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4 17:40:30
每經特約評論員 畢舸
近日,上海浦東機場對網約車下達的禁運令猶如驟雨,攪動了社會輿論的湖面,掀起了一場關于公共安全管理、市場競爭規則與消費者權益保障的熱烈討論。
1月29日,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發布《關于禁止網約車在浦東機場運營的通知》。其中提到,為確保浦東機場陸側交通順暢有序,特別是春運期間,嚴格禁止網約車在浦東機場區域攬客運營。該規定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陳越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針對網約車的規定,既沒有依據也不合理。限制了網約車司機的運營權利,也涉及和巡游車之間的公平競爭,侵害了網約車的公平競爭權。
同時,據媒體報道,在嚴格的禁令之下,“空港出行”這一高價服務平臺卻如同漏網之魚,悄然運作。“空港出行”被曝出高價服務后,一系列背景信息隨之浮出水面,其背后公司與機場間的關系疑云、定價合理性以及被限制高消費記錄等問題,無疑加劇了公眾對該平臺能否公正、透明運營的質疑。尤其是在前述禁止網約車攬客的背景下,該平臺能在機場設立實體柜臺并繼續提供服務,引發了公眾對公平競爭、服務定價及監管效能的系列拷問。
2月4日,上海市交通委決定,從2月4日起恢復浦東機場區域內網約車運營服務,市民乘客可通過各網約車平臺在浦東機場區域內預約用車。
上海市交通委在聽取民意后迅速調整策略,決定恢復浦東機場區域內的網約車運營服務,此舉無疑是對市場需求與公眾權益的積極回應。然而,“浦東機場禁網約車”規定以及“空港出行”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核心,不僅需檢討決策的公開、透明、公平性,還關乎公共交通資源配置、市場監管機制與公平競爭環境構建等更為重要的議題。
首先,禁令甫一頒布,公眾的主要爭議聚焦于出行便利性與安全性的權衡。浦東機場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其對網約車的限制直接影響了數以萬計乘客的出行選擇。網約車憑借其便捷、靈活的服務特點深受廣大用戶喜愛,尤其在特殊時期,更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禁令出臺后,乘客出行成本提高,市場服務供應減少,引起乘客群體的普遍不滿,顯現出城市管理在追求安全與效率之間尋找平衡點時,應更多關注公眾和行業權益訴求,而不是為了照顧少數群體的特殊利益。
其次,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在此次事件中備受考驗。在網約車被禁的同時,“空港出行”等特定服務平臺得以保留并收取相對高昂的價格,引發了人們對是否存在市場準入壁壘與壟斷嫌疑的追問。任何行政舉措都應避免形成隱形的市場壁壘,確保不同市場主體在同一規則下公平競爭,這才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所在。
再者,禁令的出臺與后續調整過程暴露出行政決策的科學性、透明度以及公眾參與度等方面的問題。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政策制定應以翔實的數據調研、廣泛的公眾意見征詢為基礎,確保決策過程公正、透明,既能解決現實問題,又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而不能淪為閉門拍腦袋的產物。否則,來去匆匆、出爾反爾的政策,必然會損害決策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就此,筆者不得不繼續追問:針對其他網約車企業的禁令雖然取消,但“空港出行”的系列問題是否應該深挖?如果存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利益勾連,相關責任人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有關調查和處理結果,相關部門能否及時公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畢竟,來去匆匆的“上海浦東機場禁網約車”規定,不能再留下待解之問。
上海浦東機場網約車禁令事件是一堂深刻的社會公開課,它讓我們意識到在加強城市治理、確保公共安全的同時,必須兼顧公眾基本出行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格局,以及提升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每一次公共政策的調整和完善,都是對社會治理能力和法治水平的錘煉與檢驗,也是我們邁向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經驗積累。城市管理者應在汲取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管理機制,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法治化的手段,塑造一個公平、開放、便捷、有序的出行環境,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便捷出行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