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01:05:25
進入2014年后,包括富力地產、佳兆業在內的多家內房股公布海外發債計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王杰發自廣州、北京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王杰發自廣州、北京
在內地資金面趨緊的預期下,進入2014年后,包括富力地產、佳兆業在內的多家在內地經營且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 (以下簡稱內房股)公布海外發債計劃。
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多家內房股選擇在1月份大規模融資,主要是由于目前內地資金面趨緊,預計整個一季度還將有大量的房企選擇海外融資。
在過去幾年房產市場持續遭遇調控的背景下,房企在內地金融及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難度較大,不少房企紛紛轉向海外市場融資,相比內地市場的信托等融資形式,海外融資的成本也相對較低。但從中長期看,隨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因融資成本和匯率風險增加,未來房企在海外融資的難度將大增。
多家房企發布海外融資計劃/
2014年1月7日,富力地產(02777,HK)發布公告稱,發行人兆運有限公司將發行2019年到期的10億美元8.5%優先票據,扣除包銷折扣、傭金以及其他費用后,估計票據發行的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9.82億美元。富力地產表示,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再融資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穆迪副總裁及高級分析師曾啟賢表示,富力地產擬發行票據所募集的資金將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財務靈活性,延長債務限期,但發行票據對于公司主要信用指標的影響有限,因為募集的大部分資金將用于償付短期債務。
同日,佳兆業(01638,HK)發布公告表示,額外發行于2018年到期的2.5億美元8.875厘優先票據。此外,合景泰富(01813,HK)也宣布,擬進行擔保美元定息優先票據國際發售。據了解,兩家公司發行所得款項凈額均用于現有債項再融資,以及投資到公司現有及全新項目上。
對此,盛富資本和協縱國際總裁黃立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由于2014年市場預期內地資金面呈趨緊態勢;另一方面,目前香港市場流動性充裕,存在融資窗口,因此許多內房股希望能利用短暫的窗口期實現融資。
張大偉則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內地房企的銷售較為樂觀,但由于市場預期一二線城市土地競爭將日趨激烈,各企業都比往年更關注資金安全,因此才會有較多的企業發布海外融資計劃。
一位上市房企的代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初是房企發債的窗口期,房企上一年的業績表現,會影響發債成功與否和融資成本高低。
這位上市房企的代表還表示,融資企業除了緩解資金壓力的考慮,更多的是為以后的發展做準備,更多的是蓄力。
海外融資難度或加大/
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對上市房企前40強的監測顯示,2013年前11月,40家上市房企的海外債券融資平均利率為7.65%,較2012年下降1.35個百分點。
相對于內地信托等融資渠道,較低的資金成本導致內地房企對于海外融資的依賴程度愈加明顯。但張大偉指出,隨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逐漸退出,海外市場的資金使用成本也將逐漸提高,這將導致房企的融資成本和匯率風險大大增加,預計內地房企未來在海外融資難度將大增。
黃立沖進一步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影響還不明顯,內地房企抓緊機會實現海外融資可謂是未雨綢繆。預計最快到下半年,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影響將逐步呈現,屆時無論是海外還是內地資金面都將趨于緊張,即便企業能發債,但是否能融資成功則值得觀察。”
高周轉成主流開發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支出作為房地產項目開發最主要的成本,目前正在不斷增高。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2013年全國主要的40個城市,土地成交額高達14707億元,比2012年的10674億元上漲了45%。
上述上市房企的代表指出,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對于資金需求較大,隨著拿地成本增高,發展壓力逐漸加大。上市公司自然會考慮通過融資來調整財務結構,使公司財務結構更趨合理。
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高周轉是目前房地產企業的主流開發模式。因為高周轉可以節約資金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率。房企可通過高周轉的模式,提高投資回報率。
克而瑞2013年12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萬科、保利等典型高周轉企業,其2012年的新增項目中超過60%已開盤,平均開盤時間都在10個月內,2013年初新增的土地儲備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推向市場,平均開盤時間在8個月左右,時間明顯縮短。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2014年房企的戰略路線明確,即“多拿地、多推盤”。年初就瞄向海外融資市場,將為企業獲得成本相對低廉的資金。高周轉在提高企業業績的同時,保障了募集資金投資回報率的最大化。但同時或許也會使這些企業的拿地心態產生“膨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