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01:53:58
從北京地區基金公司的發展來看,在包括股東背景、管理者資質和營銷能力在內的種種因素影響下,不同的基金公司“命運”或有所不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大牛市“跑馬圈地”的激情洋溢越來越遠,經歷了2010和2011年的“結構性熊市”行情之后,盡管“彎道超車”被越來越多中小規?;鸸驹诟鞣N各樣的場合提及,但實際上,隨著股票型產品賺錢效應的缺失,即便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也難以增加規模。
在這一背景下,很多基金公司管理層在被規??s水困擾的同時,開始從尋求產品差異化路線,規模大的基金公司開始著力打造非公募業務的陣容,不過由于牌照問題和資金投入能力有限,這兩者留給中小基金公司的空間也并不見大。
從北京地區基金公司的發展來看,在包括股東背景、管理者資質和營銷能力在內的種種因素影響下,不同的基金公司“命運”或有所不同。
基金公司“血統論”
基金公司北遷京城,高管人士頻頻離職,讓民生加銀一度成為2011年度最受關注的基金公司之一。
今年2月8日,民生加銀正式發布公告,原中銀基金公司執行副總裁俞岱曦正式擔任民生加銀總經理?!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吡私獾剑o默期結束后,俞岱曦已經開始出席民生加銀舉辦的一些公開活動。
除此之外,從保險回流基金業的公募老將吳劍飛擔任投資委員會主席,原天相投顧副總于善輝擔任總經理助理、金融工程與產品部總監和研究部負責人,可以預見2012年或是民生加銀大展拳腳的一年。
日前民生加銀基金公司總經理俞岱曦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一度用“高貴的血統”形容公司擁有股東優勢。這也基本印證了股東方對新晉管理層有所承諾的傳言。盡管市場對民生加銀的發展尚存憂慮,不過公司的發展目標已經悄悄轉變成“產品線和業務線完整的大型資管公司”。
在此之前,民生加銀基金公司一直是民生銀行“最不爭氣的孩子”。不過現在,擁有2萬億左右資產總規模的民生銀行,發展控股基金公司的意向明朗,或許成為民生加銀發展的最大契機。
據接近民生加銀人士透露,在2011年資產規模逆市增長到51.66億之后,民生加銀今年計劃發行4~5只新基金,管理總規模計劃沖刺百億大關。
從2011年四季度新的管理層結構基本塵埃落定之后,民生加銀已經在發展勢頭上嶄露頭角,成立于去年11月22日的民生加銀景氣行業首募規模達到31.99億份,創下2011年下半年股票型基金發行規模之最。而且,去年四季度至今年1月底,民生加銀旗下基金業績表現優異,在各類型基金中排名靠前。
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民生加銀基金在今年有所發展成為大概率事件,亦成為這家新的“京系”中小基金公司謀求“彎道超車”的典型案例,然而,對于沒有“高貴的血統”股東做后盾的基金公司來說,這一條路顯然艱難地多。
發行計劃分化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民生加銀總經理俞岱曦在去年年初曾獲得多家基金公司投來的橄欖枝,最終敲定民生加銀或許與這家公司的“優勢血統”有關,因為這一背景可以帶來更為優越的發展契機。
同樣在去年“換血”的天弘基金,或許就沒有民生加銀這般優勢了。
2011年5月份,原華夏基金總經理助理、機構投資總監郭樹強孤身從豪門入主天弘基金。此前市場一直有傳言,郭樹強制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年底,天弘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要達到200億元。
不過從郭樹強上任天弘基金之后的成績單來看,截至2011年年末,天弘基金總規模73.97億,盡管在弱市背景下保持了總體規模穩定,不過距離行業公認的100億盈虧線還有一定距離,也顯示出今年發展的壓力仍然很大。
據天弘基金市場部高管透露,今年天弘基金并沒有計劃在發行基金數量上大展手腳,計劃發行數量為2~3只。這也是面對新基金發行市場冷淡,天弘基金內部在投入安排上做出的調整,或許有意通過做強旗下基金業績和保證持續營銷等,來重塑基金公司品牌和口碑。
京系基金公司中的另一案例——新華基金,其新一年的策略發展安排同樣值得業界觀察。雖然旗下股票型基金2011年度扮演 “黑馬歸來”角色,大放異彩,不過其發新計劃同樣只有2~3只,而且仍然以打造股基為主。
新華基金人士透露,新華基金目前的策略是“拳頭攥緊往一處用力”?!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吡私獾?,作為業內選股能力比較出色的基金公司,新華基金旗下目前并沒有成立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產品線比較單一,是行業內為數不多沒有從完善產品入手“跑馬圈地”的基金公司。
同時也有跡象顯示,部分銀行系基金公司從股東方獲得的支持或會逐步減少,比如工銀瑞信。據工銀瑞信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隨著基金公司規模站穩腳跟并在業內擁有一定地位,工商銀行或許會減少對工銀瑞信旗下基金發行的“照顧”。
而一些沒有歷史業績支撐,管理層剛剛得以穩定的基金公司,發展的前景則要悲觀得多。據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該公司新任總經理兢兢業業,新的管理團隊積極奔波于監管層和渠道之間,不過從近期情況來看,2012年該公司發展前景仍然難言樂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