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01:15: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基金公司首批申報成立子公司,半月有余就有三家拿到監管層批文,遠超市場預期。這三個“幸運兒”是嘉實、工銀瑞信和平安大華基金。而在此前,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公司子公司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或是明年年初,才會得到證監會有關批復。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的調查中,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子公司業務開展中,像工銀瑞信和平安大華這樣具有天然股東優勢的基金公司將占據主動優勢。
三家基金公司率先獲批
僅過半月,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率先拿到成立子公司的批文,在基金公司嘗試新業務方面,先行一步。
根據相關公開資料,工銀瑞信的全資子公司全稱為 “工銀瑞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可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將包括但不限于非上市股權、債權和其他財產權利業務。工銀瑞信總經理郭特華兼任專項子公司董事長,副總經理庫三七兼任專項子公司總經理。
嘉實基金申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全稱為 “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范疇包括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等投資業務。
而平安大華子公司的名稱為“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業務范圍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平安大華基金公司總經理李克難擔任子公司執行董事,羅春風則擔任子公司的總經理。據悉,目前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專項子公司的相關工商登記手續正在辦理中。
項目儲備有條不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嘉實基金已在特定客戶管理業務方面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和布局,并將于近期向市場推出一系列投資產品。工銀瑞信基金和平安大華基金則尚未給予記者相關回復。
“我們可能未來更注重對廣義的PE項目進行開發。具體的業務還是要根據子公司的運行情況邊走邊看。”嘉實基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而對于業務范圍,嘉實基金給予的定位為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有效的差異化服務。
事實上,國內機構投資者投資PE需求不斷增長。根據某基金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社保基金投資了13只PE基金共計195億元,僅占投資運營總資產的2.2%,但這部分投資創造的收益對整個社?;鹭暙I度卻達到近70%。按照社保投資PE上限,規??蛇_近千億。
而在更多基金業內人士看來,嘉實基金作為大型綜合基金公司,在項目的準備方面也應該是比較多樣化的。
與此同時,不少基金公司也在積極籌備子公司的首批項目。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專戶人士表示:“公司這段時間都在和銀行進行接觸,可能會先儲備一批通道項目。”
“公司也都在準備相關項目,在做大業務規模前,類信托業務應該會最先嘗試。”一位有信托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據悉,滬上某基金公司正在準備一批PE項目。而博時基金也將于近期遞交申請材料,業務方向是銀信、房地產融資、資金池管理和信托業務。
銀行系占優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基金公司普遍認為,銀行系基金公司在未來子公司業務發展中占據明顯優勢。
“這三家拿到批文的子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嘉實基金在子公司的運作方面,業內嘗試很早,有一定的經驗。平安大華基金股東實力雄厚,工銀瑞信基金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天然股東優勢是其他基金公司不能比的。”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專戶負責人表示。
“銀行系基金公司是很有競爭力的,有這個‘富爸爸’的支持,銀行將業務從表內轉向表外,交由孫公司來做,這種業務能夠實現雙方共贏。銀行系基金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成立后,他們的通道業務無疑能獲得大規模增長。”滬上某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如此告訴記者。
“工行業務那么多,不僅僅是類信托業務。以前發新基金,也和工行內部業務有所沖突。通過孫公司可以互惠互利。”上述專戶負責人坦言。
同時,他還表示,“我覺得平安大華基金的子公司未來勢頭會很猛。平安信托的注冊資本金應該是信托行業內最高的,其實力在業內也是數一數二,隨便拿一點業務給他就行了。而且平安集團投資范圍廣泛,他們未來是不用太擔心的。”
一位曾在信托業呆過的基金公司人士則對類信托業務的拓展持謹慎態度。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信托行業覬覦基金公司的業務已經很久了,只是過去和銀行合作,就已賺得盆滿缽滿,無暇顧及?;鸸窘槿胄磐袠I務還是要考慮項目源和有信托經驗的人士。信托行業有自己優勢,畢竟和銀行合作那么多年。而且現在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信托公司,他們更容易獲得地方政府提供的平臺支持,且很多信托公司都背靠超大央企,成為央企融資的主要平臺,這些優勢都是基金公司不具備的。”
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以后都是拼股東實力,對于那些沒有天然股東優勢的基金公司,只能尋求從別的角度出發,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從目前來看,基金行業在信托業務方面還沒有找到較好的運營模式,一切都還只是在計劃之中。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