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7 01:22:43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法國網球公開賽,一個被譽為上演奇跡的賽場,29歲的李娜成為本次奇跡的主角。在羅蘭·加洛斯奪冠后,李娜成為亞洲首位獲得網球大滿貫賽事冠軍的選手,也被譽為繼姚明、劉翔之后的又一張中國體育“名片”,其身后的新一輪商業博弈即將上演。
商業價值直逼姚明
據悉,奪得法網冠軍,李娜獲得近114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世界排名升至第四位,并以職業生涯總獎金4189萬元人民幣居WTA賽季獎金排行榜首。
由此,李娜商業價值將成幾何級數飆升,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李娜的代言費用至少超2億元。
雖然此前李娜表現優異,進入了所有大滿貫16強,其中溫網進入8強,澳網進入4強;另外,李娜獲得3個WTA單打冠軍頭銜。但這些成績卻始終不足以吸引更多商家的注意。隨著單飛之后簽約世界級經紀公司——國際管理集團(IMG),李娜開始逐漸走進國際商家的視野。
2009年,李娜與耐克簽約,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此份合同帶給李娜的商業回報有限。
今年上半年,一家名為SpiderTech的加拿大公司以百萬元人民幣要求李娜代言。此后,李娜又成為世界知名零售商哈根達斯以及瑞士頂級名表勞力士的代言人。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僅是勞力士的代言,就為李娜帶來至少上千萬元的收入。
“法網之后李娜的商業價值將會暴漲。”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大滿貫奪冠,今后李娜為耐克的代言費將提升至2000萬元左右。
以此估算,僅目前的代言費以及獎金,李娜的總收入將飆升至3087萬元,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將超越劉翔和易建聯,成為榜單第二高位的運動員,并有望在2012年挑戰姚明。
上述業內人士稱,國內市場更可能給李娜帶來近億元的商業收入。姚明的國際影響力基于其在NBA賽場上的表現,但到目前為止,姚明始終缺少一個冠軍頭銜。相對而言,網球在西方國家具有廣大的受眾,而李娜取得了大滿貫冠軍的頭銜,姚明在這一層面就有所欠缺。
企業選擇李娜代言需謹慎
奪冠之后,耐克的多家門店開始發售海報,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更有無數球迷表達希望購買李娜團隊身著的黃色T恤衫的愿望。作為李娜的品牌贊助商,耐克無疑將迎來豐收季。
對贊助商來講,即使李娜獲得亞軍都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法網開賽之前,耐克在其女性系列營銷活動中已把李娜作為典型形象進行大力推廣,品牌與代言人之間已建立相當緊密的聯系,而在奪冠之后耐克以非常迅速的手筆推出了相關主題廣告和產品自然是水到渠成。
然而,對于贊助商而言,現在是收獲的季節而非投資的契機。
雖然眾多本土品牌向李娜伸出橄欖枝,但是國內品牌在選擇李娜代言的問題上更需謹慎。
“網球在國內的認知度暫時還不高,國內大部分企業目前利潤并不算可觀,出高價達成代言合約容易得不償失。”企業戰略與品牌營銷專家葉峰指出。雖然李娜奪冠已成為當前熱點話題,但如今李娜畢竟遭遇年紀較大的限制,在未來的發揮是否穩定將使那些實力并不強勁的贊助商承擔很大風險。
按照慣例,奪冠而歸后,運動員在國內的代言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這樣容易造成投資偏高。”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咨詢事業部策略顧問趙宇指出,一旦競技水平下滑,企業將遭受重大損失。另外,這些品牌并不能在李娜與品牌之間構建良好的品牌關聯。
“這次奪冠會使李娜成為眾多期待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或者開拓市場的品牌所需求的關聯形象。”趙宇指出,但是由于李娜所屬體育經紀公司IMG作為國際頂級經紀公司,已經為李娜選擇了相對國際化的品牌代言路線,無論是耐克還是哈根達斯,至少在中國層面都具有頂級意味與國際屬性。從短期的角度來看,李娜更有可能成為國際品牌的中國化形象。
“現在講李娜的商業影響力還為時尚早。”趙宇提醒,“因為法網冠軍的影響力相對有限,換句話說法網成色不足,而且現在的女子網壇屬于群雄割據時代,拿下一個大滿貫并不是那么具有絕對意義的事情,就連世界第一也都很難說明問題。”
李娜表示,法網奪冠后,不會在第一時間回國慶祝,她已迅速將重心轉移到約兩周后進行的溫網。
“李娜的實力還需要在溫網和美網中得到進一步的證實,現階段盲目關注其價值的飛升還略顯草率。”趙宇告訴記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女子網球選手商業價值的開發需要的不僅僅是球技,相貌和身材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能有品牌真正發掘出李娜在女性層面的品牌契合,將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