億元、16.96億元。
總體來看,12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10%,其中張家港行、蘇州銀行、江陰銀行等6家銀行同比增速超過20%;江蘇銀行,無錫銀行,杭州銀行的凈利潤較同比增長超過30%,位列前三。
同時,記者注意到,雖然江陰銀行的營業收入在12家銀行中最低,為20.36億元,但其營業收入同比增幅最大,為25.96%,歸母凈利潤也同比增加了22.1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多點散發的疫情給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挑戰。
“二季度銀行確實遭遇了散發疫情的沖擊,無論從行業的角度,還是區域的角度來看,影響面還是比較大的。”周茂華對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利潤增長超過10%,表明銀行的經營和盈利相當有韌性。
對于銀行經營為何具有“韌性”,周茂華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雖然宏觀經濟有波動,但整個上半年的經濟還是在復蘇,只是說復蘇的進程受到一定的擾動,“總體來說二季度的經濟還在增長。”
二是此前國內統籌防疫與經濟恢復,出臺了逆周期調節政策,如助企紓困、穩增長、保暢通。這些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信貸的擴張也很明顯。而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加大,也使企業恢復加快,市場主體經營基本穩定,相關的生產生活加快恢復。
此外,貨幣政策的支持,也增強了企業的自我恢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銀行不斷減費讓利實體經濟的同時,凈息差也在大幅減小,而凈息差一直是衡量銀行貸款業務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末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2.08%,到了今年1季度末已大幅下調至1.97%,降低0.11個百分點。
“銀行加大逆周期調節、合理讓利實體經濟,雖然說凈息差有所收斂,但是面寬了,是一種以量補價的關系,不僅要看到價格降了,也要看到量也增大了。”周茂華指出。
在盈利性保持良好的情況下,記者注意到,總體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上述12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基本都在1%左右浮動,絕大多數銀行維持在1%以下,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為0.79%。
記者注意到,這12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如江陰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8%,同比減少0.5個百分點;廈門銀行不良率0.9%,同比減少0.02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整體處于下降態勢。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4%;2021年末降為1.7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69%,較年初下降了0.04個百分點。
從撥備水平來看,12家銀行中,杭州銀行、蘇州銀行、常熟銀行、張家港行、無錫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均超過500%,其中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最高,為581.6%;有兩家銀行撥備覆蓋率低于300%,其中齊魯銀行262.96%,紫金銀行261.56%,遠高于150%。
“從整體數據來看,銀行各方面的不良貸款比率處于一個相對低的、可控的位置。”周茂華表示,“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維持高位,表明銀行資產質量目前比較穩健,此外,個別金融機構的風險也在穩妥處置,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資產質量都處于相對比較好的狀態。”
基于上半年出臺的多項支持經濟政策,周茂華表示,從政策的提出到真正實施并產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政策的效果都會逐步體現。”因此,對于下半年銀行的經營發展,周茂華表示“整體保持樂觀”。
(實習生王心玥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772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