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01:02:4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曾經,《泰囧》、《西游降魔篇》等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跡攪動了整個影視業,也刺激了資本市場的炒作神經,華誼兄弟(300027,前收盤價23.50元)、光線傳媒(300251,收盤價20.43元)等影視股隨之大漲;如今,《心花路放》再次大賣,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票房的火熱卻沒有“無縫”傳遞到資本市場——作為受益者的北京文化(000802,收盤價15.45元),股價未能重演當年華誼、光線那般的瘋狂。
與此同時,一度風起云涌的影視行業并購,頻頻遭遇監管層“重點關注”,最終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影視行業投資熱正在降溫。
影視并購明顯減少
在10月24日召開的創業板發審委2014年第24次會議上,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能量影視)的首發申請最終未能通過。在目前IPO過會率并不低的情況下,加上還有陳魯豫、周立波等明星股東“壓陣”,能量影視上市被否出乎很多人意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只是目前影視投資熱遭遇挫折的一個縮影。實際上,上市公司掀起的影視行業并購潮,如今真正能夠開花結果的并不算多,而失敗的案例卻不少,比如此前計劃收購大唐輝煌的中南重工(002445,收盤價19.19元),如今因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重組申請已被證監會暫停審核。公開資料顯示,唐國強、陳建斌等影視明星是大唐輝煌的股東。
除了來自監管層的壓力,更多的重組并購方案早在籌劃階段就因內部原因而夭折,禾盛新材(002290,收盤價14.03元)收購金英馬影視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禾盛新材已經先期投入逾兩億元資金收購金英馬影視部分股權后,后者卻突然陷入擔保風波,直接導致方案終止。而類似的失敗“悲劇”也曾經出現在泰亞股份(002517,收盤價12.94元)、熊貓煙花(600599,收盤價21.04元)身上。
目前A股市場的重組并購大潮依舊在繼續,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和風光一時的游戲一樣,影視公司已經不再是“領銜主演”,近期宣布涉足影視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明顯減少。
估值、盈利是并購兩道坎
種種跡象顯示,影視公司想要登陸資本市場,可能要面臨監管層更多關注。即便如高金食品(002143,收盤價18.75元)、長城影視(002071,收盤價20.12元)這樣的成功案例,其重組過程也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方案正在推進中的當代東方(000673,收盤價18.49元)和申科股份 (002633,收盤價21.28元)也均收到證監會通知,要求就有關問題作出書面說明和解釋。
一位傳媒行業資深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影視行業并購的不確定性多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業績波動較大,影視作品的制作數量以及市場反應,直接決定著公司業績的好壞;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估值,因為影視行業不同于傳統制造業,估值波動往往非常大,而且可能在交易還沒有完成之時,標的公司的經營情況就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從此前披露的方案來看,上市公司并購影視企業的估值都不算低。
熊貓煙花的案例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上述觀點。根據公告,熊貓煙花原計劃收購華海時代,截至2013年底,華海時代的凈資產為6006.72萬元,但是收購預估值卻高達5.5億元,增值率達到了815.97%。在終止重組的公告中,熊貓煙花就表示,隨著行業政策變化和行業進入門檻的逐步提高,以及“大投入、大制作”作品的不斷涌現,行業內企業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由于行業形勢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交易雙方對本次重組所涉及的交易價格等事項存在分歧,預計短期內難以統一,重大資產重組實施條件尚不成熟。從熊貓煙花的表態來看,透露出了對于交易價格的分歧,以及對華海時代在激烈競爭中市場前景的擔憂。
實際上,IPO申請剛剛被否決的能量影視,外界對其持續盈利能力也頗有微詞。招股書顯示,能量影視的主打節目為《魯豫有約》和《壹周立波秀》,雖然今年業績繼續保持增長,但是綜合毛利率卻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原因系欄目和品牌服務業務的毛利率下降。
市場頻現高管借重組套現
層出不窮的并購,曾讓一批涉足影視的上市公司成為炙手可熱的炒作標的,股價暴漲者比比皆是。有些公司的高管以及重要股東趁機高位減持,享受著財富暴增的喜悅;但在重組預期破滅之后,那些跟隨概念炒作而買進的投資者只能默默承受股價回調帶來的痛苦。
以禾盛新材為例,在10月10日正式宣布終止重組后,其累計跌幅一度逼近20%。深交所公布的信息顯示,9月2日,公司董事章文華,以13.31元/股的均價減持其所持股份300萬股,套現約3993萬元;同日,公司董秘袁文雄也以13.71元/股的均價減持5.98萬股,涉及約82萬元。9月5日,禾盛新材董事長趙東明控制的關聯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和昌電器有限公司,又以14.69元/股的均價減持了其所持公司股份120萬股,涉及約1763萬元。總的來看,上述三次減持累計套現金額超過了5800萬元。巧合的是,不久之后就傳來了公司重組終止的消息。
同樣是重組終止的泰亞股份,也出現了重組方案披露后股東蹊蹺減持的情況。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高管在利好推出、股價上漲之時減持,本身也是一種正常的投資行為。但是上市公司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在對待籌劃重組這類重大事項之時,更應該慎重,否則中小投資者很可能就會成為重組失敗的 “埋單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