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5 16:32:36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陳明表示:“科技發展水平對于政策傾斜、資金流向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國際競爭力?!?/p>
◎除了互聯網和房地產,其余位居總量TOP10的行業品牌價值均出現同比增長,其中運輸、裝備、醫藥、電子等行業的品牌價值增速較高。此外,運輸行業的絕對增長額為747.8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各二級行業中位居第一。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據悉,由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2023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即將出版,其中,將發布品牌價值靠前的3000家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及行業榜、區域榜。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據此發布“2023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城市榜”。本期集中解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上市公司的品牌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南方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通信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無人機產業、機器人產業等產業集群,是中國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榜單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數量合計品牌價值總和為67045.27億元,上榜企業數量為569家。分城市來看,深圳的品牌價值總量和上榜企業數量均位居第一,香港地區則均排名第二,廣州品牌價值總量略低于佛山,但上榜企業數量依舊可觀;分行業來看,互聯網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最高,房地產行業盡管有所下跌,但總量也超過萬億元,在上榜數量方面,電子、房地產和裝備行業位居前三。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子、裝備等行業,如電子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在各城市群中最多,而互聯網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位居各城市群第一,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的科技實力,增強了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陳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發展水平對于政策傾斜、資金流向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共有569家,品牌價值的總和為67045.27億元。按照城市進行分類,可以得到表1、表2。
首先,從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來看,深圳位居第一,總量高達3.8萬億元,遙遙領先,第二名香港地區也超過萬億元,深圳和香港上榜企業品牌價值合計高達5.09萬億元,占城市群品牌價值總和的75.92%;佛山和廣州位居三四名,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均接近6000億元,兩者相差無幾。另外,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低于1000億元的城市共有4座,即東莞、中山、肇慶、江門。
其次,從品牌價值的變化來看,深圳和香港上榜企業的合計品牌價值均出現了下跌,其中香港地區上榜企業品牌價值的跌幅達到25.45%;同時,珠海、惠州、東莞和江門等城市則出現了不小的同比上漲幅度,其中江門地區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7.43%,漲幅位居第一。而從絕對增量來看,珠海和惠州的增長額度均突破百億元。
最后,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座城市,其中深圳上榜數量超過200家,香港和廣州均超過100家。值得注意的是,廣州的上榜企業數量同比出現了不小的下降,較2022年減少了8家;東莞的上榜企業數量增長較快,較2022年增長了4家。
將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按照2023清華行業標準二級分類,可以得到表3、表4。從行業來看,互聯網和房地產的品牌價值總量較高,均超過萬億元;金融和家電位居三四名,品牌價值均超過6000億元;其余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均未超過3000億元,其中25個行業低于1000億元。
從品牌價值的變化角度來看,電信行業下跌最多,跌幅高達98.52%,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移動(SH600941,股價96.91元,市值20716.34億元)在2022年回歸A股。與電信行業類似的還有石油行業,中國海油(SH600938,股價18.63元,市值8862億元)回歸A股也導致石油行業的品牌價值出現大幅下降。
除了互聯網和房地產,其余位居總量TOP10的行業品牌價值均出現同比增長,其中運輸、裝備、醫藥、電子等行業的品牌價值增速較高。此外,運輸行業的絕對增長額為747.8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各二級行業中位居第一。
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共有569家企業上榜,較2022年減少了8家。其中,電子行業上榜企業數量最多,共有79家企業上榜,房地產和裝備緊隨其后,數量分別為64家和62家。從變化情況來看,休閑和房地產減少最多,上榜企業數量均下降6家,裝備和醫藥增加較多,分別增加了11家和4家,公用事業和包裝則均同比增加了2家。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子、裝備等行業,展現了城市群的科技實力。比如電子行業,粵港澳大灣區在各城市群中上榜數量最多,再如互聯網行業,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價值也位居各城市群第一。
事實上,電子、裝備等行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發展方向,也是推動城市群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據《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報告(2022)》,各地圍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緊密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合作,推動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牽頭承擔96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面向港澳開放共享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珠海分中心、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松山湖)等重大基礎設施,組建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0個,聯合6所港澳高校搭建在粵新型研發機構9家等。
“科技是推動城市發展和現代化的關鍵力量,它能幫助節省并高效利用時間、空間和能源等稀缺資源,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陳明表示,“科技發展水平對于政策傾斜、資金流向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2022年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在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數字經濟、現代產業、人文生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性進展。此外,據中經數據等平臺的數據進行統計,粵港澳大灣區2022年常住人口總數為8630萬人,較2019年增長了近130萬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511707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