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0 00:39:27
每經編輯 程鵬
24歲的杭州女孩鄭靈華,是浙江師范大學2022屆本科畢業生,2022年7月曾因粉色頭發而遭遇大規模網暴。
2023年2月19日晚,一則關于她的、令人心碎的消息傳來。據潮新聞·錢江晚報,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確認,鄭靈華走了,她和抑郁癥抗爭半年多。
鄭靈華因染粉色頭發被網暴去世了
潮新聞·錢江晚報2月19日晚消息,2023年2月19日下午,鄭靈華的朋友小唯在小紅書寫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絕望和無助,抑郁癥沒有立效藥,我只能不斷地用言語去治愈她……疫情開放后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后來有幾日沒有聯系,我以為她出院后想斷開網絡世界清靜清靜,沒想到等來的是她父親的一通報喪電話……
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撥打了鄭靈華的微信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拔蚁氪蠹也粫眠@件事情開玩笑,當時(去年年底)我們給她發消息都沒回,可能真的扛不住了?!膘`華的大學學妹米米告訴記者。記者隨后聯系了鄭靈華的一位高中摯友,對方確認消息屬實。記者致電為鄭靈華免費代理訴訟案的律師金曉航,提示對方手機已關機。
小唯發布的鄭靈華離世消息 圖片來源:潮新聞·錢江晚報
據極目新聞此前報道,鄭靈華出生于1999年。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華東師范大學后,她第一時間拿著錄取通知書到醫院,與病床上84歲的爺爺分享這一喜事。對她來說,爺爺是世上最愛她的人,成為爺爺的驕傲也是她考研的動力之一。她連信封都沒舍得拆。她拍下了照片和視頻發到社交平臺留作紀念。說到染粉色頭發的初衷,她說希望畢業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鮮艷的。
她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她被私信“轟炸”了,并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照片被盜用,已在各個平臺擴散。這些圖片和視頻,給她帶來了很大困擾。各種不堪入目的評論接踵而至:有營銷號搬了她的圖,編出“專升本”的故事,賣起了課;有好事之人,說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經人、妖精、紅毛怪……還有人甚至攻擊她生病的爺爺,而這僅僅是因為她染了一頭紅發。
引發網暴的鄭靈華社交網絡內容截圖
隔著屏幕,那些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的惡意像潮水一樣襲來。鄭靈華意識到——自己被網暴了。
她和抑郁癥抗爭半年多
鄭靈華在去年7月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這件事十分影響我的生活和學習,現在無論怎么努力,學習效率已遠不如從前,情緒和精力都被這件事給打攪了。因為這個事,我現在抑郁很嚴重,昨天我又去醫院拿了診斷報告。我現在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白天吃飯也沒有胃口,我現在不敢去看一些經常登錄的社交媒體,我知道肯定有一些正直的網友為我鼓勁加油,但肯定也會有負面的聲音,這是不可避免的,我現在對這些很敏感。我正在努力地調整,無論是通過看書進行自我調節,還是求助于專業的心理醫生?!?/span>
另據錢江晚報報道,去年8月,她已經將頭發染回黑色。她說她曾一度嘗試卸載各個APP,但被洶涌惡意淹沒的深夜里,那些語氣尖銳、用詞粗俗而具有攻擊性的評論仍在她腦海里盤旋。她因此每周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她還用雅思課、健身團課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努力尋求自救。
7月24日的照片里,她的粉頭發突然變成了黑色 圖片來源:環球人物
與此同時,鄭靈華并沒有放棄維權,她把各個平臺上的詛咒和辱罵用截屏或錄屏的方式保存下來,打印成厚厚一本,在律師的幫助下,要求平臺提供侵權人和網暴者的信息。
她還告訴記者,希望粉色頭發能成為一種抵抗網絡暴力的象征。
2022年9月份,鄭靈華開始了研究生生活?!霸谒x研之初,我們以為一切都在好轉,她能夠走出來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膘`華的大學學妹米米告訴記者。九月份的時候米米正在備考,鄭靈華在微信上給米米分享了一個很亮的月亮,鼓勵她一起努力。
然而十月底,她的抑郁癥再次復發,她不得不中止學業回到杭州治療。當十一月底,記者聯系鄭靈華,表示想去醫院看看她的時候,她回復說:“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關心,我最近不太好”。她說當時有爸爸陪護在身邊,但害怕現在的狀態會嚇到別人,有很多小妹妹找她玩,但她不太想說話。
很遺憾,由于疫情原因,這次探望沒能成行。
除夕夜,記者給鄭靈華發去除夕快樂、平平安安的新年祝福,她回復了“謝謝姐姐,姐姐也是”并附上三個愛心。
在她寫給小唯的信里,這個年輕的姑娘懷念過去的自己,熱烈、有目標、精力充沛。而在十月抑郁癥復發后,情況越來越糟糕,她慢慢無法和身邊的人交流,吃藥后說話越來越困難,每天被消極想法圍繞,不想說任何話。“真的很對不起大家,真的沒有勇氣再走下去了?!彼诮Y尾處這樣寫道。
鄭靈華曾是一個“元氣滿滿”的女孩
社交平臺上曾住著一個“元氣滿滿”的鄭靈華。
據環球人物此前報道,鄭靈華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朗誦、唱歌、跳舞、主持、表演樣樣行,拿過許多獎項。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環球人物
舞臺上的她自信耀眼,生活里的她和許多“95后”女孩一樣,喜歡拍照、美食、旅行,會到廈門的海邊看一場日出,或去南京的音樂臺喂鴿子,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
雖然愛折騰,但她干起正事也毫不含糊。比如,她曾經“20天通過高中音樂教資筆試”,也順利“保研逆襲”至心儀的院校。
2022年5月,為了拍畢業照,她把頭發染成了喜歡的粉色,還被一些網友要了“攻略”。她如愿拍到滿意的照片,配文“在明媚的夏日開懷大笑”。
圖片來源:環球人物
人民網曾評論網暴:
潑臟水、放冷箭是病態現象
2022年人民網曾就此事發表過評論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各類社交平臺的興起,網絡暴力問題愈加凸顯,網暴造成的后果也越來越嚴重。這種向別人潑臟水、放冷箭的行為,是一種病態現象,暴露出偏狹的心理。
任由網絡抹黑、網絡暴力蔓延,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情緒先行,就容易成為“謠言傳聲筒”;理性后置,結果就會淪為“網暴擴散器”。要知道,匿名和虛擬不是“張口就來”的理由,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
如果說網絡暴力行為是淹沒理性、蠶食公序的洪水猛獸,那么網絡平臺理應成為一道守護精神家園的堅固堤壩。在今天,隨著互聯網觸角的延伸,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信息內容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在堅持正確價值取向、保障網絡內容安全、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表達有邊界,流量有底線。企業做得越大、平臺越活躍,相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就越大。需要看到,一些社交平臺、門戶網站在防范網絡暴力行為方面,還存在責任認識不充分、角色定位不準確、履職盡責不到位、制度機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一定程度導致違法和不良信息禁而不絕。
“天下苦網暴久矣!”來自網友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治理網絡暴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治理網絡暴力,需要你我攜手同行,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論邊界”,以身作則維護網絡文明,又要保護自己的“權利邊界”,避免在自身權益遭受侵害時手足無措。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米米為化名)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張益銘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潘璐)、環球人物(記者:付玉梅)、極目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