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內江非遺 | 守藝70年,他用巧手“編”出亮色人生

    i內江 2024-05-23 09:19:56

    “我這門手藝是父親手把手傳給我的,已經70多年了。”5月19日,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禹王宮社區14組,79歲竹編傳承人董宗德忙著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備貨,這是他每逢節假日的“必修課”。絲絲竹篾,從他指尖劃過,幻化出萬般姿態,也讓他的生活有了亮色。

    “家有千金不如薄藝在身”

    資中縣羅泉鎮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盛林多竹。自古鹽業興盛,商賈云集,筐、篼、籮、箕等竹器需求量大,竹編技藝千百年積淀而成。

    “家有千金不如薄藝在身。”董宗德說,這句話,父親董庭富經常說起。董庭富以前在羅泉竹器社工作,一直從事竹編制作。1965年,竹器社倒閉后,他回家務農。董宗德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竹編技藝。每當做竹活,父子倆便是“父子兵”,你砍竹、我剔枝,父破篾、子磨刀。

    看成色

    成年后,董宗德四處謀生,干過泥工、涂墻、搬磚等粗活。每到一處工地,他總會編出生產所需的籮筐等,幫助雇主生產。命運多舛,董宗德青壯年時失去了右手,腿腳也落下了殘疾,無法干重體力活,于是他靠父親傳給自己的竹編技藝編織各類竹貨掙錢,少則掙三五元,多能掙七八百元。

    竹編技藝撐起了董宗德的一方天空。所以,他收徒弟朱桂銀時,對徒弟重復了父親曾對他說的話:“家有千金不如薄藝在身。”

    抽絲如發織巧件

    董宗德耳朵有點背,說話卻麻利。他介紹,竹編選材要挑一年以上生、色澤泛青的慈竹;砍竹時,要順著竹頭方向從根部數起的第一竹節處下刀;剔竹時,要沿著竹枝長勢向上剔;鋸竹時,要避開竹節約半厘米;破竹時,刀口要對準竹筒圓心進刀;起篾時,篾片厚度不超過0.5毫米,薄如蟬翼。這些訣竅,董宗德不厭其煩講了無數次,徒弟朱桂銀也早已銘記在心。

    記者現場看到,師徒二人配合默契,從刮篾、沖篾(又叫破絲)、揉篾、槽光(抽絲和槽絲)、晾絲、選絲、倒絲裝筒到編織,一氣呵成,一共13道工序,他們重復了無數遍。

    抽絲

    羅泉竹編為民間傳統手工藝,可以編織花籃、果盤、花瓶、首飾盒等手工藝品,飾以編織圖案,呈現不同美感。手法多樣,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織出花鳥魚蟲各類圖案,讓竹器栩栩如生。工序繁復,涵蓋了挑、壓、破、拼等編織技藝,有虛實明暗變化,經編緯織起伏、上下穿插跌宕。

    私人訂制美名揚

    現場,董宗德還展示了他的得意之作:有“寶塔鎮河妖”等歷史故事主題竹編,有“不忘初心”“紅船”等紅色主題竹編,也有“綠水青山”“幸福竹樓”新時代主題竹編等。

    展示作品“不忘初心”

    私人訂制竹奩

    董宗德說,竹編是個技術活,有些私人訂制品求精求細,一根竹篾要削五六層,甚至是抽絲如發。有的顧客要求做小巧的典藏品,只能選生長期為五六個月的竹子,煮過后才能抽絲破篾。

    現在,董宗德的竹編藝術品賣到省內外多個城市,更有忠實粉絲帶到美國、新加坡等國家。2023年10月,以董宗德為傳承人的羅泉竹編被列為第九批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記者:鄒明

    來源:i內江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