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8 21:35:39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王月龍 陳俊杰
11月8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二院)官方發布《情況說明》,回應了網絡上有關“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疑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致多人患癌”的信息。醫院表示,近年在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3名罹患癌癥,無在讀學生患癌。針對將患癌與實驗室或者試劑接觸進行關聯的關切,鑒于個體癌癥發生的誘因極其復雜,誠摯歡迎有關部門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調查。
說明發出后,對于多名非高危年齡段、且在同一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身患罕見癌種的各種猜測依然不斷。三人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人疑似患病、前述3名人員是否曾在同一課題組進行研究、患癌是否與實驗室課題及使用試劑等有關等成為各方重點關注的問題。
8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微信、電話采訪了抗腫瘤藥物研發相關專業人士。多名專業人士表示,此前均沒有聽說過類似案例的發生。同時,腫瘤的致病機制非常復雜,要明確具體某種或某幾種因素與患癌的因果關系難度非常大。同時,網傳的試劑、CT輻射等也要達到一定的劑量及暴露時間,才會產生致畸、致癌的可能性。
院方聲明:邀請第三方機構
對患癌與實驗室關系進行調查
11月7日,多名網友發帖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名學生患罕見癌癥,疑因做實驗引起。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11月8日凌晨,中山二院官方發布《情況說明》,回應了網絡上有關“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疑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致多人患癌”的信息。醫院表示,近年在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3名罹患癌癥,無在讀學生患癌。
三人確診患癌時間分別為2023年、2023年6月及2023年10月。
《情況說明》還表示,該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于2009年啟用,至今培養超過200名學生。成立以來,實驗室一直嚴格按照規范統一管理,對所有實驗人員都有開展實驗前安全和規范操作培訓。
針對將患癌與實驗室或者試劑接觸進行關聯的關切,鑒于個體癌癥發生的誘因極其復雜,誠摯歡迎有關部門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調查。
但《情況說明》發出后,對于相關事項的爭議和猜測仍然未停止?!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呤崂戆l現,上述3名罹患癌癥人員是否曾在同一課題組學習工作;除上述3人外是否還有其他人員疑似或確診患癌;3名非高危年齡段人員在相近時間段患癌,且包括罕見分型惡性腫瘤,這類罕見事項是否與實驗室研究課題及研究環節、外部環境有關等是外界關切的主要問題。
中山二院發布的情況說明
對于網傳的8日中山二院開始拆除相關實驗室的消息,記者也向中山二院進行了求證。院方黨辦工作人員表示,網傳的“拆除截圖”只是例行工作,是正常的安全消防檢查。但對于是否是相關實驗室的問題,該工作人員未再回復。
難以論證具體因素和患癌有因果關系
事件發酵后,多位從事抗腫瘤藥物研發的專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幾乎沒聽說過業界有這樣的事情(同一課題組多人患癌)發生”。
一家國內知名藥企的藥理藥效部總監對記者表示,人體腫瘤的產生因素特別多,如遺傳、環境因素等,但不像傳染病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沒有聽說過腫瘤藥企業發生過類似的案例。
另一知名藥企轉化醫學部門總監薛陽(化名)也表示,“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不管是之前讀書還是工作后都從來沒聽說過”。
“每一種癌癥的誘導機制不一樣,同時也是很復雜的。很多種類癌癥在誘發機制上沒有一個定論”。薛陽說,“如果懷疑實驗者患癌跟其進行的實驗有關,首先應該可以排除是研究課題的原因,因為全球范圍內研究同一問題的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實驗室。更多地要去看實驗過程中是不是發生了什么改變,出現了跟其他實驗室正規、正常操作不一樣的地方。但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研究者患癌,都不能僅憑口頭猜測,而需要科學論據去支撐”。
薛陽還從實驗課題、實驗室硬件條件、實驗操作規范等多個角度,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該課題組進行的是促癌機制研究,該類型研究是否有導致研究者患癌的可能性?針對這一質疑,薛陽表示,這要進一步研究該課題組發表的文獻,看他們平時使用的是什么樣的實驗手段,其中是否有致癌可能性。但他也強調,“如果是平時我們通常所知道的實驗,不太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即使是在研究致癌機制時涉及到基因改造,其本身也只是對基因表達上進行調控。且通常情況下,使用的高倍病毒已經是滅毒病毒,不太有可能造成人感染。除非是病毒本身產生了什么樣的問題,但這需要明確的科學證實,不能捕風捉影地猜測”。
針對實驗室條件和操作規范等問題,薛陽認為,從實驗室硬件上來看,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實驗室建設時間相對較晚,系統和硬件設施應該更健全,是有資源去進行防護的。如果真的因為防護不當產生問題,應該從實驗監督等方面去進行追溯。
在操作規范方面,所有的生化實驗都要需嚴格注意安全。比如部分試劑有嚴格規范標準,需要在通風櫥中操作、應該如何儲存等。如果將必須在通風櫥中操作的試劑拿到細胞操作臺上使用肯定是不合理的,這就屬于操作環節上的問題。“這是所有研究者進入實驗室前應該培訓的基本內容”。
而對于網絡上談論到的二甲苯、PET-CT等致癌猜測,薛陽認為,“無論是二甲苯還是其他試劑,都是達到一定劑量或暴露時間才會產生致畸或致癌風險。在這些患癌人員身上,有沒有達到相應劑量和暴露時間,是需要去調查的”。
但他也坦言,要論證具體因素和患癌之間的因果關系難度很大。以輻射為例,實驗者除了事先要接受輻射培訓以外,自己的實驗服上也應當配備一個輻射監測裝置,裝置每個月被收集起來進行檢測,看是否滿足安全范圍內的輻射劑量。“但如果沒有配備或定時收集的話,輻射劑量就沒辦法追溯了”?!岸妆酵?,過一段時間能否檢測得到也是問題之一,這些數據是有可能丟失的”。
薛陽最后說,如果的確有多個偶然因素集合在一起導致了如此低概率的事件發生,只能說有聯系,很難說是直接證據或有確切聯系。
健康醫療博主“莊時利和”也在其微博上表示,按照目前獲得的零碎信息,無法判斷當事者患癌是否與實驗有關,要判斷其中因果關系難度很大。但如果最終確認在同一單位短時間內有多名非高危年齡段人員患癌,則要考慮環境因素。
該博主還表示,網傳的動物實驗PET-CT等原因,根據其對輻射劑量及腫瘤發病過程的了解,個人認為該因素可能性較小。他提醒到,醫學和生物學實驗存在一定風險,新入組同學應該在上手前認真學習,了解哪些試劑具有毒性或致畸/致癌風險。
記者|陳星
編輯|王月龍?陳俊杰?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