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構建統一市場 破解綠電交易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1 22:11:13

    每經特約評論員 楊玉嬌 李天雄 楊倩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雙碳”目標的戰略部署,加快建立促進綠色能源生產消費的市場體系和長效機制,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織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制定了《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明確了綠色電力交易的定義和框架,強調了綠色電力交易的優先原則,規范了綠色電力的交易方式,厘清了綠色電力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并提出了綠色電力交易的發展預期。

    新華社圖

    我國綠電交易市場現狀

    2021年9月7日,我國綠電交易試點正式啟動,來自17個省份的259家市場主體參與了本次試點,當日成交電量79.35億千瓦時。參與綠電交易的市場主體均獲得了綠證,上面記錄了綠電生產、傳輸、交易全流程信息,實現了綠電全生命周期的追蹤溯源。首批綠電交易完成后,多個地區又陸續開展了綠電交易,綠電市場化進程逐步提速。目前,多地已出臺綠電交易規則文件、實施細則,對綠電交易方式及流程進行了細化,支撐其常態化開展。

    目前,我國綠電交易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市場的快速擴張,面臨一些問題。

    第一,綠電交易市場機制不完善。我國還沒有統一的綠電交易市場和規則,現有交易模式效率不高、責權不清。當前我國綠電有直接交易和認購交易兩種交易模式,直接交易模式中,電力用戶(含售電公司)與發電企業通過雙邊協商、集中撮合等方式形成最終電價進而達成交易,然而,用戶提出的綠電價格往往難以達到發電企業的預期,造成供需交易價格匹配難度大,交易時間長,成本高。認購交易指售電公司(電網企業等)充當代理商的角色,與發電企業建立認購關系并獲得綠電的過程。此時,售電公司與綠電用戶同時作為市場主體履行消納責任,但用戶使用綠電后并未獲得相應消納憑證,影響了綠電用戶的消費活力。

    第二,供需雙方參與交易的意愿不強,綠電交易市場規模較小。首先,企業綠電消費觀念相對滯后,清潔能源消費意識不強。目前,我國綠電交易主體大多是希望通過減碳行為在國際舞臺上獲得競爭力的領先企業。綠電交易并未引起大多數聚焦國內市場企業足夠的重視與興趣。此外,當前我國綠電交易仍以自愿參與為主,參與動力主要源自政府引導與價格信號。當價格上漲時,若政府引導未加強,電力用戶交易意愿很難提高。再者,發電企業若想進入綠電市場獲得相應環境溢價,需要放棄更高額的存量光伏、風電項目補貼,因此發電企業進入綠電市場的意愿較低。

    第三,跨省交易困難。我國綠電跨省交易受地理位置限制和交易機制差異等市場壁壘影響,交易難度較大。我國綠電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而主要的綠電需求則分布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電力支撐的東南沿海地區。然而,目前綠電跨省交易的市場準入未充分放開,不同省份市場規則差異較大,跨省綠電交易存在壁壘。此外,由于跨省輸電距離遠,輸電過程中產生的間接成本將由買方承擔。購電越多,承擔的輸電成本越高,高耗電用戶易對跨省綠電交易望而卻步。

    第四,綠電市場與其相關市場的交易機制銜接不足。目前,我國存在綠電交易、綠證交易和碳交易三種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市場交易機制,三者之間存在匹配度低、銜接不暢的問題。首先,綠電“證電合一”與綠證“證電分離”的交易模式存在沖突。綠電交易中,電力交易中心根據綠電交易結果將綠證分配至綠電用戶;而綠證交易為自愿認購制度,綠證銷售不受制于綠電交易。在雙市場機制下,綠證既是綠電交易的唯一憑證又是可以多次交易的資源,證電關系混亂。其次,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運行相對獨立,交易機制之間缺乏銜接。目前電力用戶使用綠電后,在碳交易市場核算碳排放時并未將化石能源電力與綠電區分,相關綠電部分對應的碳排放量減少沒有體現。

    完善環境價值轉移機制

    針對前述我國綠電交易市場面臨的問題,結合綠電交易市場的發展特點,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構建統一市場體系,完善交易機制。首先,建立全國統一的綠電交易大市場和交易機制,編制全國性綠電交易規則,形成具有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綠電交易市場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其次,設立全國統一的綠證管理制度,實現綠證的跨省通用與追蹤溯源。此外,適時建立配額制的強制綠電交易市場,為市場提供多樣化交易模式,強化制度約束,促進配額主體履行義務,提高綠電交易市場需求端的活力。最后,厘清電價、輸配損害等計算規則,建立公平透明的綠電交易環境,打破電力資源的地方保護,促進綠電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暢通流動。

    第二,供需兩端齊發力,提升綠電消費意識、擴大綠電市場規模。在需求端,強化政策引導,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提升企業綠色低碳意識,激發綠電消費潛力。鼓勵行業領先企業、國有企業等主動參與綠電交易,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加快我國企業綠色能源消費與低碳轉型發展。在供給端,除了風能和太陽能,將更多清潔電源納入綠電范疇,供給更加多元化。出臺相應稅收激勵政策,加大政府補貼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第三,完善環境價值轉移機制,促進“電-證-碳”市場銜接。在綠電與綠證的市場銜接上,統一協調證電關系,建立以電力交易為核心,綠證核發為輔的跨交易市場銜接機制,建立電-證的唯一對應關系,加強認證監督,真正實現綠電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使綠電購買者擁有唯一、確定的環境價值所有權,提高綠證的認可度。在綠電市場與碳市場的銜接上,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利用綠證對綠電和化石能源電力進行區分,完善電碳之間的對應核算機制,加強電-碳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協同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作者單位系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西北工業大學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綠色電力 新能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