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0:58:01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整車制造生產領域,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陳林指出,考慮到未來與貿易國的雙邊關系,中國合資公司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祝賀 黃琳涵 發自北京、武漢
每經記者 祝賀 黃琳涵 發自北京、武漢
“隨著越來越多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合資公司)股比開放的問題也會提上議事日程。”在10月17日武漢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汽車論壇上,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出人意料地擲出一枚“炸彈”。
此外陳林指出,這一政策雖然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但考慮到未來與貿易國的雙邊關系,中國合資公司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林此言一出,迅速被媒體接連不斷的問題所包圍。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整車制造生產領域,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這一政策被視為在中國成立整車合資公司的一道政策“紅線”。但有關汽車整車企業中外合資股比是否能夠放開50%股比的爭議,近年來不斷升溫。
放開還是堅守?/
很多業內專家認為,股權比例雖然不等于實際控制權的分配,但一定程度上,整車堅持股比限制還是對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起到了保護作用。
不過,資本合作的模式正在不斷演變。今年2月,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收購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北汽股份)12%的股權。此舉曾被視為戴姆勒“曲線”跨越了外資在合資公司中持股不超過50%的政策“紅線”,原因在于戴姆勒股份手中還持另有一家雙方的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49%股份?!睹咳战洕侣劇酚浾攉@悉,北汽集團即將斥資收購戴姆勒股份一定比例的股權,成為其股東,實現雙方的交叉持股。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合作模式下,到底雙方的合資公司有沒有保持50股比的合資模式,成為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
在國際汽車業上,交叉持股是種常見的合作模式,但目前在中國仍是個案。
民企態度積極/
“股比開放對于民營企業肯定是有好處的,但對于國企而言,則正好相反。”廣汽吉奧汽車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繆雪中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他認為,如果這一愿景成為現實,未來必然會有更多的海外人才涌進國內汽車行業,民營企業更為靈活的體制容易接納這些人才,而國企在這上面還有待考量。
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同樣是放開股比的堅定支持者。在李書福收購沃爾沃汽車100%股權后,因沃爾沃汽車的“原產地”是瑞典,沃爾沃在中國國產時仍不得不以外資身份進入,沃爾沃汽車在中國的大慶、張家口等工廠持股30%,吉利控股集團持股70%。盡管李書福是將錢從左兜放進了右兜,但是在財政補貼等方面,沃爾沃汽車的“外來者身份”或仍將難以享受到相應的優惠與便利。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則低調地表示反對。這主要是因為在各大汽車集團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合資企業的利潤都相當可觀,并長期充當著各大汽車集團利潤的主要貢獻者,發展自主品牌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也多來源于合資公司,正所謂“合資反哺自主”。比如東風集團的主要利潤是來自于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合資企業,廣汽集團則依賴于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家企業。這一情形也同樣發生在一汽、北汽、長安等汽車集團身上。倘若股比放開,外資持股增加,意味著這些紅利都將消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