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 2023-09-20 16:43:29
9月以來,公募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成為了公募新基金發行最“卷”的賽道。
根據證監會的最新審批進度信息,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的ETF產品存在扎堆情況。其中,與上證科創板、黃金產業、汽車零部件、核能核電等名稱相關的ETF頻頻現身。
新產品競爭激烈的背后,是目前存續ETF種類繁多但同質化較重的事實。同一主題下,只有個別產品能夠脫穎而出,其余產品規模明顯偏小。
那么,ETF同質化問題咋解?該如何創新發展?
同類產品扎堆
今年以來,科創板相關的指數表現一般,科創50指數在8月25日觸底出現小幅反彈之后,近期又現一波震蕩下行走勢,截至9月19日收盤,科創50指數報873.62點,而該指數5個月之前曾在1100點之上。
板塊調整給了諸多公司競爭ETF份額的機會。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9月份以來,國泰、博時、銀華、鵬華等基金公司上報了上證科創板100ETF聯接基金,這幾家公司上報的上證科創板100ETF均已在9月初成立。與科創板相關的ETF還有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和上證科創板成長ETF,也被博時、南方、廣發和易方達基金在近期上報。
除了寬基指數,行業主題也一直是競爭激烈的賽道。與汽車主題相關的ETF在今年8月以來經歷了一波調整,相關賽道被多家基金公司看中。據統計,華夏、平安、海富通等基金公司在9月初上報了中證汽車零部件主題ETF。此外,匯添富、華夏、鵬華等基金公司則上報了中證核能核電主題ETF。
國內黃金價格在今年持續走高,也吸引了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關注。據統計,華夏、平安、工銀瑞信、國泰和永贏等基金公司在9月均上報了中證滬港深黃金產業ETF。
ETF被基金公司扎堆上報,也因為眾多投資者更青睞這類投資工具。“股票型ETF大都是追蹤于某一指數或者某個板塊的基金。由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自己的投資回報,以及主動型管理基金的投資回報,不及相關ETF,結合國外有效資產市場的歷史經驗,投資者對股票型ETF型基金青睞度逐步提高。”理財魔方金融研究員伊思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361568739
新產品如何創新
在指數基金放寬注冊條件等政策扶持下,ETF市場的擴容正在駛入快車道。但不得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存續ETF里有很多同類產品規模已經出現了分化。
記者統計發現,半導體主題有關的ETF中,國聯安半導體ETF二季度末規模為247.29億元,其余ETF規模不超過50億元;創新藥主題有關的ETF中,除銀華創新藥ETF二季度末規模在70億元之上,其余ETF規模皆在50億元之下,個別規模不足億元;電力主題有關的ETF中,除廣發電力ETF二季度末規模在30億元之上,其余主題ETF規模均在10億元之下。
除了行業主題賽道同質化嚴重,寬基賽道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上證50ETF屬華夏基金一家獨大,其余同類ETF二季度末規模均未能突破20億元;科創50ETF的主要份額也被華夏基金瓜分,華夏科創50ETF二季度末規模達到671.92億元,其余同類ETF規模均不超過30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二季度末規模為390.03億元,多只創業板ETF規模在1億元之下。
對于目前ETF同類分化的現象,伊思賢認為,股票型ETF的收益高低并非投資者選擇的第一準則,對寬基指數或者板塊指數的追蹤準確度才是投資者選擇的首要因素。由于規模較大的主動管理基金調倉會對投資標的價格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投資收益,而股票型ETF并不受此限制。因此,相關ETF規模越大,越沒有清盤風險,市場影響力也會更大,投資者的青睞度也就越高。于是就出現了同一主題或者寬基ETF規模分化加劇的現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N478708260
有關ETF該如何創新發展,如何避免同質化現象的討論不斷。
“不管是何種產品,同質化嚴重勢必會造成‘內卷’加劇,基金也是如此。”伊思賢認為,未來不管是寬基指數還是行業主題ETF,想要獲得資金的青睞,就要創造出獨特的優勢。
“我們幫助客戶選擇基金時,會挑選一些既追蹤于基準,又能穩定‘跑贏’基準的產品。雖然每年獲取到的超額收益可能不會很多,但是多年累計后,會出現復利式增長。”伊思賢預計,隨著財富管理規模的持續擴大,類似基金的需求量可能會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有前瞻性的基金公司已經在著手于此類基金的管理和推廣。
某公募高管人士也向記者分析稱,ETF產品的競爭力包括跟蹤標的指數質量要高,同期漲幅與其他指數相比表現更好;保持更小的跟蹤誤差的同時,能獲得比指數更高的收益。
該人士還表示,ETF還是需要做好產品的宣傳,畢竟其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產品,同類產品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的余地更多。選擇的標準主要是看規模和成交額是否更大。
(記者:夏悅超 編輯:陳偲)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61568739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