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01:19: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公募“一哥”王亞偉,在今年一季度遭遇業績挑戰,也遭遇大規模贖回的挑戰。華夏大盤一季報顯示,其倉位較去年年末下降近8個點;華夏策略下降近10個點,為成立以來最低值。低倉位使得其錯過一季度行情,不過,減倉的同時伴隨著大規模的贖回潮。王亞偉顯然遭遇了成名以來的最窘境。
低倉位錯過行情
今年一季度業績收官后,華夏大盤精選一季度僅上漲0.66%,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近4個百分點,在173只同類型基金中排名87位;華夏策略混合基金上漲1.99%,落后于基準1個百分點,排名42位。
大幅減倉被認為王亞偉錯失行情最主要的原因。數據顯示,華夏大盤精選在一季度逆市減倉,倉位從去年年末的85.78%降到一季度末的77.99%。華夏策略精選更是在一季度大幅減倉近10個百分點。其股票倉位從74.13%下降為64.25%,為成立以來最低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使在投資機會并不明朗的2011年度,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去年的倉位一直在85%以上波動。而在今年一季度的反彈行情中,偏股型基金的整體倉位有所提高。
華夏大盤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也有較大變動,其中去年四季度末重倉的葛洲壩、廣電網絡、洪都航空已被云南城投、華泰證券和招商銀行取代。
王亞偉針對一季度的反彈行情分析指出,伴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以及市場利率水平的回落,資金面的緊張狀況有所改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以及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提振了市場信心。
對于倉位逆市大降,王亞偉解釋道,主要是為了組合更具靈活性,所以同時降低了股票倉位和持股集中度。“二季度藍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比較突出,基金將考慮擇機增加股票倉位。”
贖回沖擊業績
在大幅減倉的背后,是如洪水一般的贖回潮。
根據一季報披露的數據,華夏大盤去年底份額為6.22億份,截至今年一季末,總份額只剩4.62億份,份額縮水比例高達25.69%。而從近兩年華夏大盤季度贖回量來看通常只有百萬份額,相比之下近1.6億份的贖回可謂天文數字。一季度同期,華夏策略精選規模從12.17億份縮至11.59億份。贖回量是去年四季度的一倍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由于贖回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的25%,華夏大盤不得不被動減倉。從華夏大盤前十大重倉股來看,前四大重倉股在一季度均被減持超過1000萬股,但是股票市值占凈值比例卻變化不大。如第一大重倉股廣匯股份,一季度減持1000萬股后,股票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僅從9.42%下降到9.41%。
作為公募基金的“標桿產品”,王亞偉執掌的兩只基金由于業績出色,長期封閉申購。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無論牛熊震蕩,在華夏大盤暫停申購的5年多時間中,華夏大盤精選的季度贖回量從未超過1億份。
也正因為如此,業內常常笑言,王亞偉實際上操作的是兩只“封閉式基金”。而為了應對贖回賣出股票,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王亞偉的操作。
記者注意到,在歷史上華夏大盤最大一次贖回風波發生在2008年中期,當時的凈贖回比例達到11.5%。而在2008年的第二季度,華夏大盤也創下了成名以來最差季度業績之一——排名接近同類型基金的后2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在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就埋下了被贖回的伏筆。
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華夏大盤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差季度業績——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后15%;而華夏策略也創下成立以來最差季度業績——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接近后30%。
在隨后的2011年第四季度,王亞偉旗下兩只基金并無起色,均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后50%。業內人士表示,連續半年業績不佳,顯然挫傷了持有人的持有信心。
華夏大盤去年年報顯示,該基金戶均持股5.37萬份,機構投資者占比57.96%,個人投資者占比42.04%。下半年持有人戶數下降,但戶均份額上升,說明個人持有人已經先行一步“撤退”。業內人士認為,從去年發生黑天鵝后機構快速贖回離場的反應來看,嗅覺靈敏的機構,應該是今年一季度大額贖回的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