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3 22:25:36
10月14日至23日,國新健康股價累計上漲66.20%,連續3天漲停。市場預期國家數據局可能出臺文件,推動醫療大數據應用。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數據要素”概念,再一次點燃市場對國新健康的預期。盡管公司在10月17日和22日兩次提示風險,但公司股票過去4個交易日里3天漲停。據wind統計,10月14日到10月23日,國新健康累計漲幅66.20%。
股價上漲背后,是國新健康的一項核心業務是為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提供大數據智能監測服務,現已覆蓋6億多醫保參保人群。如部分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投資者所說,國新健康成為熱門股,是因為當下國家對數據要素的重視程度空前,如果這些醫療大數據能夠落地,再加上央企的股東背景,將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一位曾對國新健康有過深入研究的醫藥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基本面沒太多變化,市場炒的是最近數據要素的政策刺激。“他們(投資者)預期這些數據可以拿來用”。
10月23日上午,國新健康迅速漲停,盡管公司在前一晚再次提示風險,資金還是蜂擁搶籌。截至當日收盤,市值達到164億元。而在一個月前,國新健康的股價只有6元出頭。
對于近期股價波動,國新健康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近期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于本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陳天(化名)所在的國內一家醫療信息服務公司,與國新健康都屬于互聯網醫療,但側重點不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8年以后互聯網醫療已經不在風口了,業務量大幅下滑,現在相同項目的報價也只有當時的1/3,很多公司都收縮業務,甚至退出行業。
國新健康上一次大漲是在2021年底,9個交易日從5.90元飆漲到21.56元,這也是國新健康2018年更名后最大的一次漲幅。國新健康的前身海虹控股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曾因醫保控費概念風光一時。但后來隨著預期遲遲不能落地,此后跌落神壇。2017年11月開始,國風投基金成為海虹控股的實際控制人,5個月后公司更名為“國新健康”。
有著豐富醫藥投資經驗的王斌(化名),就是在那個時期開始關注國新健康的。對于近期公司股價上漲,王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他了解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醫院端的DRG項目還有些業務做。近期這波炒作,是因為市場對國家數據局可能出臺的文件有所期待。
202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公開的研報中,已經有分析師在暢想國新健康在數據要素領域的落地應用。
東吳證券分析師表示,上述《意見》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進行系統部署,一系列與公共數據有關的政策已經在出臺的路上,僅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環節未來將至少打開千億元級別市場空間。
該分析師把國新健康稱作“醫保IT國家隊”。預計后續將有大量地市跟進地方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公司背靠頭部央企,落地實踐案例先行先試,有望持續受益。
假若如上述人士猜測,國新健康有哪些業務可以獲得數據要素授權落地?
2023年11月,國新健康在官網發表的《探索打造以健康醫療大數據為切入點的數字化產業》一文中提到,國新健康基于三醫領域業務沉淀,在商業健康險、醫藥器械、大型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等領域,均取得了數據應用場景落地,形成了系列典型應用場景。
在今年半年業績說明會上,國新健康高管也對這一熱門話題作出回應,表示公司在商保數據服務方面做了重點探索,在杭州老年人意外險理賠直達、萍鄉個人醫保數據授權使用等標桿項目上,進一步明晰業務場景。此外,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杭州市人民政府數據運營授權,成為金融領域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單位。這一重要突破有利于公司聚焦數據要素價值實現,優化知識數據沉淀。
2018年后,國新健康的營業總收入保持逐年增長態勢,但在凈利潤方面除了2019年盈利,其余年份均為虧損。
今年上半年,國新健康實現營收1.37億元,同比增長37%,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7298萬元。
在業績交流會,國新健康高管團隊表示,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確實與公司近年來實施的綜合性改革密切相關。今年1—8月,得益于公司在市場拓展方面的努力以及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提升,合同簽署數量同比去年有所增長,而且成功簽訂了數個關鍵的大客戶合約,
公司除實現在醫藥數據服務領域的重大突破,還與北京藥監局簽訂了三醫追溯項目和金華市醫保支付方式項目,這兩個項目合同金額均超過千萬元。
國新健康的業務主要分為數字醫保、數字醫療。國新健康高管2021年底接受機構調研時曾介紹,醫保端最常見的DRG/DIP是信息化建設+服務形式,不同地區因具體需求不同存在一定差異,后續服務費按照年度計算。醫保端主要以財政資金(政府主導)為主,也有部分合作方(保險公司、銀行)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注意到,近年來國新健康中標最多的是DRG/DIP項目。截至2024年上半年,數字醫保方面,國新健康在全國累計已實施DRG支付方式改革地區中,已服務70余個地區;在全國推行實施DIP支付方式地區中,已服務40余個地區;目前數字醫保業務已經覆蓋全國200多個統籌區。醫保信息化業務方面,已完成10個省份的支付方式管理和基金智能監管相關子系統的實施部署。數字醫療方面,國新健康已覆蓋近700家醫院。
2024年半年報顯示,數字醫保與數字醫療兩大業務貢獻了國新健康70%以上的收入。
陳天對記者介紹,以前醫院對智慧醫療的理解不深,項目造價都比較高,今時不同往日,行業價格競爭激烈,還有很多服務是信息系統公司免費給醫院做服務,或者是壓著成本線做。能夠達到千萬元以上的項目,絕大多數是工程量很大的HIS系統。
而國新健康的四個業務板塊中,只有數字醫療的毛利率為7.31%,其他均是負數。整體毛利率為-2.82%,但在逐年提高。
對此,國新健康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解釋,主要由于公司優化業務結構,降本增效策略進一步顯現成效,營業成本增速小于收入增速。公司將持續優化業務管理,綜合提高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陳天則向記者透露,IT行業都是項目制模式,這幾年項目驗收非常難,而且醫院為了拖長賬期,很多都不好好配合驗收。而IT行業屬于人力密集型行業,工資很高,往往是普通人員的好幾倍,項目如果不能盡早驗收,那么就非常耗人力,弄到后面很多項目都變虧損。
但國新健康在2021年底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給出了另一個相對樂觀的回答——DRG/DIP業務盈利或者盈虧平衡是基本目標,增值服務和業務拓展是未來盈利的方向。從業務角度來看,各地的財政資金基本能夠覆蓋公司的項目成本,至少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對于DRG建設從免費走向付費的過程,國新健康回應稱,受財政、經濟環境、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影響,醫?;饓毫ψ兇?,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開始重視支付方式改革。何時可以盈利?可以參照公司披露的股權激勵的業績解鎖條件。
10月22日和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兩次致電國新健康公開電話,工作人員均表示,已向相關負責人轉達采訪需求,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
一些老股民看國新健康,則要理性得多。
“國新健康的基本面并沒什么變化,上面提到這些數據適合做床旁診療系統,市場炒作這個概念就足夠了。”王斌對記者說,而且這些數據的所有權本質上也不屬于國新健康。不排除國家醫保局授權給它使用。在他看來,這輪上漲更多是游資借著概念炒作。
2018年國新健康入主海虹控股的時候,王斌覺得機會來了,新股東是國企背景,應該能在醫??刭M上出成效。結果買入后虧了,他后來再回過頭冷靜分析,就覺得自己還是太不理性。
王斌說,以前一個地方招投標走智慧醫療路線,年營收都可以超過10億元,現在一個地方收1000萬元,10億元級別已經是天花板了。“之前和地方聯合做項目,現在收服務費為主。”在他看來,醫療大數據的價值,取決于使用者和應用場景。
有分析指出,針對于不同使用者和醫療場景,大數據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大數據既可以助力藥企研發,降低研發成本,又可通過終端表現制定精準的市場營銷方案;保險領域,可以借助醫療費用、醫保醫藥相關數據,更精準地實現保險可持續增長;觀察患者的預后和臨床路徑的效率,新療法和新藥品更準確尋找靶點和最佳臨床目標人群。
但是,這些數據并不掌握在包括國新健康這樣的“中間商”手中。陳天也在采訪中表達了類似觀點,盡管他們為醫院建設信息化系統,但并沒有數據的所有權,他們只是工具的提供方。是否可以用這些醫療數據來做更多嘗試,醫保局和醫院有絕對的話語權,廠商沒有。
這些在游資眼里都不重要,在本輪數據要素的風口下,誰都不想錯過。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011141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