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5 12:14:37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王月龍 蒲付強 陳旭
股市謠言第一案尚在審理中,類似的“小作文”再次冒了出來,威力還越來越大。
6月14日上午,一條標題為“財通政策路演紀要”的“股市小作文”在網上發酵,文中提及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討論多項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巨額特別國債、消費券、地產、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將迎來政策支持。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內容直接“碰瓷”國務院常務會議,直言這些政策將在“本周五國常會討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該條消息在微博、雪球、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快速發酵,被多個“大V”轉發,其中不乏粉絲量超80萬的大V。
消息廣泛傳播,股市反應立竿見影。以工業母機概念股為例,沈陽機床(SZ000410,股價8.15元,總市值168.3億元)盤中一度直線拉出漲停,華中數控(SZ300161,股價52.34元,總市值104億元)等個股也紛紛跟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傳聞的真偽進行調查,并努力還原該傳聞的擴散路徑。
財通證券:很多人蹭我們流量瞎弄的
針對上述傳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財通證券求證。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財通證券證代,提及帶有“財通政策紀要”的這條消息被廣泛傳播,并告知該條消息的具體內容后,對方表示“我們沒有發過這種路演紀要,不是我們的”。
每經記者表示該消息在轉發時帶有“財通”字樣,對此對方表示“你是問我們研究所對外發布的信息?因為我沒看到過這個文件,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信息。”
每經記者輾轉聯系到財通證券研究所機構銷售的華東/華北區域負責人。問及帶有“財通政策紀要”的消息是否屬實,對方表示該條信息所提及的內容都是“不真實的”,“都不是我們家說的,因為我們家最近比較火,所以很多人蹭我們的流量這么說,這個不是我們的觀點?!?/strong>
問及是否知曉該條消息是從哪里發出來的,對方表示并不知道,“應該是別人瞎弄的,反正不是我們的觀點?!?/strong>
財通證券既已否認與該傳聞有關,那么國務院常務會議即將討論的政策會否提前公布?尚未出臺的政策是否涉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汪玉凱認為,只要是未出臺的政策,就是涉密的。國常會即將討論的涉密內容,不可能對外公布。
14日網傳的這類小道消息是否靠譜?汪玉凱告訴每經記者:我認為完全不靠譜。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保密工作一定做得很好,不可能會議還沒開,就可以通過外部渠道把消息傳播出來。否則就屬于重大事故了。
由此可以判斷,“財通政策路演紀要”這則消息就是典型的股市謠言,造謠者為了達到炒股牟利或者拉高出貨等目的,編造了國常會即將討論針對某些行業的刺激政策,并且在各大網絡平臺廣泛傳播。
謠言通過多個路徑進行傳播
那么這條消息最早是由誰發出來的?消息來源是哪里?又是怎樣傳播并逐步發酵的?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迅速展開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小紅書等生活方式分享平臺,今日頭條等新聞資訊平臺,知識星球等知識社群平臺,備受投資者關注的雪球等投資者社區、國內股票論壇理想論壇等眾多平臺上均出現了該條消息,且在多個平臺上均有大V在轉發。
在今日頭條上,注明為“注冊會計師、職業股票投資人”,粉絲量超過30萬、點贊量近400萬的財經大V“郭小凡財經”也提及特別國債的消息,在該消息下的諸多評論中,有網友表示“借著上漲繼續出貨!”
14日上午,“財通政策路演紀要”的“小作文”,先后在不同平臺均有大V轉發。
記者梳理發現,在微信平臺,一個專注于分享投資心得的微信公眾號“先有事實后有邏輯”在12:40轉發了這條消息,這也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截至發稿前在網絡上找到的發布時間最早的一篇文章。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該公眾號已刪除所發布的這條消息。
在今日頭條上,關注股市投資、基金投資等領域、擁有80萬粉絲的大V“愛股票”在12:52轉發了該條消息,并直接點明消息來源于“財通證券”。
在雪球上,粉絲量超過5萬、轉評贊超過13萬的大V“研值plus”在13:45也轉發了這條消息,不過該大V在轉發時去掉了“財通”二字。有網友在該條消息下評論“消息可靠嗎?”該大V回復稱:該消息是“在知識星球看到的,需要自己辨別”。
在微博平臺,記者注意到粉絲量超過18萬的房產大V“北京房地產觀瀾”在17:32轉發了這條消息,有網友在該條微博下留言“坐等發錢”,有網友轉發該條消息稱“看看周五吧”、“不解渴”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個平臺均對大V發送私信詢問消息來源于何處、是否可靠,但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回復。
實際上,每經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不少券商及業內人士均表示在很多微信群看到過該條消息,且圈內仍在轉發、傳播該條消息。該條消息仍在持續發酵。
影響惡劣 造謠者該擔什么責?
此前,集采謠言突襲股市,長春高新市值蒸發250億元。今年4月17日,正值公安部網安局部署開展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之際,長春高新投資者起訴造謠者案正式在南京開庭審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首例,業內稱為“股市謠言第一案”。
為何股市謠言屢禁不止?股市謠言危害有多大?造謠者應該承擔什么責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股市謠言第一案”的代理律師——上海百谷律師事務所律師高飛。
高飛認為,由于投資者需要大量信息支撐自己的投資決策,必然存在別有用心之人為了獲利而編造虛假信息的可能性。但由于預防手段有限,傳播途徑多樣及監管的滯后,加之針對股市謠言提起的民事訴訟也尚在摸索階段,證券市場虛假信息侵權責任相關的司法配套還有待進一步成熟,目前造謠者的違法成本太低,造謠的利潤誘惑足以抵消處罰帶來的風險。正是這些因素導致A股謠言屢禁不止。股市謠言危害甚大,資本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股價異常波動,不僅損害了投資者權益,還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造謠者應該承擔什么責任?高飛告訴每經記者:首先是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款規定,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次是民事責任。證券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還有行政責任。根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針對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人,證監會可以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十萬元的,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股市小作文”造謠國常會事件將如何進展,每日經濟新聞還將持續關注。
記者|張蕊?周逸斐(實習)
編輯|王月龍?蒲付強?陳旭?杜恒峰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