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9 00:36:56
◎溫氏股份是國內豬、雞養殖雙龍頭,由于二者有較強的替代性,這導致“雞周期”和“豬周期”并不一致。因此,除2021年外,溫氏股份在上市以來的年份中都能保住凈利潤,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平穩穿越最近一輪“超級豬周期”,整體依然盈利的企業。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15年11月2日,以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溫氏股份(SZ300498)終于等來了上市的日子,雖姍姍來遲,但股價首日便飆漲242.5%,一舉成為創業板“市值一哥”。時至今日,溫氏股份依然是當年上市企業中市值最高的一家。
溫氏股份是國內豬、雞養殖雙龍頭,由于二者有較強的替代性,這導致“雞周期”和“豬周期”并不一致。因此,除2021年外,溫氏股份在上市以來的年份中都能保住凈利潤,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平穩穿越最近一輪“超級豬周期”,整體依然盈利的企業。
在回饋投資者方面,自2015年實現整體上市至今,溫氏股份累計實施現金分紅達到225.5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上市當日,溫氏股份成為創業板首家市值突破2000億元的企業,上市后市值最高超過2700億元。
為了這一天,溫氏股份已等待三十余年。其前身是1983年創建的新興縣簕竹雞場,由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創立而成。直到1997年,來自禽流感的危機,促使溫氏開始探索養豬業,隨后還向上下游延伸出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現代農牧設備制造、獸藥生產以及金融投資等。
2021年,溫氏股份營收649.54億元,其中雞、豬類收入分別占比46.69%、45.41%,此外其他養殖收入占比超4%,乳業、獸藥占比均超過1%。這一年,溫氏股份肉雞銷售已達11.01億只,約占全國黃羽雞和白羽雞總出欄量的11%;同時銷售肉豬1321.74萬頭,約占全國生豬出欄量的2%。
對于養殖行業,影響最大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周期(大批養戶在價高時進入,價低時退出,從而影響供給穩定,造成價格波動),豬周期一般持續3~4年,雞周期平均2年;二是動物疫情,包括非洲豬瘟和禽流感。
在上市后的7年里,溫氏股份穿越了兩輪豬周期和多輪雞周期,也經歷了禽流感、非洲豬瘟。2017年、2018年其養雞規模出現縮減,2020年的生豬出欄量亦是下滑。
養殖概念股的長期投資者們也許還記得,溫氏股份曾在2018年行業低谷時“以量換價”,憑借創歷史新高的生豬出欄量撐過黑暗時刻,也在2020年豬價高企時出現出欄不足,錯失“大賺良機”。
2015年上市時,溫氏股份曾介紹,從探索養豬到年銷售量突破100萬頭用時9年,但從百萬頭到五百萬頭用時4年,后又用3年時間增長至千萬頭;從創辦養雞場到年銷售量突破1億只用時16年,但從1億到5億用時僅8年,到2011年,其雞產能已突破10億只。
溫氏股份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擴張,離不開以“企業+農戶”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即企業負責育種和擴繁,委托農戶育肥養殖,企業為農戶提供飼料、藥物、技術服務等。由于在國內養殖業內該模式是溫氏股份的首創,因此也被稱為“溫氏模式”。
上市初期,投資者對溫氏股份了解還不夠深入,在調研、路演時,公司也需要一遍遍地介紹“溫氏模式”,這些信息在溫氏股份的歷史公告中能找到不少。
與“自繁自養模式”相比,“溫氏模式”的優勢在于企業可節省興建養殖場、購置固定設備等成本投入,資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擴張難度大大降低,擴張能力大大提升。在這一模式之下,溫氏股份的養殖成本在業內屬于領先水平,生豬約為12元/公斤。
目前,采用“公司+農戶”模式的上市生豬養殖企業還包括正邦科技(SZ002157)、新希望(SZ000876)等,此外,牧原股份(SZ002714)則采用種苗生產、育肥養殖均自己承擔的“自繁自養一體化”模式。
2018年下半年開始,非洲豬瘟在國內各地相繼蔓延。在遭遇非洲豬瘟后,“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也暴露出其弊端——由于個體養殖農戶分散、養殖環境設備更新升級較慢,在非洲豬瘟蔓延時,企業無法及時采取行動控制。
非洲豬瘟的影響,從溫氏股份2020年的銷售業績可窺見一二。當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954.55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下降48.45%,養殖成本飆升至20元/公斤,遠高于非洲豬瘟爆發之前。
由此,溫氏股份也開始了對防控、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的升級。
在2021年7月的交流會上,溫氏股份表示,過去兩年來,公司已協助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按照公司生物安全防控要求,對硬件進行升級改造,如增加圍蔽、料塔、三道洗消防線、豬舍更衣室、防蚊網、視頻監控等設施,同時在軟件方面,制定嚴格的防控標準流程,并監督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嚴格遵守。
溫氏股份養殖場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據介紹,溫氏股份在防控上已全面采用云南模式(溫氏股份云南養豬公司總結的行之有效的防非洲豬瘟模式),一般公司人員從外部進入豬場需要經過3道安全防線,采樣檢測2次,洗4~5次澡,隔離2~3次,每次隔離時間12小時以上,車輛和物資進入豬場均需要經過3道安全防線。
與此同時,“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也正在迭代升級,一是發展“公司+養殖小區”模式,二是促進合作農戶向現代家庭農場方向升級。
所謂“公司+養殖小區”,即公司負責整個養殖小區的租地、建設等工作,然后與養殖戶合作,包括在小區內自建養殖場,吸引農戶合作養殖;農戶在小區內自建養殖場與公司合作等。
“以前,傳統農戶養殖每年可養2.8批,現在養殖小區多采用平養和籠養模式,每年可以產出3.5~6批不等,單戶的養殖規模有明顯提升,總體養殖效率比傳統家庭農場提升一倍以上。”
東方財富證券此前也提出,市場對于生豬養殖經營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勢往往更傾向于自繁自養,但“公司+農戶”模式享有資產輕、擴張快的優點。迭代升級后,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原有模式的缺陷,能有效提高育肥效率、降低管理和防疫難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