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5 01:04:41
業內人士認為,航運股短期走強主要受BDI指數連續走強、未來行業支持政策或超預期影響。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李映泉 戴榆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李映泉 戴榆
12月4日A股航運板塊出現一波漲停潮,過半個股報收于漲停。業內人士認為,航運股短期走強主要受BDI指數連續走強、未來行業支持政策或超預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受下游航運業回暖的影響,造船業也因此受益。今年1~10月,中國造船業承接新船訂單同比大增183%,龍頭股中國船舶與廣船國際在最近不到一個月分別累計上漲了超過30%和40%。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造船企業、協會了解到,造船業目前基本面的改善或難以持續。比如,對于今年以來新船接單量較去年激增,有行業專家認為,這反而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船價極低,有些船東趁機抄底豪賭未來航運市場好轉,這樣做并非是真正看到了航運業轉好邏輯的理性行為;更嚴重的是,大量增加的訂單甚至有可能加劇航運業產能過剩的程度。
多重利好共振 航運板塊大漲/
昨天(12月4日),在13只A股航運股中,中海海盛、中遠航運、中海發展等7只個股漲停收盤;中海發展、中海集運H股亦分別錄得3.88%、4.77%漲幅。
一位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航運板塊短期走強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催化。首先是航運業基本面回暖,作為航運業的經濟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已由11月25日的1492點升至12月3日的1922點,累計上漲28.82%。Capesize型散貨船運價上周漲幅高達48.7%至24611美元/天。Panamax船型運價一周上漲22.2%至13293美元/天,行業需求出現復蘇。
銀河證券在近期行業報告中指出,短期而言,需求的波動是運價上升的主因。近期澳洲、巴西礦石發貨持續上升,或與礦山擴產產能陸續釋放有關。同時,港口庫存快速上升,但貿易礦占比未有顯著提升,鋼廠仍處于季節性的原材料補庫存進程中,這一進程的持續有可能繼續拉動短期運價上漲。
上述研究員還表示,另一個催化因素在于市場憧憬行業政策面的利好預期。
11月底,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曾表示,交通運輸部正積極推進海運業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方案已經報送國務院。明年,交通運輸部將調查研究我國港口轉型升級問題,提出“優港口”的頂層設計方案。
在此之前,面對當前航運市場供求嚴重失衡、持續低迷,交通運輸部已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包括在今年9月頒布的《關于促進航運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運力調控、鼓勵拆老舊船、市場監管等方面對航運業給予扶持。
興業證券此前發布研報稱,如果“航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獲批,將長期利好國內航運公司,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國家如果要對航運業扶持救助,近期來看拆船補貼政策是最好的手段。
此外,在業內人士看來,造船行業是基于航運業而存在的,航運業的回暖也會傳導至造船業。
龍頭股領銜 造船業連帶受益/
作為航運領域的上游,曾飽受產能過剩之苦的國內造船行業直接受益于航運業的回暖。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公布的2013年1~10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統計數據顯示,1~10月份行業承接新船訂單同比增長183%,達4644萬載重噸。截至10月底,行業手持船舶訂單11787萬載重噸,比2012年底增加10.6%。
英國克里克松公司發布的國際船舶市場報告則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造船企業的接單量為579艘、1168萬修正總噸,按修正總噸計,同比增長83.35%,占全球訂單總量的38.6%,位居世界第一。而上海市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圣坤教授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指出,這些訂單主要集中在大型船企手中。
廣發證券分析師羅立波也指出,目前造船行業已經進入了消化過剩運力的階段,未來幾年,造船行業將在大周期底部大幅震蕩。當前由于全球經濟運行平穩,造船行業處于相對景氣期,新簽訂單有望保持較高水平。此外,經歷了下行周期的劇烈沖擊后,造船產能存在顯著的收縮現象,訂單向主流企業集中的態勢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行業轉暖的情況下,A股市場早已“先知先覺”,造船板塊的兩大龍頭股中國船舶與廣船國際在最近不到一個月分別累計上漲了超過30%和40%,而且成交量明顯放大,資金流入情況十分明顯。
“在行業出現回暖跡象時,大型造船企業因為具備技術和規模優勢,在接單能力上要明顯強于小企業,而市場也很可能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這幾家龍頭企業會率先走出低迷。”一位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上述研究員還指出,造船業最近在資金面上也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支持。近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與多家企業簽署協議,以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信貸條件吸引境內外船東在國內造船企業訂造高端船舶,協議總金額近40億美元。業內普遍認為,這將有力支持國內骨干造船企業爭取高端船型訂單,并推動其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船價仍低迷 造船業難言拐點/
盡管造船業出現了復蘇的跡象,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景氣度上升的局面恐難以長期維持,行業形勢仍舊十分嚴峻。有專家指出,世界造船市場持續低迷,全球造船產能過剩,中國船舶工業并不能獨善其身。
在于本月3日召開的中國國際海事展 (第17屆)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盡管參展企業的數量以及展會規模較2011年有所增加,但不少展商僅僅是圖個熱鬧或者是湊個出場名分而已,而且船舶工業配套設備的參展企業居多,造船企業卻比較少。位于南通的某大型民營造船廠,展位面積僅有幾平方米,只有兩個工作人員。期間有參觀者進入,但以往展會中就能談下訂單的景象已難尋覓。
“去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我們挺過來了,主要是我們造的船品種比較多,占了些優勢”,上述南通造船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過現在船價還是很低,盡管最近有點上升的苗頭。”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盧建東也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去年較長時間的低迷之后,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8、9月開始訂單比較活躍,但造價總體比較低。
“訂單增加,并非完全是件好事情。”張圣坤對記者表示,事實上,目前新的訂單大都是在船價最低的情形下成交的,不得不接受新訂單的船企基本處于微利、無利甚至是虧損狀態。而這些新訂單背后也不排除有一些人抄底或者投機的情形,現在下單的船要一年或者兩年之后才能完工,如果到時航運業不回暖,勢必會加深航運業和造船業的困境。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會長張廣欽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如今是船多貨少,如果航運業供大于求的現狀沒有解決,明年整個造船業的態勢也不會好轉。在這種行業大背景下,船東卻因為船價低搶下訂單,這不見得是件好事。
另有業內專家昨日對記者表示,航運業對造船業的影響具有滯后性,航運業低迷波及造船業恐怕才剛剛開始,現在就想談走過低谷未免也太早了。
此外,對于業界普遍看好的“航運業有頂層設計并可能上升至國家戰略”,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守國告訴記者,盡管國家層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之前拆解老舊船舶的補貼有望盡快落實,但是運力過剩這一本質問題并未能解決,形勢依舊嚴峻。
“目前來看,未來的航運形勢還是比較嚴峻”,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總船長張登輝對記者表示,“來年只能說有些機遇,也不能說好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