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7 00:07:03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王可然
7月28日,備受矚目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拉開帷幕。大運會是屬于年輕人的舞臺,成都也是年輕人向往的宜居宜業之城。成都提出,將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高質量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不斷提升城市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青年是城市的活力,也是城市的未來,青年擇城、就業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當前,青年在城市流動、行業流動等方面有哪些新趨勢?舉辦大運會,又將給本就極具城市吸引力的成都帶來什么?
在成都大運會開幕前夕,智聯招聘董事長、CEO郭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談及他對青年擇業、擇城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城市應當如何進一步提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郭盛 受訪者供圖
青年就業存在人崗供需錯配 新消費新能源新制造機會多
NBD: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但是青年失業率仍然在提升。尤其是今年6月,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比上月增加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處于高位。您認為,這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的?
郭盛:青年失業率較高會受到摩擦性失業的短期影響,但同時也是經濟波動起伏的反映。具體來說,失業有四種類型:間歇性生產導致的季節性失業、經濟蕭條因需求不足導致的周期性失業、行業需要的人才與教育培養出的人才錯配等導致的結構性失業,以及勞動力市場動態屬性導致的個人工作搜尋與企業職位空缺匹配產生的摩擦性失業。
統計中的失業青年群體,主要是初次進入市場找工作的大學生,他們的就業需要有一個工作搜尋與職位空缺的匹配過程,屬于摩擦性失業。這一方面,會受到新動能轉化下的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另一方面正值畢業季,青年失業率相對會更為突出。
同時,求職心態和人崗匹配情況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進展。
從就業意愿來看,他們不僅是要“有工作”,更要有“好工作”。當下青年人的生活條件較好、對工作期待較高,年輕人不僅要找工作,更期望找到理想的好工作。如果工作不能達到其理想預期,年輕人會退而求其次傾向于緩就業和靈活就業。
另外,人崗供需也存在錯配。一是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錯配,根據我們的調研,企業招聘應屆生主要考核因素是專業,而這些年高校擴招規模較大的主要是文科專業,但是企業需求持續升高的更多是理工科人才;二是大學生求職偏好與崗位供給錯配,近兩年來大學生求穩心態明顯,國企的崗位競爭趨于“白熱化”,而民營企業卻面臨招工難的困境,兩極分化十分明顯;三是工作能力單一性與崗位需求多樣性不匹配,我們發現一種新的趨向,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趨于“多面手”,而多數應屆畢業生能力較為單一。
NBD:在您看來,2023年的就業市場相比過去三年,有哪些新的變化?哪些行業涌現出更多的新機會?
郭盛:與過去三年相比,我們發現就業市場主要出現了兩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數字產業人才供需兩旺。一方面,2023年一季度數字職業招聘總量在全國占比超10%,招聘需求增長迅速。另一方面,今年應屆畢業生投遞數字經濟相關行業簡歷同比增幅也達到155.3%,數字產業的人才吸引力也在不斷增長。
二是各地引才百花齊放。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新一線、二線等城市的就業形勢好于一線城市,返鄉就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我們連續兩年聯合各地組織人社部門開展“我在家鄉挺好的”城市直播專場,去年有6個城市參與,今年有19個城市參與,可以看到各地推出了眾多引才、落戶政策,在吸引人才、發展地方產業經濟上紛紛發力。
在這種背景下,新消費、新能源、新制造行業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我們最近發布的二季度快報顯示,旅游/度假、酒店/餐飲、新能源/電氣/電力、航空/航天研究與制造等行業表現突出,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幅分別為25%、20%、17%、4%。
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領先 新一線城市就業熱度較高
NBD:我們注意到,您十分關注產業結構變化與人才的空間流動。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2年流動人才中18~30歲人才占比66.9%,30歲以下的青年人是跨城流動的主力。您認為青年人才城際流動的驅動因素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城際流動呈現出怎樣的趨勢?
郭盛:從整體上來看,青年人才的城際流動會受到個人職業發展、生活質量、城市引才政策等因素影響。
首先是工作機會,青年人才通常會被更好的工作機會吸引,為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而進行城際流動;其二是教育資源,許多青年人才會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學術研究機會而選擇流動;其三是生活質量,城市的醫療、文化娛樂、交通等生活質量方面的因素,也會影響青年人才的流動;最后是政策因素,不同城市的人才政策也是青年人才流動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比如,一些城市可能會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來吸引青年人才,如落戶、住房補貼、稅收優惠等。
從青年人才的城際流動趨勢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全國領先。2023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在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排名領先。
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就業熱度較高。近兩年,由于一線城市工作壓力和生活成本影響,加之新一線城市出臺有力的惠才政策,人才向新一線城市流動趨勢明顯。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各線城市選擇去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求職者數量占比均提升約1個百分點。
以成都為例,近年來,成都人才流動性較強,創新產業發達并實施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對年輕大學生和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可觀。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2022年成都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4.1%,位居全國第五。
大運會有助于人才引育 城市要激發青年創新創造力
NBD:中國始終把青年看作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生力量,鼓勵青年在參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青春活力。舉辦大運會,也將吸引全球大學生的矚目。在您看來,舉辦大運會將為成都這座城市帶來什么?城市可以從哪些方面激發青年迸發創新創造力?
郭盛:大運會是體育競技的大舞臺,也是文化經濟交流的大平臺。今年大運會落地成都,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次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對成都來說,不論是打造國際化的城市名片還是促進文化經濟交流,都意義非凡。此外,大運會的籌備前后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這為成都提供了國內外專業人才交流的平臺,有助于促進城市人才引進和發展培養。
當然,要想抓住人才機遇,城市還要大力激發青年迸發創新創造力。如,從思維理念上,培養和激發青年的創新意識,以創新精神驅動創新行動;通過人才峰會、創業創新大賽等形式,為青年人才搭建創新創造舞臺;營造創新生態,推出青年創新創業優惠政策,探索人才服務數字化轉型,為人才解決生活后顧之憂,讓人才心無旁騖創新創造。此外,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也有助于促進青年創新創造,借鑒全國各地的經驗來看,可以充分運用創新平臺、雙創示范基地、孵化平臺等平臺優勢,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以此來促進人才創新。
NBD:《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顯示,成都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國第七,人才流入占比、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均位居全國前五。近年來,除一線城市外,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斷上升,這是為什么?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郭盛:近年來,新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不斷上升,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是優勢產業匯聚。據我們觀察,這些城市的IT互聯網、金融、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薪、高潛力的產業不斷聚集,為人才獲得高收入以及成長空間帶來更多機會。
其次是引才優惠政策發揮作用,很多新一線城市都從落戶補貼、購房及租房優惠、項目補貼等方面,為青年人才帶來諸多優惠,吸引青年人才入駐。
此外,配套體驗好。與二線、三線城市相比,新一線城市擁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資源,與此同時,生活成本又比一線城市低、生活壓力較小。
這些都是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不斷上升的重要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人才匯聚新一線城市,將為城市發展注入人才紅利——既包括人才數量紅利,又包括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帶來的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文化融合、對外交流等人才素質紅利。而人才紅利的累積將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創業就業,為城市發展增添更大砝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