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9 14:10:01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近日,多只債券基金周跌幅超過了1%,投資者紛紛叫苦,連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也未能幸免。
一位基金公司的從業者近日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投資債基的經歷,近期,他在賬戶中收到了一個8元的理財紅包,想著把紅包用掉薅個小羊毛,于是就購買了一只債基。
那天是11月14日,沒想到正是近日債基開啟較大調整的日子。隨后幾天,該債基又持續下跌,近一周跌幅已經接近1%。
這位朋友買入后看著每天都有幾十塊的損失,自嘲道:“難道是我把債市帶崩了?”本來想薅個小羊毛,沒想到反被市場給薅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70853
現在,壓力給到了持有人這邊,這位朋友正在猶豫是繼續持有還是果斷賣出。
這就是近期被視為穩健理財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固收類基金,在投資者身上的真實寫照。
那么,當債基調整之后,我們還能買嗎?又該怎么選擇?
要想回答固收類債基能不能買,首先需要了解哪些是固收類債基。在公募基金,通常所稱的固收類債基主要包括同業存單基金、短債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至于其他的含權益、含可轉債的債基,即使權益倉位再低,也只能稱為“固收+”基金。
雖然固收類債基平時也會出現單日凈值為負增長,但是單日跌幅超過0.1%就已經非常少見了,更別說單日跌幅超過0.2%、0.3%,而一周跌幅超過1%,可以稱得上是相當大的回撤了。
要知道根據wind數據顯示,去年短債基金的年收益率中位數略超3%,即使是中長期純債,去年年收益的中位數也僅在4%左右。如果一周跌超1%,相當于一周就跌去了一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收益,更別說有的一周還跌近2%,那基本上是大半年的收益都跌沒了。
投資者對于這類產品的預期本來就不高,這樣的跌幅確實讓很多低風險投資者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因此,雖然俗稱上是固收類基金,但實際上也不能完全保證取得正收益,特別是在一個較短的期限內,如果剛好碰上債市調整,也很可能出現負收益。
其實固收這個說法,一直以來都不是很準確,也不足以反映產品的風險類型,建議應該淡化固收的說法,直接以分類產品的名稱進行表述。
至于說是不是還能買?其實固收類債基一直以來,都是低風險投資者比較好的選擇,這類產品肯定是可以參與的。
從數據來看,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場的公募債券基金的規模相比于去年底,增加了1萬多億元,其中同業存單基金、短債基金等固收類的產品,增長比較明顯,而且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參與,顯然還是比較受認可的產品。
但是參與之前,首先也需要注意幾點,特別是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一是大家普遍對固收類的產品預期并不高,只是追求一個相對穩健的、又比存款要高的收益,從這個角度出發,個人投資者盡量就不要去選擇信用債產品,這類產品雖然好的時候,收益甚至可能達到10%以上,但是萬一碰到市場調整,跌幅也是更明顯,而要是遭遇踩雷,那么遭受的損失幾乎難以挽回。
從這點出發在選擇產品時,就可以關注基金是不是以信用債為主,有的基金在名稱上就直接寫了信用債基金,另外有些從名稱上無法區分的,可以去看基金的持倉配了多少信用債,來進一步判斷。
當然,如果你追求的不是只比存款好一點的收益,那么可以適當提高風險等級,但在選擇信用債產品時,要去關注這只基金過往有沒踩雷的經歷,據記者了解,有些FOF基金經理在進行全市場選基時,不僅看基金有沒踩過雷,還要看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產品以前有沒踩過雷,如果有都會直接放棄。
二是很多投資者買這類產品可能也不會天天看收益,因為每天的凈值變動幅度確實是非常小。另外,像近期的這種調整,要想提前預判并及時抽身,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難度也是相當大。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簡單一點就是去關注每天的凈值波動,假設一只債券基金,長期以來每天凈值都是在0.01%到0.05%之間波動,突然有一天凈值跌幅超過了0.1%,投資者就要立馬引起關注了,甚至是可以選擇先贖回看看,如果通過這種方式的話,那么像這次的債基回調,基本上可能短期的受傷就沒那么大。
三是多關注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不管是短期快速上升,還是短期處于低位預期未來會明顯回升,都需要引起注意。這次債基回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在操作預期,大家預期經濟復蘇,然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期內回升較快,而利率和債券的價格是相反的,利率升意味著債券價格跌,而債券價格跌,又會引起拋售,這就又使得債券的價格更低,而債基本來就是去買各種債券,價格跌自然凈值也就跌了。
總的來說,固收類基金依然是低風險投資者比較好的投資工具,但這類產品并非在任何周期內都可以實現正收益,從過往歷史來看,債基短期內的較大幅度回撤也多次出現,個人投資者在研究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多關注幾個關鍵指標即可,遇到類似這種較大的回撤,可以先選擇觀望,等相對穩定之后再進行參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7085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