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山河大學”爆火網絡、“大學生失業率20%”?教育部回應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6 12:27:32

    每經編輯 黃勝    

    7月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情況。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出席發布會并回答相關問題。

    圖片來源:國新網

    教育部回應“山河大學”

    有媒體現場提問有關“山河大學”的問題。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表示,我們也關注到了關于“山河大學”的問題,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的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的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圖片來源:國新網

    據央廣網微信公眾號近日報道,“山河大學”源于網友的玩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總共是三十多億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隨后,“山河大學”的官網、校訓、校徽、院系、招生簡章,陸續被網友們接力設計出來,掀起了一場新的網絡熱潮。隨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不失嚴肅的辦學討論中,暢談自己的教育理想。

    “山河大學”的爆火,體現了人們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對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關注和思考。事實上,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和流向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共同特點是教育資源欠缺,學生高考壓力大。

    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加起來總人口超兩億,卻沒有一所985大學。  

    以人口大省同時也是經濟大省的河南為例,四十幾年來,高校數量與招生數量都一直在增多,但河南至今還沒有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在“985、211”高校體系中,也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沒有一所985高校。

    大學生失業率高達20%,高校正在做怎樣的努力,幫助大學生獲得就業技能?

    有媒體提問道,現在中國大學生失業率高達20%,現在中國的高校正在做怎樣的努力,幫助大學生獲得就業技能?在哪些領域還可以改進?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表示,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2023屆我國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教育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全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加快推進就業工作進程。“促進行動”概括起來就是“六個著力”:

    一是著力拓展就業崗位。二是著力加快招錄進程。三是著力做好政策宣傳落實。四是著力優化指導服務。五是著力做好重點幫扶。六是著力做好離校“不斷線”服務。

    隨后,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補充道:

    第一,今年大學畢業生達到1158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個百分點。在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走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才。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大學生的就業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關注的。從7月2日的數據看,比同期就業率高出2-3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國新網

    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同時,我們看到這一千多萬20多歲有知識、有理想的大學生走向社會、走向企業,會為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活力,為企業創新、研究帶來極大的活力。對于大學生就業,要積極支持、創造條件,使得大學生有工作,特別是兜好底線,對家庭困難和生活中需要幫助的畢業生提供支持。

    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和社會、教育部積極努力,保證為每個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至少三到五個崗位,以更好地適應和支持他們,我們叫做兜牢底線、激發活力和創造動力,對這些方面我們是堅定不移要支持的。

    第二,教育教學和學科設置、結構也要不斷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既要保證匹配度,又要適度超前。勞動力市場和大學生的人才供給,要實現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這對高等教育結構、區域教育調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學以成人,還要學以致用,同時社會發展還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第三,現代社會發展中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我聽到有學生講,他有很多的學業和職業選擇,不一定回到家鄉,可能到外面闖幾年,有的想法家里未必完全支持,他覺得可以選擇靈活就業,還有其他的方式,他覺得可以再看看,手里拿到幾個offer,再等等。但與此同時,我們更加提倡積極的就業觀念,通過實踐、通過就業來理解社會、奉獻青春、創造價值。我們特別感激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支持,對大學生就業的支持。很多企業看到了人才發展對于企業創新和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人才、儲備人才,與教育系統同題共答,推動社會更好發展,為人的全面能力提升做出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國新辦網站、央廣網公眾號

    封面圖片來源:國新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教育 教育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