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4 02:02:18
這場圍繞360、金山的口水戰已愈演愈烈,戰火已經從金山、360之間互相爭斗變成了金山、可牛、傲游、卡巴斯基與360的混戰。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繼金山高調宣布起訴360董事長周鴻祎之后,昨日(6月3日),360也對外披露了金山網盾干擾、破壞360安全衛士的技術細節,周鴻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金山對我個人的起訴只是想給我造成精神壓力,我覺得金山沒什么證據,我在微博上說的話都是負責任的。”
金山公司公關經理李小光則表示,金山起訴周鴻祎一案,已經正式起訴到海淀法院,目前正在走相關的法律程序,目前并沒有收到任何360起訴的消息。
出人意料的是,可牛、傲游、卡巴斯基也參與到了這輪口水戰中。
與金山網盾“糾結”近半年
此前,金山對外宣布:2010年5月21日開始,360安全衛士以存在兼容性等問題,強制卸載金山網盾,使百萬用戶置于威脅當中,并通過“病毒”手段,強制卸載金山網,對此,通過公布視頻證據。
針對上述說法,360公司總裁齊向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360公司選擇公開提示與金山網盾軟件不兼容并不是一時沖動,我們在糾結了半年之后,才決定把360安全衛士和金山網盾之間的矛盾公開化,讓用戶在360和金山網盾之間做出選擇。”
齊向東指出,由于和金山都同屬于安全殺毒領域,雖然360公司從年初就發現金山網盾一直在破壞360安全衛士的運行,導致360安全衛士的部分功能缺失,會造成電腦里面不安全的因素,令360安全衛士攔截木馬率急劇下降。
齊向東進一步解釋,用戶在IE瀏覽器輸入網址的時候,金山網盾采用木馬常用的方式劫持并篡改了IE分發給360的網址(BHO對象),導致360安全衛士獲得的總是空白頁,使得360安全衛士也無法攔截惡意網址。“如果是木馬這么做,360安全衛士一定會清除這個木馬。但遺憾的是,我們不能把金山網盾當作木馬處理。這就是金山網盾要達到的‘我攔不住,你也別攔’的效果。金山網盾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導致有的用戶受到了掛馬網站的攻擊,有的用戶遭遇到釣魚網站的欺詐。”
齊向東表示,金山網盾這種做法極易造成用戶電腦死機、藍屏,導致瀏覽器的崩潰率大幅提高。“經再三權衡,我們最終決定不再與金山網盾兼容,同時公布事實真相,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這場360與金山毒霸的戰爭,究竟是誰封殺誰?目前雙方各執一詞,暫無定論。
混戰升級背后的利益之爭
不過,這場圍繞360、金山的口水戰已愈演愈烈,戰火已經從金山、360之間互相爭斗變成了金山、可牛、傲游、卡巴斯基與360的混戰。
主動參戰的是周鴻祎的老部下、360安全軟件曾經的功臣傅盛,傅盛稱其可牛殺毒軟件于5月25日正式上線,但剛上線5分鐘就發現360對其進行攔截。隨后傅盛也在微博當中開始討伐360,并質問周鴻祎。
市場份額被360瀏覽器超越的傲游CEO陳明杰也在其微博中譴責360惡性競爭,就連曾經同360有著 “親密”合作關系的卡巴斯基大中華區總裁、董事長張立申也加入到口水戰之中,甚至直勸周鴻祎“回頭是岸”。
“這場‘戰爭’最根本的還是收費與免費的商業利益之爭。”周鴻祎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360推出的免費殺毒軟件觸動了收費殺毒軟件廠商的利益,因此這場“戰爭”在所難免,如果360不做免費殺毒軟件,就不會有這場戰爭。
“事實上,周鴻祎發起的這場口水之爭同當年3721和百度的案例如出一轍,360此舉其實就是為了將來的商業模式在搶地盤。”互聯網知名人士洪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洪波指出,目前國內的殺毒軟件市場,已經不能通過收費來獲得利益了,那么就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而建立新商業模式的前提就是擁有足夠基礎的用戶。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360免費殺毒的用戶覆蓋率已達到30.80%。按CNNIC最新公布的3.84億網民數來測算,360殺毒的用戶規模突破1億大關。
360的競爭對手金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3月初,金山宣布推出金山衛士1.0,產品功能、界面與360安全衛士相似,并稱 “更小更快更安全”。業內認為,在360公司大規模占領國內安全軟件市場后,金山此舉正是為了正面針對競爭對手360安全衛士,利用該免費產品進行反撲。
“殺毒軟件具有排他性,擁有一款殺毒軟件就足夠了。”洪波指出,360安全衛士坐擁以億計數的用戶群,在用戶群上可謂一家獨大。當金山也要采取類似的模式時,360所面臨的形勢不言而喻。
洪波指出,周鴻祎的目標不是做殺毒軟件,而是通過殺毒軟件控制住用戶的入口,這也是360轉戰互聯網的重要戰略。360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用戶,可以通過內置書簽、默認網址導航等來分發流量以獲得商業利益,百度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業監管缺失
“從根本上來說,免費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過分追求免費的話,反而讓企業對安全研發的投入變少了。”洪波認為,真正產業要發展還是需要在免費和收費中尋找良好的平衡點,這樣才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專家謝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也表示,無論是殺毒軟件、還是輸入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希望通過占領桌面來為自己獲得商業利益的途徑。
謝文指出,除了口水戰,這些殺毒廠商還利用技術之長,在用戶的電腦上開始互殺。攔截、誤殺、卸載,已經成為各類殺毒軟件血拼的手法。原本他們應該是保護用戶的電腦的,但他們卻成了電腦上的“不安定因素”。
而這也讓用戶開始在殺毒軟件商的“口水戰”中越來越迷失,誰有漏洞?到底哪個軟件更安全?到底誰攔截了誰?廠商用我的電腦在干什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殺毒軟件領域的競爭越來越不擇手段,加廣告、推廣等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潛伏在用戶的電腦系統中,圍繞著流氓軟件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值龐大的灰色產業鏈。在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著名網絡公司都利用流氓軟件拓展自己的業務。
“由于缺乏相關法律依據和政府的監管,流氓軟件如何查殺也成為一個難題,目前也沒有一個第三方的中立機構來約束。”上述人士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