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9 08:00:25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
NO.1 65家典型房企6月融資規模環比同比雙降
克而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6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319.52億元,環比減少37.3%,同比減少48%。值得注意的是,6月房企債券發行了154.92億元,環比增加164.4%,同比減少30.5%。從融資結構來看,6月仍然沒有企業境外發債,154.92億元均為境內發債,境內債規模環比增加164.4%,同比減少30.5%。從融資成本來看,6月房企融資成本為3.27%,環比提高了0.02個百分點,同比提高0.01個百分點。累計來看,上半年65家典型房企新增債券類融資成本3.17%,較2023年全年下降0.43個百分點,其中境外債券融資成本4.28%,較2023年全年降低3.76個百分點;境內債券融資成本3.15%,較2023年全年降低0.33個百分點。
點評:6月債券融資規模的大幅增加說明,在其他融資渠道收緊的情況下,房企更多依賴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境內市場成為融資的主要途徑。融資成本微升也反映出市場對房地產企業的風險預期有所提高。但從年度數據來看,融資成本較去年有所下降,說明整體市場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環境有所改善。房企需要更加審慎地對待融資策略,避免過度負債風險。
NO.2 昆明原則上暫停新的商業辦公用地供應
7月8日,昆明市發布了關于優化昆明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通知,昆明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土地供應結構,原則上暫停新的商業辦公用地供應,除非企業有明確需求。此外,對于已出讓但尚未建設的非住宅商品房用地,昆明允許其按規定轉型,用于養老、文旅、體育等新興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對于申請調整用途為住宅的用地,昆明市提出,屬地政府(管委會)將研究其可行性。在符合片區總體功能定位和滿足公建配套的前提下,原則上收回土地后按程序調整規劃,并重新組織供應。昆明市還提出,按照“以需定購、雙方自愿”的原則,國有企業將收購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點評:這旨在緩解當前的商業地產供應過剩問題,并鼓勵用地多元化發展以支持新興產業,這是對市場供需理性調整的一種體現。重新組織供應住宅用地以及國企收購未售住房作保障性住房的做法,有助于穩定住房供應和價格,同時緩解部分住房市場的壓力。這顯示出政府在優化房地產結構上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是積極的市場調控舉措。
NO.3 香港上半年二手居屋登記量為近兩年半次高
7月8日,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透露,得益于房委會放寬居屋擔保期至50年及發放新一輪4500個“白居二”準買證,刺激了二手居屋市場的交易氣氛,上半年香港二手居屋買賣登記量較去年下半年激增85%,至3171宗,為近兩年半以來次高。成交總值約124.91億港元,平均每宗售價約393.9萬港元,較去年下半年下跌9.4%,并創下近15個半年度新低。價格分析顯示,200萬至300萬港元組別的成交量增幅最大,上升2.29倍至401宗;而最活躍的為300萬至400萬港元組別,共有1202宗登記,增幅達1.76倍。地區分布上,港島區增幅最為顯著,達112%,新界區及九龍區分別上升93%及59%。陳海潮預計,受美國利率政策及發展商低價策略影響,下半年二手居屋交投量或再度跌穿3000宗,市場將保持謹慎態度。
點評:放寬居屋擔保期和“白居二”準買證的發放,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帶來交易量的上升。預計下半年,受外圍經濟影響,市場將更加關注利率變化及開發商策略調整,因而維持謹慎態度。香港房產市場因其開放性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因此房企和投資者在交易時應保持謹慎,并密切關注市場動態。
NO.4 成都存量房交易貸款資金監管系統正式上線
7月7日,據中國建設報,成都市存量房交易貸款資金監管系統已正式上線,這是成都在全國率先實現“帶押過戶”跨銀行辦理,滿足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組合貸款等多種貸款模式需求下的存量房資金監管及“帶押過戶”。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銀行愿意參與跨行“帶押過戶”,且有10家銀行系統已經搭建完成業務運行順暢。據悉,試運行一個月以來,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系統累計受理跨行貸款業務14件、本行貸款業務21件、涉公積金貸款業務30件,運行情況良好。
點評:這標志著房地產交易運作更加規范和透明化。這種監管機制能夠提高交易資金的安全性和效率,減少金融風險,維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帶押過戶”的實現與眾多銀行的參與,促進了交易便利性和靈活性,有助于提振二手房市場的活躍度。這種創新舉措如果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可能會成為房地產金融領域的標桿,提升整體市場的交易效率和安全標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