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2 01:07: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近期,陸續有11家銀行公布了去年年報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有7家銀行的存貸比同比上升,有8家銀行超過了70%。其中,中信銀行最高,人民幣存貸比達74.12%,農業銀行最低,只有59.22%(本文所指“存貸比”,各行披露數據有異,浦發、中信、民生和招行稱為“人民幣存貸比”,其余銀行除中行和建行并未標明以外,均為“本外幣存貸比”)。
“你看的是年報數據,無論如何都會達標的。如果說超過70%的銀行,還是比較多的,這就顯示出,存貸比高企是行業現象。”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限制銀行放貸,除了存貸比的監管要求外,還有監管部門的信貸額度監控,究竟兩個因素在今年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業內人士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難以準確估測。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4月1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各國過去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銀行的存款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如果存貸比的監管不做修改,會導致銀行存款非理性定價。
8家銀行存貸比超7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除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以外,已經公布2012年業績報告的銀行中,去年有7家的存貸比高于2011年,由于平安銀行去年月均數據不適用,未列入統計范圍。其中,中行的存貸比是71.99%,同比上升了3.22個百分點,是上升最快的銀行。其次是建行,同比上升了1.18個百分點至66.23%。其余銀行均微升不超過1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的存貸比2011年均出現了同比下降,分別下降了1.12、0.43和0.15個百分點至71.93%、71.37%和71.52%。
另外,存貸比超過70%的銀行有8家,最高的是中信銀行,達74.12%,臨近75%的監管紅線。而農行、工行和建行去年的存貸比均低于70%。其中農行最低,僅有59.22%,工行的則是64.1%。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年報數據是肯定達標的,超過70%的銀行比較多,意味著存貸比高企是2009年一波沖高之后的一種行業現象。
“雖然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受同業競爭加劇和理財分流等影響,商業銀行存貸比及流動性的管理仍面臨一定的壓力。”招行在年報中表示。
通常,限制銀行放款除了存貸比以外,還有監管部門的信貸額度控制。那么,信貸額度跟存貸比監控在今年會有何“化學反應”呢?業內人士均表示無法準確估計。
魯政委指出,今年新增貸款額度或是9萬億元,跟去年相差無幾,意味著基本上可以拿去年的額度來估計今年銀行的額度。
“貸存比高的銀行,如果存款貸款同步增長,在額度范圍內也是可以繼續放貸的。”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存貸比遭業內質疑
國泰君安指出,存貸比在中國銀行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交行重新組建初期。交行開創性設立的存貸比監管指標能夠有效地管理分支行的流動性風險,也為分支行提供了自主發展空間,在計劃經濟時代開創了市場化管理先河。
在199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由于經濟過熱通脹高企,央行推出一系列調控政策遏制經濟過熱,存貸比作為交行的成功經驗被引入全行業。
2003年銀監會成立后,對存貸比計算公式進行了調整,75%監管標準未變,但銀行存貸比卻因監管公式的調整而大幅提高,并逐漸逼近75%監管紅線,存貸比對銀行信貸投放的約束開始顯現。
為進一步加強銀行防范流動性風險的能力,銀監會近年推出存貸比日均考核。國泰君安報告表示,銀行存貸業務因此受到顯著影響,信貸投放節奏,特別是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受到嚴重約束,銀行在月末用理財產品帶動存款的現象愈演愈烈。
由于流動性風險管理職能已被“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比例+流動性比例”替代;國際銀行業監管慣例中幾乎不用存貸比指標,美國銀行業存貸比平均超過100%。由此,業內產生了諸多建議修改存貸比監管的聲音。
“因為銀行吸儲的壓力大,又有存款利率上限管理,銀行明示的存款定價肯定不能超,但是額外的功夫和花費的營銷成本還是在里面。假如沒有上限,我們就直接競標價格就行了。存貸比的監管導致商業銀行存款的非理性定價。我不是很明白這個指標到目前為止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指向已經變得不清楚。”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或阻礙利率市場化
“過去各國的銀行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存款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存貸比是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阻礙,如果存款定價不理性,最終一定影響到貸款,進而影響到銀行穩健運行。”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存貸比監管的框架下,銀行在額度允許的范圍內要發放更多的貸款,就必須有存款的支持。此前,借貸搭售和存貸掛鉤是商業銀行非常有效的攬儲手法。銀監會“七不準”和“四公開”的規定出臺之后,銀行攬儲的壓力加大。
近日,銀監會發文整頓銀行理財產品,也削弱了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帶動存款的效果。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收益產品的減少可能會使得客戶資金回流到銀行存款內。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新規會給銀行吸儲帶來更大的壓力。
招行年報表示,面對存貸比監管的壓力,該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優化業務計劃配置及深化資產負債管理、預算管理和資本管理等綜合措施,推動存貸款業務整體協調發展。立足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的經營理念,完善對分支機構負債業務的考核激勵機制,推動存款業務持續平穩增長。另外,需要加強管理會計等工具的運用,深入分析、研究不同類型客戶的存款增長潛力,指導分行推進客戶結構調整。貫徹落實信貸調控要求,合理把握貸款總量及投放節奏,按計劃平穩投放貸款,將貸款增速控制在適當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