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9 00:46:26
為什么兩家普通營業部會拋售如此多股票?傳真中透露的優惠政策是真的嗎?通過這些營業部減持,大小非如何獲得返還的巨額稅收?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曹晟源 發自上海
在獲得某省地稅局內部人士發來的傳真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迅速行動了起來。
調查發現,從去年開始,之前默默無聞的西藏同信證券拉薩北京中路營業部、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就頻頻現身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交易股票眾多,金額驚人,而且還都是以賣方營業部的身份出現。
為什么兩家普通營業部會拋售如此多股票?傳真中透露的優惠政策是真的嗎?通過這些營業部減持,大小非如何獲得返還的巨額稅收?帶著種種疑問,去年年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到上海、江西等地的券商營業部明察暗訪,試圖還原大小非減持的江湖生態。
實地暗訪1
同信證券上海東方營業部:“操作成功的案例很多”
為具體了解西藏同信證券是如何操作大小非減持的稅收優惠,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小非”的名義,到西藏同信證券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東方路營業部進行探訪。
暗訪中,營業部人士告訴記者,“這件事情沒有法律風險”,“目前,我們操作成功的案例已經很多了。”
1億元解禁股可返稅650萬
當記者來到同信證券上海東方路營業部時,之前通過網絡取得聯系的營銷經理張強(化名)接待了記者一行,“我們總部在拉薩。”張強向記者介紹并問道,“你們是哪里的?”
以“小非”身份找到張強的記者回答,“我們的限售股即將解禁,想先來了解下相關的情況。”
此時的張強仍顯得頗為警惕,“具體是哪家公司的?你們有多少股?”
在得知記者事先準備好的解禁股票名稱和持股數額后,張強熱心地為記者計算出了現有市值,“大概價值1億多元。”
“你們公司的性質是什么?”張強繼續問道。“我們是一家投資公司。”記者回答。“那有名片嗎?”張強又問道。
“我們只是在上海的辦事處,暫時還沒有名片。”在記者再次借故推脫之后,張強隨即找來了該營業部營銷總監鄧川(化名)。
這名營銷總監的警覺性顯然更高,在簡單交流后,就提出讓記者隨身攜帶的、原本正對著其本人的書包“挪一挪”地方。
張強則開始詳細向記者介紹同信證券所能給出的優惠方案,“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政策,但我們這里的方案更優惠。”張強介紹道,“根據規定,解禁的時候應該按20%的比例征收個人所得稅,這20%中的六成由中央征收。而在當前的環境下,可操作的部分則在于20%稅款中由地方征收的四成部分。比如你們現在有1億元市值的限售股要解禁,其中800萬是要交給地方的,但根據西藏地區的優惠政策,這其中可以返還給你們650萬元。”
增加650萬元的收入,這樣的巨額數字當然讓人心動。“而配套的服務政策也頗為簡單。你只要在我們這里開戶就行了。”張強繼續說。
不過,鄧川的警惕性絲毫未減,“你們究竟是哪家公司的?”他打斷了張強的話語,發問道。
“我們是某股票的持有者,一家投資公司。”記者回應道。鄧川則希望記者能提供所在公司的詳細情況,如公司負責人的姓名等。
“現在還不方便透露。”他的要求被記者拒絕了。“這樣我們很難知道你們的身份真實與否。”鄧川表示為難,并示意在無法掌握具體情況的時候,談話很難繼續。
沒有法律風險 操作很簡單
談話一時陷入僵局。
面對僵局,記者表示“要外出,與企業負責人電話聯系后再決定。”
回來后,記者稱“負責人顧慮重重,目前不方便透露詳細信息”。
對此,鄧川解釋道,“我們必須要謹慎一些。我們現在不方便進行宣傳,因此仍舊希望你們的負責人能夠來上海面談。”
張強告訴記者,“我們現在不會主動去宣傳這個事,并不是說這個不好,地方確實有這方面政策,我們也在用??偛康囊馑际?,給你們這樣的政策,并不是為了刻意去尋找投資者。”
“這個事情確實是可行的,我們上個月就完成了四、五單。”張強向記者透露。
“這件事情沒有法律風險。”鄧川還告訴記者,“你們的錢一樣是要先交到稅務部門,隨后才能通過獎勵等形式,返還給你們。”
為了打消記者對法律許可方面的疑慮,鄧川隨后還找來了該營業部的負責人。“你們的謹慎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個市場魚龍混雜,情況非常復雜。”該負責人表示,“但這樣的事情其實大家都在做,只是不能宣傳而已。目前,我們操作成功的案例已經很多了。”
上述營業部人士更是輕松地表示,這樣的避稅政策操作極為簡單,“只需要來簽一份合同,然后將貴公司注冊地址更改至西藏即可。剩下的一切都交給我們。”
他隨后饒有興致地詢問起記者所持股票來源,在得知并非來自股改,而是增發的股票,突然表示,“這個不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在記者表示遺憾之時,鄧川最后與記者握手,告別,“先做個朋友,之后也許還會有合作機會的。”
電話求證
總部回避 當事人否認
據同信證券官網上的公開資料介紹,成立于2000年3月的西藏同信證券,現擁有12家證券營業部,上海、杭州、北京、成都、拉薩、深圳、中牟、達縣、林芝、柳梧、廣饒、臨沂,貫穿中國東部、西部最主要的城市。
為了更確切了解整個事件的緣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先后致電西藏同信證券上海總部以及西藏自治區國稅局。
在打通同信證券的客服電話之后,記者被告知營銷部可能對這件事情比較了解,電話緊接著被轉到營銷部的工作人員處。在得知記者的來意之后,該工作人員又表示,不清楚有這樣的事情,并稱這個事情公司合規部的肖姓負責人應該會比較清楚。接著記者再次撥通了肖姓負責人的電話,在電話中該負責人強調,“自己不清楚這件事情,具體事件還要向公司的營銷部詢問。”
與此同時,記者又以采訪為由,分別致電同信證券拉薩營業部、林芝營業部、上海營業部,上述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在聽到 “大小非減持”、“優惠”等詞語時都顯得非常謹慎,并且強調,“公司沒有這項業務在做”。
有意思的是,前幾日還表示大小非減持優惠業務可行的同信證券上海東方路營業部的營銷總監也向記者表示,“現在不能做這項業務了。據我了解,我們這之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業務。”
而西藏國稅局負責宣傳的楊姓負責人在得知記者采訪意圖后表示:“就個人限售股,現在我們正在統計并了解相關情況。”
對于現在網絡上滿天飛的一些關于西藏當地的優惠政策,上述負責人表示,“有所耳聞,并且正在著手調查這些政策和執行情況。”但是對于更多的細節,他表示,“不是很清楚。”
減持案例
借道國盛證券鷹潭營業部天馬股份高管半年套現近6億
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頗受天馬股份(002122,收盤價14.16元)解禁股東的青睞,包括公司總經理沈高偉在內的一眾高管,均選擇在此營業部減持。
2010年3月29日,天馬股份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自2010年3月30日起,包括天馬控股集團,總經理沈高偉、董事馬偉良等股東合計持有的31688.40萬股限售股將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的53.35%。
從2010年6月11日起,天馬股份副總經理、董秘馬全法率先減持公司股票,開啟了持續半年的高管減持潮。
深交所信息顯示,馬全法當日于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內,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142.8萬股天馬股份,套現1460.84萬元。6天之后,另一位副總經理羅觀華以10.12元/股的價格在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賣出128.52萬股天馬股份,成交額1300.62萬元。8月4日,天馬股份監事會主席陳建冬、監事沈有高以及董事馬偉良分別減持163.2萬股、128.52萬股和220.72萬股,減持價格均為10.36元;三人均在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內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而接盤者是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
同樣在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天馬股份總經理沈高偉在8月12日以10.37元的價格拋售322.32萬股,套現3342.46萬元,接盤者是江海證券齊齊哈爾建設大街營業部;此后,江海證券齊齊哈爾建設大街營業部在8月20日,8月25日和8月27日連續接手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的拋盤,共計1375.64萬股,其中陳建冬再次減持244.8萬股,沈有高減持192.78萬股,羅觀華減持192.78萬股,馬偉良減持331.08萬股,馬全法減持214.2萬股,總經理沈高偉減持200萬股;沈高偉于9月20日以10.16元的價格再次拋售283.48萬股。
此后,天馬股份高管減持進入休整期。不過進入12月后,隨著天馬股份股價走高,眾高管再次不失時機地大手筆拋售。
12月9日,總經理沈高偉、兩個副總經理馬全法和羅觀華、監事會主席陳建冬、監事沈有高、董事馬偉良同時通過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大手筆拋售天馬股份,分別減持650萬股、300萬股、300萬股、350萬股、250萬股和300萬股,合計減持2150萬股,減持價格均為13.89元,總套現達到2.98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天馬股份一眾高管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通過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減持約4915.2萬股,套現5.8億元。其中,天馬股份總經理沈高偉個人減持就達1455.8萬股,套現1.73億。
實地暗訪2
國盛證券鷹潭營業部:政策給力 券商賣力
江西鷹潭,自古以來都以其擁有的道教第一山——龍虎山聞名于全國,不過其經濟能力在全國縣市中并不算出眾。但是在近幾個月的證券市場上,鷹潭這個地名卻頻繁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
鷹潭之所以能夠頻繁現身大宗交易,究其根源還在于幾個月前一份當地政府出臺的大小非減持優惠政策,這一政策使得當地政府部門和券商捆綁到了一起,成為國內證券市場上一道獨特的減持風景線。
為了詳細了解當地獨特的大小非減持操作流程,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江西鷹潭,深入了解這個證券市場的新興之地。
營業部一片忙碌
“最近來減持的特別多,我們要經常加班,處理文件到凌晨零點是很正常的事情。”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道。隨著去年大小非減持的不斷增加,經手相關業務的營業部出現了此前沒有的忙碌狀態。
雖然勝利西路是鷹潭當地一條較為繁華的街道,但是國盛證券營業部的裝修和環境并不顯眼,甚至還有點破舊的感覺。記者來到營業部時,當天的股市交易已經結束,不過在辦公室內,相關工作人員還在忙碌著。
“我們從政策出來沒多久就開始忙了,雖然前段時間可能有些業務緩了一緩,不過最近又開始忙起來。”營業部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當記者表明有意在鷹潭當地進行限售股減持業務時,該人士把記者引薦給正在營業部做監督工作的當地政府相關事務負責人。
“最近是挺忙的,過來辦理業務的公司很多。”剛剛處理完手上減持優惠工作的該負責人從另一個辦公室匆匆走進來向記者說道,“雖然很忙,但是我們還是要把該兌現的東西逐步兌現了。”他口中要 “兌現的東西”,正是鷹潭市當地政府給予大小非的減持獎勵。
該人士坦言,目前來這里辦理業務的基本上都是口碑相傳,很少通過別的渠道找來進行減持的,“我們基本上不在網絡或論壇做廣告,樹大招風,現在我們只管低調做事。”
形成一套稅務、銀行、券商流程
據了解,鷹潭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是其政府+券商的操作模式。
2010年5月22日,鷹潭市當地政府出臺了一份名為《鷹潭市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鼓勵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對于大小非減持的優惠政策給予了詳細規定,并且就此還專門成立了相關的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組長由市常委、市紀委書記謝一平任組長,成員包括當地財政局、規劃局、建設局、地稅局、工商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多個部門,當地的兩家營業部國盛證券鷹潭營業部、國泰君安證券鷹潭營業部也是小組成員之一。
據了解,除了江西之外,西藏、廣州等地的不少券商都投入到大小非減持優惠的業務中。但是因為相關部門的溝通不暢,這些地方的業務做得似乎不順暢,甚至還有些障礙;相反,鷹潭的政府+券商模式,倒是做得風生水起。
“光是從退稅的政策和辦事的效率來看,我們這邊是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該負責人較為自豪地向記者表示,“有些省份也在嘗試這樣做,但是半年多了,有些減持股東還沒有拿到所謂的獎勵。我們之所以這么快速,就是因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將稅務、銀行、證券公司等整個操作形成一套很規范的流程來進行,不少投資者就是沖著這一點來我們這里進行減持的。”
每月召開一次協調會
為了能夠進一步把外來資本留在鷹潭,當地政府可以說是煞費苦心。這在《實施方案》中體現得更明顯。
《實施方案》指出,在當地減持股份,除了能夠得到返稅的獎勵外,如果同時還能在鷹潭當地投資的,還將享受到更加優惠的條件,“根據納稅人所得基本獎勵用在鷹潭市轄區內投資置業額占基本獎勵的百分比,乘以10%確定獎勵系數。”即:若納稅人將所得基本獎勵全部用在鷹潭市轄區內投資置業的,按個人所得稅地方實得部分的10%再獎勵給納稅人。若將所得基本獎勵的50%用在鷹潭市轄區內投資置業的,按個人所得稅地方實得部分的5%再獎勵給納稅人。
同時,為了能夠隨時了解相關工作情況并研究、協調工作中的問題,上述領導小組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遇到特殊情況可隨時召開。不僅如此,當地政府為了確保工作能夠有序進行,還由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并且實行??顚S?、轉賬管理。此外,“安家落戶”、“戶口遷入”、“子女就學”等等也成為當地政府招攬大小非的籌碼。
此外,作為解禁的大小非,其手上資金的流動性尤為重要。對于這一塊,《實施方案》也明確做出規定?!秾嵤┓桨浮分赋?,自納稅人稅款清算入庫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或個人銷售股轉讓清算交割完成后15個工作日內,由市財政負責兌現獎勵(若出現需退稅情況,自納稅人提出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由市財政兌現獎勵)。
業內觀點
券商表示不公平 律師稱:沒違法
經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一條清晰的大小非減持鏈已經展開:地方券商為了提高營業部收入,利用地方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招攬各地大小非;而限售股持有者為了獲得更大收益,轉戶到該營業部減持,不少券商人士也將此鏈條稱為“大小非賣方高利平臺”。
對于“大小非賣方高利平臺”,遭遇大小非轉戶的券商顯得異常郁悶,在他們看來,“這不公平”;不過在業內律師看來,這樣做并沒有違法。
面對轉戶 券商很無奈
“對于這種情況,作為券商來說,我們也無能為力。”一位券商負責人在談及大小非到其他地方減持一事,頗感無奈。
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從去年1月1日開始,拋售利潤為1億元的限售股票,需要交納20%即2000萬的稅收。但是按照記者獲得的資料來看,如果大小非在西藏、江西等地區的營業部進行套現,減持1億元的限售股,將給大小非省下高達650萬元的所得稅。這么大幅度的優惠空間是所有大小非們不能忽視的。
上述券商負責人承認,“投資者天生的趨利性,更加促使他們在第一時間轉戶到西藏或江西進行減持。”
“其實我們也是碰到過這種事情,作為一家證券公司,碰到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的。”上述券商負責人坦言,“作為沒有這個政策的證券公司來說,遇到客戶流失是很不愿意,也是不愿碰到的。”
隨著證券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不少證券公司在原有基礎上開發新客戶的難度不斷加大,因此現有的客戶就成了每個證券營業部的“寶貝”,而大小非更是各個營業部眼中的“金礦”。
“銷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碰到這種大客戶,作為券商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挽留。”上述券商負責人表示,“不過,要轉走終究還是要轉走的。”
上述券商負責人最后強調,“券商的服務水平或咨詢能力再強,和這個(減持優惠政策)相比都是假的。這是一種吸引稅收的政策,但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有點不公平的。”
律師:沒有構成違法行為
對于“大小非賣方高利平臺”,著名證券律師嚴義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在沒有挪用國家稅收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對于這塊收入是有支配權力的。就跟某些經濟特區一樣,地方政府利用地稅的一部分收入作為招商引資的做法,在國內是很常見的。”
在嚴義明看來,這樣的做法跟法律設置的初衷本來是有一定沖突,但這并沒有構成違法行為,不過從某些道德角度來說,確實有些不公平。而這種事情要從現有法律范圍尋求真正意義上的公平,還是有些難度的。
在記者采訪中,投資者徐財源也表達了自己觀點。在他看來,“自從對大小非流通股減持征稅后,地方政府和券商都盯上了這塊大蛋糕,表面上看,似乎只損害部分券商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實際上是損害了廣大中小股民和整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