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7 23:49:54
每經記者 李彪 張懷水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陳旭
3月7日下午5點左右,隨著主持人簡單的開場白后,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正式開啟。
應急管理部是2018年機構改革后設立的新部門,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此次是首次走上“部長通道”。他將回應哪些社會關注的問題,現場記者們充滿期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我們感到,這是對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整體性重構,應急管理部考慮從哪些方面推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提問機會并向部長提問。
王祥喜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公共安全的治理模式向事前轉型,這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就是要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到關口前移。在防范上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萬一失防”。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在“部長通道”答記者問 視覺中國圖
每經記者李彪在提問 央視新聞截圖
從源頭上把好安全準入關
公共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如何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王祥喜表示,首先是源頭防控。任何事故都可以溯源,抓源頭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也是管長遠的。“去年我們組織開展了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下一步將充分運用好普查成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重大工程建設,服務各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城鎮人口、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向一些比較安全的地方進行布局。項目建設、設施建設要從源頭上把好安全準入關。”王祥喜說。
其次是常態管控。王祥喜回答記者提問時進一步指出,堅持不懈,常抓不懈,嚴格監督,嚴格管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同時對自然災害及時組織會商、研判,根據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特點動態研判,有針對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第三是監測預警。王祥喜表示,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建立健全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同時對礦山、危化品這些高危行業要建立風險監測“一張網”,對人員密集場所推廣,運用智慧消防等,要做到風險早識別、早研判,提高預報、預警的能力。
對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錢
“對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錢,舍得下功夫!”王祥喜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強調,工程建設可以加強備災防災能力和安全能力。對一些重要的設施、重要的工程,要提升安全等級、安全標準。比如一些重要的工程,可以按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設防標準來建設。
“對自然災害的防范,國家有九項重點工程,要加快推進。推廣一批安防工程,還要推動智慧礦山建設,推動老舊?;吩O備設施、城市老舊管網改造升級等,通過技改或者工程建設來提升安全水平。”王祥喜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16日,王祥喜主持召開部黨委會時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他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更好服務群眾、保障安全,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在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王祥喜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著力完善體系、預防為主、專項整治、提升能力,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根據應急管理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三個雙下降”,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0%、23.6%。全國自然災害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與近5年均值相比分別下降15.0%、30.8%、63.3%、25.3%,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創1949年以來年度最低。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