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3 19:14:00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展臺前擠滿了來自各國的業界人士,有外國技術人員還長時間趴在地上,觀察和研究國產新能源客車的底盤結構和技術……這正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23比利時世界客車博覽會中的見到的場景。
日前,2023比利時世界客車博覽會拉開帷幕。本屆客車展中,電動化、智能化成為重要趨勢,宇通客車、比亞迪、蘇州金龍、中通客車等中國客車品牌均積極參展,一時間比利時也刮起了“中國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國客車品牌都不約而同地展示了旗下新能源產品。如,宇通客車展示了純電雙層觀光巴士U11DD、18米大運力純電巴士U18、微循環mini電動巴士E7S、15米豪華純電旅游客車T15E等4款車型;比亞迪則全球首發了兩款電動巴士,其中一款純電動大巴搭載了全新刀片電池底盤;金龍汽車則帶來三款智能純電動車型。
“參與比利時歐洲客車展覽會,將會提升中國客車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打開歐洲客車市場,打開客車出口的長期成長空間。”東吳證券分析師黃細里認為,出口新能源客車盈利能力更優,有望增厚中國客車企業的公司業績。
中國新能源客車加速駛向歐洲
外國技術人員對中國新能源客車高度關注的背后,是中國新能源客車在海外市場滲透率和銷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2018年~2022年,中國新能源客車出口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2022年,中國新能源客車產銷量已占到全球總量的95%以上,出口量超7000輛,同比增長超過140%。另有數據顯示,2022年,不考慮中國本土新能源客車市場,海外新能源客車市場中,中國品牌占比接近60%。
歐洲是中國新能源客車出口海外的重要市場之一。當前,歐洲客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為,歐洲老牌客車企業在柴油客車生產方面積累深厚,品牌深入人心,但在新能源市場較為分散,這給中國新能源客車發展帶來了機遇。
另一方面,歐盟碳排放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能源客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2023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滲透率為15%左右,距離歐盟規定的新能源滲透率尚有距離,亟需引入性價比較高的中國新能源客車來實現政策指標。”東吳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當前,宇通客車、比亞迪、中通客車、蘇州金龍等均在歐洲市場進行布局。其中,宇通客車2022年累計出口新能源客車超3000輛,成為歐洲2022年純電動客車銷量冠軍。
興業證券預測,隨著歐洲客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提升,中國品牌在歐洲新能源客車市場開始放量,預計2025年中國品牌份額有望提升至35%。“在全球節能減排、低碳環保趨勢的帶動下,中國新能源客車出口量占客車出口總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興業證券方面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從汽車售價來看,多數中國客車品牌的同款車型在海外市場的售價比國內的價格更高。記者了解到,歐洲市場部分新能源客車車型售價可以達到國內的2至3倍,由此也提升了中國客車企業的盈利空間。
東吳證券表示,在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驅動下,未來五年海外市場有望再造一個中國客車市場,2027年中國大中客出口量有望突破6萬輛,海內外產值有望趨向1:1。
已逐步擺脫“刻板印象”
事實上,中國客車品牌的出海進程已有二十余年,從由政策推動和性價比驅動的破冰階段,到“一帶一路”政策驅動下的由點及面階段,現在已進入技術輸出、品牌輸出的新階段。
談及過去中國品牌客車的表現,宇通客車海外營銷管理室品牌管理科科長黃正華曾表示:“其實不管是新能源產品,還是傳統能源產品,都有一種相對刻板的印象,就是中國制造的產品的可靠性、技術的含金量是否能夠達到他們的標準,他們持懷疑的態度。”
為了擺脫這樣的“刻板印象”,真正進入海外高端市場,尤其是作為世界客車工業發源地的歐洲,中國客車企業開始在技術等方面苦練內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宇通客車為例,其在2020年~2022年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5.52億元、15.61億元、16.94億元。
在產品、技術方面的多年積累,也讓海外市場對中國品牌客車有了新的認識。“在多年之前,如果談到中國制造,(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價格便宜,但在產品質量還有所擔憂。但現在,中國制造的產品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還擁有可靠的質量保證,以及先進的技術。”北歐一家公交運營商的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比利時歐洲客車展覽會上,中國客車企業也紛紛展示了最新的新能源技術成果。例如,宇通客車發布了純電動技術YEA,這是商用車行業首個軟硬件一體化技術平臺;比亞迪則展示了最新的刀片電池底盤技術,這項技術提高了電池的利用率,也增加了車輛的可使用空間。
興業證券分析師戴暢認為,相比國外客車龍頭企業,中國新能源客車企業擁有較為領先的三電技術、成熟的產業鏈和較低的成本等優勢,這為中國客車企業在歐洲市場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宇通客車合作伙伴——英國經銷商公司總經理Richard Crump告訴記者,在他眼中,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技術在歐洲市場上領先了5~10年。而東吳證券則認為,中國客車的技術與產品已經具備世界一流水平。在新能源客車領域,中國客車已領先海外競爭對手至少3年。
除了產品與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客車企業也在不斷調整戰略,將企業重心向海外市場傾斜并加大投入,以響應不斷擴大的海外需求。目前,中國頭部客車企業在海外銷售渠道網絡及服務網絡已經遍布多個國家及地區,能夠滿足不同市場及客戶的服務需求。
以宇通客車為例,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開發每一個市場之前,宇通客車都會進行充分的調研、規劃,制定適應性的銷售及產品策略、服務配件保障模式和管理方法,這種方式被稱為“一國一策、一城一策”。
加強本土化合作應對未來挑戰
中國客車品牌在加速海外市場拓展的同時,也正面臨新挑戰。
10月4日,歐盟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進口的純電動載人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盡管此次調查主要針對中國生產的9座及以下純電動乘用車,中國客車品牌的多數產品并不會受到此調查的影響,但宇通客車歐洲大區總經理李克杰認為,這應引起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包括商用車企的足夠重視和警覺。
李克杰告訴記者:“我們要深刻理解并掌握當地的產業政策,以及各種技術壁壘,不能僅為了短期業績而較少考慮這些風險。”他強調,未來關稅可能會提高,或者其他一些限制措施可能出現,這可能會倒逼中國企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并增強在本地化市場的綜合能力。
針對一些可能存在的壁壘和障礙,李克杰認為,中國客車品牌需要與當地合作伙伴進行深度合作和融合,甚至與競爭對手進行某種程度的合作。“通過深度合作,我們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提高本土化率。”李克杰說,“做到互惠互利,才能夠真正帶來更多的歐洲本地化因素。”
據了解,宇通客車在歐洲不同的國家與合作伙伴嘗試了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在英國,宇通客車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建造了宇通4S服務站,并簽約了20余家資質優良的客戶作為特約二級服務網點;在丹麥,宇通客車則與當地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共同將車輛交付給當地的公共交通運營商。
此外,歐盟于今年3月提出的關鍵原材料法案也給中國客車品牌出海帶來了挑戰。該法案旨在增加銅、鎳等關鍵電動汽車原材料的歐洲內生產、精煉和回收。據悉,其總體目標是到2030年滿足10%的國內采礦需求、40%的國內精煉和15%的回收需求。
李克杰認為:“這確實對我們整個產業鏈產生了一些影響。然而,我們也注意到中國的一些新能源產業鏈正在逐漸走出去,包括寧德時代在匈牙利設立工廠。因此,我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積極走出去,這樣也有助于整車企業在歐洲以及全球范圍內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主要處于整車出口、CKD組裝的初級階段。無論是歐盟的反補貼調查還是關鍵原材料法案,都可能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洲的本地化建廠和運營進程。
“歐洲目前對于純電動車的關稅是10%,如果你設定在當地投資建廠的話,但你會發現當地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成本要素的增加,與10%的關稅相比,并不劃算。同時,還要考慮歐盟的法律法規、勞動保護、工會等問題。”李克杰說,“我們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基于市場的中長期戰略,去選擇合適的目標市場,選擇合適的合作方去,使我們的模式能夠在適當的時候‘落地生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